《大學》本出自《禮記》的第四十二篇,宋儒從《禮記》抽出,以配《論語》、《孟子》、《中庸》為四子書,後簡稱為四書。
《大學》開宗明義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什麼叫做「大學」呢?
傳統的解釋有二:(1)博大的學問,(2)大人之學。
前者,博大的學問,含義不明顯,沒有特定的文化意義;後者,大人之學,「大人」的含義也不清晰,還以為「大人」就是與「小孩」對反,意指成年人。上述的解釋,筆者以為還沒點出這篇《大學》的要旨。於此,筆者直接以個人的理解,配合當今的政治氛圍,把「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三綱領,一一疏解。
所謂「大人」,就是指政府的領導者,而「大學之道」,簡而言之,就是為官之道。為官之道,有三個綱領: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一) 在明明德:
什麼叫做「明德」?就是指人的天性。明「明德」,就是要彰顯人的天性。為官之道,首要彰顯人的天性。其實,不管什麼人,只要是人,都該彰顯人的天性。有句老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過去一直都把這句話解錯了(見附註)。所謂「人不為己」者,就是直指人沒有行出人之所以為人的天性,那會天誅地滅的。既然如此,為官者,就更加要特別謹言慎行,時時要問良心,事事要憑良心。
(二) 在親民:
「親民」,大家都明白是什麼意思,就是親近民眾、親愛民眾、親善民眾。為官者,如不能親近民眾,接觸民眾,那只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爺,民眾既非子民,更非咱家的老百姓;而只是受管的群眾,納稅交糧的群眾。如果是這樣的話,群眾會問:為什麼要給官管?這兒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明朝王陽明堅持解作「親民」,而不用宋朝朱熹的解釋為「新民」。
親民,才能急民之所急啊!
(三) 在止於至善:
什麼叫做「至善」?字面的解釋,就是最完善。但,世事哪有最完善的呢?「至善」,傳統的解釋,是指事理當然之極也。筆者用現代語來解釋,是指達到心安的合理點,適可而止。換句話來說,就是在權衡種種的利弊,對老百姓的得失,感同身受,憑良心作出抉擇,這就是「止於至善」。那麼,這個「至善」是為官者說了算嗎?如是,就很容易陷落專制獨裁。如果這個「至善」是民眾說了算,就議而不決,一事無成。故此,為官之道,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時時刻刻都要「明明德」,憑良心啊!
謹以此文,與為官者共勉。
2021-8-20
附註: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為」,國音wéi,粵音圍,即作為,做的意思。例如:為官,即做官。全句解作:
人如果不作為自己人之所以為人,老天爺都會誅滅你的。
後話:本文之疏釋,乃筆者一生對為政的理念,今終於成文,無憾矣!
多謝蕭公子與亦修及眾葉徒,時時緊讀拙文,望能薪火相傳,老朽一生,總算沒交白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