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窗外的冬日陽光,讓我這個窩居男興起了「出家」的念頭,剛好也到了飯點的時間,於是我決定今天的午餐就去外面吃,順便散個步,活動活動身子。
我走到了座落在巷尾轉角騎樓位置的一家小店,店舖位在騎樓下,店面有點老舊。店面旁邊轉角空地上搭著帳篷布,底下擺上三五張桌子,搭配上高腳坐凳,就變成了可以吃飯的開放式空間。
整體而言就是一個騎樓下的小吃攤,但是絡繹不絕的購買人潮,讓我嗅到這家店應該有什麼美味在裡面。既然今天都走來了,不如就趁這個緣份,好好探索一番。
價格親民的家常味,豐盛也可以很簡單
店裡賣的東西很簡單,除了白飯、炒麵、炒米粉、蝦仁飯、味噌湯、紫菜湯之外,就是像炒豬肉片、炒豆干、炒芥菜、玉米、麵筋、紅蘿蔔炒蛋等等一般家庭都做得出來的菜色。
但是即使簡單,食材的種類搭配也是齊全,就像媽媽晚餐的餐桌上,蛋白質、蔬菜、澱粉全都有,而且每道菜都有各自的滋味,讓吃飯的人都可以依自己的喜好搭配濃淡鹹甜。
這樣搭下來你以為很貴嗎?其實很便宜。今天我只點了一份蝦仁飯,味噌湯,另外夾了點醬油炒豆干、炒豬肉片、清炒芥菜當作配菜,結完帳也只要60元。我想在這裡點上上百元的菜,就可以吃得很豐盛了。
努力辛勞的汗味,是生活中的安然穩定。
我把所有的菜端到座位上,肚子的飢餓感催動我的手指,拿起筷子,趕緊吃了起來。吃到一半,我旁邊的位置坐下了一位大哥,隨著他的入座,一股夾帶泥土粉塵的汗味飄了過來。
還好這是開放式空間,有足夠的空氣對流。雖然有些味道,但是不影響我的進食。不過也因為這個味道,讓我不禁觀察了一下鄰座的這位大哥,也連帶觀察了店裡的客人。
我發現來這裡吃飯的人幾乎都是「做工阿郎」(台)。
不僅鄰座的大哥,幾乎店內所有客人身上的衣服上都帶有洗不乾淨的灰塵黑污,有些人的衣服上寫的某某工程行的字樣,字樣上多半會有磨損的痕跡。身體的皮膚黝黑,甚至粗糙,看得出在長期在烈陽下工作的風霜感。
不曉得是不是怕身上的味道影響其他人,大多數人都是埋頭苦幹地專心吃飯,吃完就結帳離開,不多逗留。來買飯的也都是快速點餐,自助式地拿起飯盒夾好小菜,然後就結帳,上車,驅車離開。
不曉得是不是他們的靈魂需要學習謙虛,還是這個世界讓奪走了他們的驕傲,他們吃飯的樣子大多是微彎著身子骨,好像有什麼壓在他們的背上,偶爾才會直起身子,抬起頭來,看向某個地方。
也許,他們只是想要趕緊吃完,多攢出一點休息時間,恢復體力,以應付下午的工作。也許,他們只是在想要在繁重的生活重擔下,辛勞流汗之後,享受這簡單豐盛的午餐。
但不管如何,這一餐結束之後,他們就要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可能在我們腳底地下兩呎的下水道,或者危險的13層樓高空,繼續維護、打造我們的生活基礎,讓我們享有安全與便利。
他們的汗水味,就像父親下班後回到家裡,從西裝或制服上所飄散出的味道,不太好聞,但是讓人感到安穩。這味道訴說著他們為自己的生活重擔付出辛勞,也為我們的歲月靜好負重前行。有了這些人的存在,我才可以在漆黑的夜晚中點亮燈光,在想念的時刻裡,聽到家人的聲音。
古早的人情味,尋回遺忘已久的暖心感受
觀察完了店裡的客人,我開始觀察店裡的員工。
我看到老闆瞻前顧後,不停地在前台與後廚周旋,一下用親切的語氣問客人想要吃點什麼,動手備餐的同時順便問問要不要來碗湯。見菜少了就趕緊吩咐後廚張羅,不一會兒,一盆飄著蒸汽的炒青菜跟香味四溢的醬香豬肉片就端了出來。
我看著阿姨手上不停地收拾桌上的廚餘和餐具,忙碌的同時也操著親切的台語對吃飽離去的客人問道:「啊無呷霸某?」而客人總是帶著微笑,回答:「唔喔,呷足霸耶」。連客人在離開跟老闆打招呼的時候,老闆也還是會再問一次,深怕客人餓著。
這種相互關心的人情味,讓我感到一陣暖心。就像小時候農村生活,村裡的大人們總是會這樣地問候彼此。
這種「服務」,可不是「商業」,它不是建立在人的標籤上,而是人與人之間基本而單純的互動與聯繫,只是這種聯繫在隨著時間與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慢慢地淡了。
但是現在,我彷彿短暫地回到那個人情味濃厚的小時光,伴隨著難以言喻的溫暖與安心感,靜靜地吃著家常菜,直到喝下最後一口味噌湯。
離開時,我也跟老闆打了聲招呼,老闆不管我是不是老顧客,也照例用親切的台語問了我一句:「啊無呷霸某?」我微笑地點了點頭,走出店面。
人情味暖心,家常菜暖胃,冬日午陽暖身體,我今天在巷口轉角的小吃店,意外地吃得好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