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治療談自由的黑暗面與焦慮的關係(1)|日更挑戰第 4 天

2021/09/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方格子團隊在中秋連假發起了七天日更挑戰,我有庫存的寫作題目可以拆成多篇短文,剛好從日更挑戰的前三天寫作主題都跟情緒困擾中的一大類「焦慮」有些關聯,那從日更挑戰的第四天到第六天,我將直接從心理治療的角度聊聊自由、決定、與焦慮的關係。
為何「焦慮」是我寫作主題的重點之一?除了我本身為焦慮所苦外,另個原因是「焦慮」也是台灣現代社會變遷下新興的「時代病」。

先談談「焦慮」是什麼?「焦慮」是一種擔心、緊張、害怕的情緒反應,是面對危險的情境或壓力時會出現的正常心理反應,但是當焦慮的反應太強或持續時間太長,就會影響生活,甚至造成各種生理、心理障礙,那就是焦慮症。
康健雜誌在2021年五月號的特刊中訪問知名精神科醫師王浩威,他指出身心疾病有時代性。他長期觀察台灣社會,有超過30年心理治療的資歷,他指出經濟因素(低薪、高房價)是年輕及中壯世代很大的困擾,負擔不起未來,造成集體焦慮。台灣社會的集體焦慮已是社會—個人緊密相關的社會心理問題,所以了解「焦慮」情緒的相關知識,對了解我們身處的社會心理狀態會有所幫助。
接下來三篇的主題討論存在心理治療對於自由、決定與焦慮三者關係的觀點,分為三篇短文介紹之:自由的黑暗面與焦慮的關係、決定與承擔責任如何成就了個人自由、以及如何催化人做決定。三篇短文內容主要節錄自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著作《生命的禮物》一書的章節,《生命的禮物》是他寫給後進心理治療師的備忘錄,也是他將自己畢生經驗與技巧濃縮傳承的精要,恰好書中有一個部份談自由、決定與焦慮的關係,值得介紹給讀者認識。

本篇介紹自由的黑暗面與焦慮的關係,以及說明自由在心理治療中的各個關聯的項目。
存在的四個基本事實——死亡、孤獨、無意義、自由,當我們面對這些事實時,會引發很深的焦慮。
一般人直覺會覺得自由和焦慮兩者怎麼會有關連?歐文.亞隆提到,自由並不僅僅有政治上正向的意涵,自由也有黑暗的一面,從自我創造、選擇、意志、行動等觀點來看,自由在心理上很複雜,而且充滿了焦慮(頁209)。
透過增加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行動以及缺乏行動,我們最終描繪出自己。我們無法逃避這種責任,這種自由,以沙特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注定是自由的」。(頁210)

這段話提到的增加選擇、行動與不行動的行為即是「決定」,我們的人生會長成現在的樣貌,也是基於過往我們生命歷程上層層的決定、抉擇而走到現今的處境,所以歐文.亞隆形容「我們最終描繪出自己」。
那自由的黑暗面和焦慮與臨床治療有什麼關聯呢?他提出以下的見解頗有啟發性:
如果我們是根本的世界組成者,我們之下的堅實基礎在哪裡呢?我們之下有什麼?什麼也沒有,德國哲學家稱之為「虛無」,自由的深淵。了解到存在的核心就是虛無時,就會引發深處的焦慮(頁210)

這裡我們可以聊聊焦慮和憂鬱的同與異:焦慮和憂鬱都會情緒低落,但兩者不同之處在焦慮症是煩惱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情,而憂鬱症則是沉浸在過去的事物中無法自拔。雖然兩者著眼的時間性不同,但兩者卻常有著「共症」關係,也就是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身上會同時出現焦慮和憂鬱的症狀。但從我親身的經驗,我認為未來、過去這兩個面向的時間是無法完全切開的,因為時間是不斷流逝的,人僅能經營的只有「當下」,每個「未來」的「當下」終累積成「過去」,而焦慮症、憂鬱症患者共同的狀況是「無法活在當下」,由於無法活在當下,造成無法好好專注處理要面對的課題,於是造成惡性循環:後悔昨日的事情沒有處理好,會害怕明天生活接踵而來的事情怎麼處理?

另外,歐文.亞隆提到的自由的深淵、存在的核心「虛無」會引發焦慮,而憂鬱症的情緒症狀之一即是容易感受到生命的虛無感,由於「虛無感」這一個存在危機,連結著憂鬱和焦慮成為高度關聯的「共症」。
那回到開頭提及經濟因素導致集體焦慮,這樣的集體焦慮也導致社會愈多對「財富自由」的號召企圖擺脫經濟焦慮。依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人最基本的需求生存、安全感需要被滿足,才能追求更高階的需求,如價值觀、理想的實現,經濟因素即是連結到人對於基本生存需求是否滿足,由於資本主義社會是用勞動換取收入,人再用收入換取生存必須之物(或服務),當人們一直處於低薪的困擾,表示人可以用收入換取到的選擇(物品和服務)是有限制的,而買房子除了住的需求外,也是代表能遮風避雨的歸屬感及自主獨立的象徵,因而當人們困於再怎麼努力也擺脫不了低薪、高房價買不起自住的房子,也是一種無法增加未來生存選擇及建立踏實歸屬感的狀況,這容易引起人們對於未來茫茫的虛無感,而產生深層的生存焦慮。
因此,雖然在治療會談和心理治療手冊中,並不會談到「自由」,可是自由的衍生物——責任、意志、欲望、決定,卻是所有心理治療活動中常見的主題(頁210)

歐文.亞隆指出「責任、意志、欲望、決定」是「自由的衍生物」,也可以說,人們透過這四樣要素,跟隨自身欲望,依循自我意志,在多項選擇中做出決定,做出決定後要承擔責任,來實現自身的自由(頁210)。
所以在《生命的禮物》一書,歐文.亞隆接著從六則備忘錄來談治療師如何幫病人在這些跟自由有關的主題裡做出改變(註),他說明如何幫助病人承擔責任(頁211)、治療師不要為病人做決定(頁215)、決定是進入存在基石的捷徑(頁219)、為何抗拒做決定?(頁222)、促進病人覺察的技巧(頁224)、以及其他催化決定的方法(頁229)
註:歐文.亞隆在《生命的禮物》前言說明,由於他受的是內科學和精神醫學的訓練,已習慣用「病人」這個措辭,他用這個名詞是與心理學和諮商輔導常用的「案主」同義,他想要鼓勵的是以投入、開放和平等為基礎的治療關係
(待續)

參考書籍:
歐文.亞隆著,易之新譯,《生命的禮物》(2021修訂版),心靈工房出版。
「傾聽憂鬱說說話」專題介紹
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如果對之後的文章有興趣的讀者歡迎按下追蹤或訂閱,您會在第一時間接收新文章發佈的通知訊息。同時也請按下方免費的手掌符號五下,給我肯定的掌聲。這些正面的支持都是我寫作的動力。

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