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設計師總是扮演著新事物的創造者,解決食衣住行上的不便,但除了本身專業能力以外,心理素質卻很少被提及,足夠的勇氣不但可以面對低潮,更是前進的動力。
有勇氣去面對質疑
設計師在跨部門溝通過程中,往往因為視角的差異,而造成認知上的落差。對於設計師來說,都希望一個需求來的時候,都能很清楚說明整個背景以及到底要做什麼,而不是一直修改來修改去,試圖降低不確定性,這些都是人類天生的本能,希望每件事情都能牢牢的掌握在自己預期的路線下。然而,大多數的時候,需求是浮動的,隨著人事時地物轉換而有所改變。在設計提案來回過程中,遭受到質疑並不代表否定,而是確保在需求傳遞過程中,是否並完整達成認知上的一致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質疑反而是一種訓練過程,如果今天沒有人試著去問題時,對你的設計來說,反而獲得不到反饋甚至累積成長的基石。
有勇氣去挑戰現狀
跳脫舒適圈一直以來都是口號,說實在,如果沒有利益驅使下,真的不太容易去挑戰現狀。尤其面對到整個體系上問題時,這個反而更加難上加難。但不得不說,真的好的設計,大部分都是跳脫現有框架的思考傑作,例如蘋果手機第一代的問世,至今已經到了十二代,可想而知,當年的蘋果手機真是一個革新時代下的產物,改變人類在處理大小事務上的方法,甚至減少許多時間的浪費,提升工作效率等等。所以,在動筆前,務必好好想想目前的設計到底解決哪些問題,那還有什麼能透過其他五感上的替代方案呢!
有勇氣去爭取
害怕失去的心理,總是存在於每個人的小角落,就彷彿去跟老闆爭取應有的福利和回報,深怕自己講了什麼,而被記錄黑名單等等。然而合理爭取,卻是良性循環的開始,我們總不能在整個生涯都受委屈,或是做出不理性的行為。過去總有老前輩跟我說,工作就開心點,當工作是義務,生活就被奴役了。至此以後心態也有所改變,或許最差就是那樣,說不定會讓自己有個意外的驚喜呢!我們可以做的反而是適時的反饋,以理性的方式說明解釋自己的想法,至少是雙方面的溝通起始點,而非單方面無謂的幻想。
有勇氣去發表觀點
做的好,但卻說的一塌糊塗,一直以來都是設計師的罩門。小弟也是一直在不斷努力學習中,過去總認為只要設計夠好就可以獲得回報或讚賞,但好的定義往往因人而異,如果沒有好的故事來包裝就難被發現其中的美好,所以設計師在任場所發表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見解就格外重要,透過影響力來建立群體印象,就好像美女放個屁,都是香的一樣。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學會賣自己設計,找到賣點,自然而然就會獲得不錯的價格。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小弟,陪你一起長大長肉🙏,想要定期收到有趣的內容,可以查看下面的部落格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