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於2021/10/20 06:45更新)
我最近看到一張國外網站製作的英文新解梗圖
I'm fine.
The most common lie.
這種揭穿日常虛偽互動的新解,我很讚賞。這也是在我偽裝「正常人」時,常發生的情況。
當旁人可能隨口一問「你還好嗎?」(Are you ok?)
你真的狀態不好時,會回覆:「我不好」嗎?
或者你真能「勇敢」揭露「我不好」嗎??
假若你真的這麼誠實回應,那很有可能造成問的人反而不知如何反應(或傻眼的狀態),就含糊混了過去。(但這也是目前社會對於情感教育的貧乏,導致一般人沒有被教導如何陪伴受到情緒困擾的人)
由於深受情緒困擾的人也不願意見到旁人這樣不知所措的反應,除了不想造成他人困擾外,看到這類反應多少心裡還是會受傷。所以最常心口不一的回覆:「我很好」或者「我還好」。
「你還好嗎?」
「我很好」或「我還好」
對受情緒困擾者最常遇到的這類日常撒謊,呈現內外兩種困境:
對外的社會文化困境,主流社會無法接受或無能回應身心狀態不好的人,主流社會只建立在正常人的秩序上互動,還沒有發展出接納與對應受情緒困擾者或身心失序者的方式,甚至仍會將他們貼上「抗壓性差」、「不穩定」等汙名化的標籤。
對內的困境,受情緒困擾者為了不要破壞跟「正常人」的連結或者正常的秩序,常常必須要壓抑自身感受或者脆弱的狀態,「假裝自己很好、很正常」,並避免社會對自身的污名化。
內外困境造成認知失調,以及嘗試妥協出應對的行為
受情緒困擾者要如何調解他們所面臨的內外困境,這時我認為心理學的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的理論可以提出部份解釋
(以下定義取自
維基百科)
「認知失調」在心理學中形容人產生矛盾的認知,觀察到對立的訊息。這些訊息包括人的行為、情緒、想法、信念、價值觀、信仰,外界環境中的事物等。認知失調通常體現爲因進行與自己的思想、價值或自我概念相悖的行爲而產生的心理壓力或焦慮。根據利昂·費斯廷格提出的認知失調的理論,爲了緩解認知失調的壓力與不適,人會努力更改矛盾的認知,使自己的認知調和一致。
認知失調的理論對於人類的認知有三個基本假設:(以下定義取自
維基百科)
1. 人們都有追求認知三元素(自我、他人、某元素或事物)一致性的需求。
2. 當出現認知失調時,人們會在心理上感到不適。
3. 心理上的不適感會驅動人們解決認知的矛盾,以恢復認知的調和一致。
我發現有些人(包括我)在面對社交上的偽裝時,會傾向尋求認知協調:
1. 不想要完全假裝我很好,不想要說謊自我欺騙
→依照理論符合出現認知失調時(不想要對外完全假裝我很好),人們會在心裡感到不適(不想要說謊自我欺騙)
2. 可是我們又不能完全暴露自己心情真的沒有很好,在衡量之下,會發展出求取平衡的社交說法對外交待自己的狀態,像是「我還好」、「so so」、「日子就是這樣過啊」、「還可以」、「還行」、「普普」、「沒什麼特別的」、「馬馬虎虎」
→依照理論符合心理上的不適感會驅動人們解決認知的矛盾,發展出試圖調解內外困境的說法,盡可能恢復認知的調和性。在兼顧不想假裝自己很好與掩飾自身真實對外社交這兩方面發展出妥協的用語
不過也是有些人的心情真的是很穩定,沒有太多情緒起落,生活對他們沒有大好或大壞的影響,這樣的穩定可能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不一樣的評價。
只是對我這種受情緒困擾的人來說,能心情平穩、能活在當下努力,就是最好的狀態。
當心季節性憂鬱症
其實我在十月寫這篇〈最常見的謊言:「我很好」〉也希望能成為對他人的提醒。因為接下來秋冬轉換,季節交替是一個引發季節性憂鬱症的重要因素,讓有些人在秋冬時節容易心情不好,或者身心症狀復發或加重。希望讀者能夠多關心身旁的人或者多愛自己,提高對周圍的人情緒的敏感度,打破這種虛偽的日常謊言,去真正察覺到需要關懷的人,給出即時的溫暖。
二十四歲成為憂鬱症患者的英國作家麥特·海格(Matt Haig)撰寫的著作《活著的理由》給生活的40條建議的第五條提到:
小心星期二和十月。
這篇文章當初在我社群網路的心理學領域的朋友分享了數次,其中最引起討論的就是第五條,為什麼要小心星期二和十月?
