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焦慮是現代人的通病,包括我在內,每天都恨不得利用各種碎片時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量,好讓自己得以在時代的洪流下順利生存。因此,只要我一有空我就會去各大書店的商業書籍區走走逛逛,看現在最流行的工具書是什麼,同時也觀察現在的讀者最渴望獲得哪種類型的知識。
而「邏輯思維」主題的書,一直以來都是暢銷榜上的熱門寵兒。過去我也讀過許多邏輯思維相關的書,但多半都是以理論為重,鮮少有書籍會花篇幅來引導讀者如何實作,但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對邏輯思維書籍的印象,是本徹頭徹尾的邏輯思維實作書。
這本書是在說...
在前言的部分,作者先概述了近幾年人們對「優秀」定義的變化。相較於過去,活在AI盛行的現代人更重視「批判性思考能力」、「創意力」、「情商」、「知識彈性」等,由此可見人們更重視自己的獨立思想,不願再隨波逐流,願意嘗試打破框架。
接下來的幾個章節,作者接續分析他認為「要有好的邏輯思維需要具備哪些軟實力」,並在每個章節都安排幾個小問題,讓讀者在輸入的同時,也有輸出與思考的機會。此外,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來回答,並可搭配書本內容的引導,來碰撞出更多思想上的火花。
這本書是由一位大學講師參考哈佛、史丹佛及其他美國優秀學校的批判性思考課程後撰寫的著作,從撰寫風格就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教育熱忱,畢竟這本書實在寫得太詳盡了,根本是手把手教學的程度了!
「觀察」是思考的起點
訓練邏輯思考的第一步就是觀察眼前所見的事實。透過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很多隱藏的細節。接著我們可以試著描述看到的所有東西,並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不斷地自問自答來強迫自己產生更多思考,並在過程中持續挑戰自己原先的答案或既有的觀點,利用產生的新答案來打臉自己的舊答案。
這個思考不管在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
假設我今天一回家就聞到廚房有異味,我就可以開始問自己「為什麼廚房會有異味?」我觀察到廚房的垃圾堆還沒被打包,推測可能是因為「忘記去到垃圾」導致的,那為什麼會忘記到垃圾呢?我發現今天是星期一,判斷是因為「昨天是週末,所以垃圾車不會來」,那為什麼昨天週末垃圾車就不會來呢....以此類推,無限上綱。藉由反覆地一問一答,即便是個凡事都靠直覺做事的人,也能培養出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自己找尋規則,得出屬於自己的創意解答
「創意思考」是越來越多工作需要具備的軟實力之一,而作者也有提供培養此能力的方法。首先,創意思考的前提是我們必須不按牌理出來,在思考時應盡量放大自己的腦洞,盡量提出天馬行空的想法,若按照既有的框架思考反而會限縮自己的想像力。再來,我們可以利用「聯想法」延伸出更多分支元素,再透過「歸納法」在這些元素當中找尋共通點並組合起來,得出獨一無二的新見解。
「好的表達」才能讓「好的想法」被看見,因此光有想法還不夠,我們也必須具備好的表達能力才得以將想法完整呈現給他人。在書中作者也有提供一套練習說故事的方法供讀者練習。透過「引用他人說過的話」、「說明完整的人、事、時、地、物」以及「加入自己的感受」,可以讓我們說明的內容變得更詳細且具體,也能讓表達更具吸引力。
「根據」有力,對你才有利
世界上所有的名言佳句都是正確的嗎?仔細想想,其實不然。作者在書中建議讀者嘗試思考每句名言背後的根據和意義,並試著提出相反的觀點,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名言都禁得起這些挑戰。
「根據」的意義為「為什麼會這樣想」,而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因此在做這個練習時,也可以思考講出那句話的名人當時為何會這樣講,是因為被情勢所逼,還是飲酒後的有感而發等等。此外,作者指出通常「根據」都是來自於「資料和專家見解」、「個人經驗」以及「自己本身的想法」,當中「個人經驗」是說服力最差的根據。
這點我十分同意,因為個人經驗牽涉到當事人的個性以及當下的時空背景,因此絕對不適用於每個人。現在很多人會以個人經驗作為建議他人的根據,但根據必須是理性的,而非感性的主觀意見。在接收建議或資訊的人也必須時刻保持獨立思考,評估這些建議是否與自己的個性和情況相符,再做出適合自己的調整。
後記
這本書講的不僅是邏輯思考,更多的是該如何在社會中保持競爭力。除了上述這些筆記,書中也收錄很多很有趣且有助於提升邏輯的問題,幫助讀者在看書時也能不斷保持思考,在寓教於樂下學習。
雖然這本書的封底有特別提及適合這本書的工作行業,但我真心認為這本書適合各行各業的每一個人。生活中處處充滿創新的可能,若我們能養成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像孩子般充滿好奇心,一定可以讓生活過得更加精彩。願我們都可以盡情享受探索世界的過程!
購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