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Alexandru Zdrobău on Unsplash
勤於筆耕的你是否遇過一種情況?埋首數小時辛苦寫出的網誌,開心地張貼在臉書上,卻只有寥寥好友路人按讚分享。於是左右腦不停輪迴思考文章出了什麼問題:文筆不夠流暢生動?觀點沒有創意?還是探討的主題過時了?
在你思索各種因素時,有個環節想請你慎重檢視 — — 文章的導言能不能抓住讀者的眼球。
導言,包含標題與引言,篇幅短少,可能只佔文章字數的百分之二十,卻是決定吸引力的百分之八十。在網路資訊過度氾濫、萬事都能Google的時空下,標題與引言成為大眾快速判斷是否值得花時間力氣閱讀的標準之一。
那麼,怎麼寫出好的導言?首先,別把導言當成摘要來寫。
寫導言,換編輯腦包裝觀點
洪老師在「導言力」課堂中強調:導言、摘要、情節各自「吸」力不同。導言的吸力是「吸引」,使讀者有興趣看你的文章;摘要的吸力是「吸住」,幫助讀者輕鬆讀完整篇文章並掌握觀點精髓;情節的吸力是「吸收」,讓你的文字深刻地烙印在讀者腦海中,讓讀者念念不忘。
因此,導言不是摘要,更不是文章簡介。它是觀點的包裝,是文章勾引讀者的誘人香水。撰寫導言時,不妨玩玩角色扮演遊戲,想像你是編輯,用編輯的眼光與腦袋,替自己的文章思考下標、寫引言的手法,讓讀者產生「現在就想閱讀」的衝動。
導言元素C. O. R.,製造資訊/認知/情緒落差
了解導言是觀點的包裝後,該用什麼方法設計包裝呢?我們可將導言內容拆解成三大元素入手,分別為:脈絡(Context)、阻礙 (Obstacle)、風險 (Risk)。
脈絡是文章描述事情的來龍去脈,阻礙是作者或文章主角發現的問題,風險則是問題沒有解決將帶來的危機威脅。透過脈絡、阻礙、風險的敘述,引發資訊、認知與情緒的斷層,製造如推理小說的謎團、懸疑與矛盾,引發讀者好奇。
而這三個元素,又以脈絡最為關鍵。如果作者忘了在脈絡描繪出與阻礙、風險關聯的文字,就無法製造緊張衝突,刺激讀者閱讀。
以導言力課程的實作練習為例。老師在課堂上,請同學為過年前的採訪作業報告撰寫導言。而我的導言,脈絡是描述一位原本在時尚出版集團負責數位營運的副總,在工作心力交瘁之際決定離職休息;障礙是他休息期間,想到五十歲後無法像年輕時天天加班,且資深主管容易被公司優離或成為裁員標的;風險是他若仍重返企業職場,日後會有壯年失業危機。
乍看沒有問題吧?不過,洪老師聆聽我的導言內容後,馬上提醒:「懿心,妳的導言脈絡有兩個需要注意的點:一是沒有提到你的訪談對象已經五十歲,二是沒有提到他長年待在變化快速、競爭激烈的網路產業,資歷經驗容易變成包袱。這樣沒辦法突顯他遭遇的障礙危機,營造讓讀者想立即閱讀的緊張感唷!」
聽完老師的話,我才驚覺,導言脈絡的用字雖然力求精簡,避免佔據太多篇幅而使文章冗贅,但記得留下與障礙、危機關聯的背景資訊。
因為我們要用導言這顆打火石,和讀者的心摩擦,擦出好奇心的火花。用導言點燃他們潛意識的導火線,然後睜大雙眼,看看我們的文章說些什麼。
精準寫作,導言最後下手為上策
用導言達到召喚讀者立即閱讀的效果後,我們也要留意導言留下的資訊、認知與情緒斷層,能不能用文章揭櫫的重點來彌平?
比如,當你看到一篇雜誌報導的標題寫著「發明帽T的99歲老牌,兩招重登潮牌行列」時,心裡應該預期,休閒服飾的老品牌,使用什麼策略贏回年輕消費者的心吧?可是,倘若這篇報導內容其實是著墨於這家老品牌的歷史精神,看完你應該會覺得錯愕,甚至懷疑是業配文吧?
精準寫作,不僅追求文意表達能流暢到位,也追求精簡寫作的時間。所以,等整篇文章完成後,再開始動筆寫導言,會是比較有效率的寫作方法。畢竟寫作過程難免會來回修改文字,如果先撰寫導言再書寫後面的段落,很容易發生導言與觀點主軸不一致的問題,或增加反覆確認修改的時間。
結語
隨著網際網路與智慧手機的發明,我們邁入一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導言力也成為寫作人必修且追求A+的關鍵能力。想提升導言力,可以從日常生活汲取靈感,或多多寫文練習換位思考。
譬如,逛書店、網站時,我們可以觀察哪些書籍雜誌的標題引言,能吸引你的目光;寫作時,想像自己是個編輯,應用平日觀察到的手法,在標題、引言裡巧妙地拆解與鋪陳脈絡、阻礙、風險的敘述,使之環環相扣,激發觀者非看不可的好奇心。
當我們能用導言漂亮地包裝文章觀點,成功吸引大家閱讀你的好文,被按讚分享的機會曲線,也會如微笑嘴角般地上揚嚕!
寫於: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