關於星期二的解讀沒有結論,本文就不討論。不過比較有共識的是:季節轉換會引發或加重憂鬱症狀,十月秋意最濃,最容易讓旁人深感季節交替,一年將至的歲月流逝。
以我的經驗來說,在台灣這種亞熱帶氣候,季節轉換落差最大的當屬秋冬了,除了身體感受氣溫顯著降低外,明顯的日照的縮短(如:更早天黑)讓情緒較敏感的人感覺到自身的不穩定。憂鬱症患者很需要陽光充足的天氣,日照透過視覺刺激腦部提升血清素功能。可參考此文
〈日照不足 小心冬季憂鬱症〉
所以像資深的身心症患者,都很重視在日照縮短的秋冬季節更加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穩定,並且跟身心科醫師聯繫好處方籤的安排,備妥藥物。
不過《活著的理由》最後一點的建議要記得看:
勇敢,堅強,呼吸,活下去。你會感謝今天的自己。
最後列出數張在網路上搜尋到,我覺得詮釋 "I'm fine. The most common lie." 有意思的梗圖(以下圖多)
圖檔比較模糊,以下附文字
I'm okay.
I'm not crying.
Everything is okay.
Nothing bad happens.
Do not worry about me.
You don't have to come.
I can handle it myself.
I'm honest.
I'm fine.
I'm doing fine.
Come on, I'm not lying.
Fine... I'm lying.
以下這組梗圖則是生動描述人在回應"I'm fine."時,會隱藏及壓抑的負面情緒。
我簡略列出數個這些圖案中出現的文字,協助讀者了解意涵。
藉著了解隱藏在謊言「我很好」背後的訊號與情緒,也能幫助大家辨識自身和周遭的人的情緒狀態。
(限於文章篇幅,本文不會將全部圖片的文字列出)
被隱藏的求助訊號:HELP ME
被隱藏的負面情緒
I"m......
depressed 憂鬱的
sad 悲傷的
hurt 受傷的
confused 困惑的
frustrated 沮喪的
lonely 孤單的
unloved 不被愛的
judged 被批判的
misunderstood 被誤解的
insignificant 不重要的
heart broken/ broken 心碎的
dying 快死的
insecure 不安全的
sick 生病了
unwanted 不被需要的
stressed 壓力大的、緊張的
distressed 苦惱的
scared 被嚇壞了
forgotten 被遺忘的
neglected 被忽略的
rejected 被拒絕的
offended 被冒犯的
irritated 被惱怒的
angry 生氣的
unhappy 不快樂的
vexed 煩惱的
down 消沉的
glum 悶悶不樂的
baffled 感到挫折的
in pain 痛苦中
hopeless 無望的
helpless 無助的
sorrowful 悲傷的
tired 疲憊的
miserable 悲慘的
wounded 受傷的
empty 空虛的
low 低潮的
injured 受傷的
vulnerable 脆弱的
但是我在文末,還是給出祝福:
希望人在脆弱、受情緒困擾時,能有人接住他們。
希望有哪天,人能夠表裡一致地說「我很好」,而不再是假裝正常的謊言。
希望有哪天,人能夠表裡一致地說「我很好」,而不再是假裝正常的謊言。圖源:取自網路
「傾聽憂鬱說說話」專題介紹
我是葉宇燦,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如果對之後的文章有興趣的讀者歡迎按下追蹤或訂閱,您會在第一時間接收新文章發佈的通知訊息。同時也請按下方免費的手掌符號五下,給我肯定的掌聲。這些正面的支持都是我寫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