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跟分類是促進大眾了解特定議題的最快方式,但是如果要到深入的時候,你才會把所有框架拆掉」
今天白天在聽節目順便工作的時候,給節目裡的一句話給提醒到,這邊再用自己的話重新輸出一次。
常常會在討論現象時看到,「內向就是怎樣怎樣」、「某星座的人是不是都那樣」,這樣就是一種標籤,這沒有不妥,貼標籤只是一種方便討論操作的專有名詞,能夠不用談論一件事還需要把前提解釋清楚,雖然說現在普遍各種閱讀能力障礙,搞得還是得把用詞解釋明白。
好來,那麼今天要來深入認識一個標籤本身時,還要用標籤來討論嗎?
舉個例,當我們感冒時,去看醫生時還是請假,原因都只會是感冒,但是要具體討論感冒這個現象時,會有兩百多種病毒是導致病症的原因,這時還在用標籤概括只會在表層打轉。
要更進一步認識標籤,可以嘗試這樣拆除框架。
1根本的認識一個標籤:只要把兩個對象湊在一起,要找到共通點是很容易的,但是一定有一些根本的特徵是這個標籤必備的,以星座舉例,我是天秤座,所以我要求公平,容易猶豫之類的,但是這些只是結果,並不會因為我要求公平,導致我是天秤座。
唯一讓我是天秤座的根本原因,只有我是9~10月出生的這點,其他特徵都不是必需的。
2如何使用這個標籤:標籤可以讓人快速得到一個印象,但是落實到個案時就有各種尺寸不合的狀況,用內外向來舉例,有些被測出來是內向者的成年人會感到詫異,「明明我很常和人交際,也有很多朋友啊」,又或者想試著了解個性封閉的親友時,詢問其他內向者卻得不到能夠落地的建議。
內外向只是說明了人的某部分特質,但是在面對具體問題時,卻可能受到許多特質與因素左右,個性封閉可能有內向的性格,但也可能有過過去失敗的心結、或是在特定對象面前的表演習慣。
如果是面對具體問題,就不要使用標籤了,那只會提前掩蓋問題的一部分說明。
-
總結以上,瞄準要討論的對象,別用散彈槍作狙擊。
然後這也不是突然才有的觀念,只是剛好被提醒到了,如果有搭載同樣觀念的應該也不用我再說明,就只是個提醒,至於沒搭載的......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