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約而同跟幾位常聯繫的書友一起討論到這件事,每到年末看著書櫃或是自己手中的電子書,總會忍不住哀嚎著數算到底還有幾本書還沒讀,然後一邊關緊荷包一邊打自己的手阻止自己把更多書加入購物車(不過我們也都知道沒什麼用就是了)。
至於為什麼總是有那麼多書想讀還沒讀,每個人的原因不盡相同;我自己則是因為想看的書不斷插隊,或是有時收到出版社邀約試讀,所以待讀書單總是一長串。但奇妙的是,無論是全憑著心情或是受邀試讀,有時總是能巧妙呼應現在的時序或是狀態,特別是今年十分幸運收到比以往更多的贈書,雖然有些不在原本預定的閱讀行程之中,卻像是上天的暗示似的在這個瞬間降臨到我的身邊,真心想感謝這些天使們。
內容簡介
「早在很多很多年前我就死了,從那時起我就成了幽魂。從那時起我就為失落的自我哀慟不已,什麼都填補不了那個缺口,就連我對自己兒孫的愛也無法。」
在年末這個特別時刻神秘降臨的是這本「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談論面對死亡的準備,書中主角前往探視因癌症接受治療的好友,雖然多年未見但確擔心是最後一面而決定前往,卻收到好友希望她能陪伴自己進行安樂死的請託,震驚之餘主角仍答應了這項困難的要求,只因放著曾經關係緊密的好友孤獨死去似乎不是一個可被接受的選項。
於是兩人結伴開車到風景優美的小鎮民宿度過最後一段時光,生病的好友仍糾結於與女兒的關係、主角則表面上淡定但其實極為慌張,於是和前男友斷斷續續恢復聯繫並討論這個難以啟齒的問題,包括事發當下她該如何反應、該依序聯絡誰等,看似重要又不重要的細節。究竟陪伴一個人面對死亡有多不容易,又該做怎麼樣的心理準備才足夠?
閱後心得
「同時她也常回想過去有段時間,『老』似乎是非常遙遠的是,像是一種可選的方案,不是自然法則。」
作者以第一人稱仿若述說自己身邊最近發生的事一般開啟了整本小說的序幕,其實整本小說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名字,只有我、你、他、她、那位老婦、民宿主人,沒有名字的好處是代入感非常強烈,幾乎感覺那位備受癌症折磨的好友就在你眼前崩解,所有的情緒都真實到躍然紙上,仿若一齣道句簡單只憑對白及演技抓住觀眾目光的舞台劇。
但我也相信可能很多讀者會迷失在這種喃喃自語式的敘述中,想跟大家說請堅持下去啊,在第二部中作者的機智口才與博學多聞完全表露無遺。主角與好友入住那幢美麗的民宿後幾天幾夜不斷地談話,她們聊書本、聊音樂、聊電影、聊男人,字字珠璣的程度簡直是脫口秀,而且還是犀利好看的那一種,舉幾個例子如下:
「我深愛過的音樂,能撫慰、療癒我的音樂,居然再也聽不下去。我完全不懂怎麼會變成這樣,卻為此而心碎。」
「童話比推理小說神秘,這也是童話不同於推理小說,而成為經典的原因——推理小說是娛樂用,娛樂後變為人遺忘。童話寫的是人心的掙扎,不是腺體的衝動。」
「朋友說,有這麼多書在寫現代生活可怕的一面,很多都寫得很棒,我懂我懂,用不著妳說。可是我再也不想載書裡看到人的自戀、疏離、徒勞的兩性關係。」
引經據典的能力簡直神奇,而那種看似隨手捻來的不經意最為難得,作者誠實真切地描繪在陪同走向死亡路上可能面對的難關,能一下無話不談一下又無話可說;可能剛剛還意志堅定下一秒就滿心後悔,而那些都是因死而帶來的生之意義。
主角與好友兩人用一種人生跑馬燈慢速播放的狀態,回顧起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件並試圖捕捉一些重要事件的意義,究竟此時為何爭吵、那時又如何重逢,也許是一種遭受到危機時的向外投射,試圖為週邊一切命名並貼上標籤,此生才不枉過。
然而活到三十幾歲也經歷過幾場葬禮,比起祖父母的死亡我必須坦白地說,參加大學學長的告別式才是最衝擊的,與自己同齡之人的死亡所帶來的空茫與對長輩的不同,你會不斷質疑生命存在的意義究竟何在,自己緊緊抓住的一切是否有其必要。
但在那灰暗的谷底之後也會重拾起面對生活的勇氣,因為一如作者所說:「無論發生什麼事,人生依然繼續。亂糟糟的人生。不公平的人生。必須面對的人生。我必須面對的人生。因為,假如我不面對,誰來面對呢?」雖然那並非這場死亡所該帶來的意義,但卻是閱讀完這本書後如回聲般的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