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porwave,台灣翻譯為「蒸氣波」,是2010年左右開始在網路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包含了視覺與聽覺的兩方面。關注我的臉書的朋友可能知道,這是一個我很早就想聊的話題,但由於還有太多的音樂想要介紹給大家,加上我對於蒸氣波的認識還沒有非常全面,為了補齊相關的知識,我花了一些時間試圖挖掘他,所以這麼晚才來聊這個題目我想大家也可以理解吧。
聊起Vaporwave,就不得不提到他所成長的土壤:Tumblr。這是一個網路上的社群平台,本質上與臉書類似。但不同的地方在於,Tumblr的社交性沒那麼強。以我在Tumblr遊蕩將近六年的觀察來看,比起交友,這裡更像是個交流作品的地方。你可以將自己畫的圖、製作的影音、寫的文章放在這裡,而你的朋友們或是與你的創作形式接近的人,就會看到你的作品。比起讓你隨時更新朋友動態、著重於「交流」的臉書不同,這裡更注重「表達」。比起臉書,這裡不會有太多「人情」與「關係」上的壓力,平台也不會拉著你要到處交朋友。慢慢的,這裡就養出了一群喜歡創作、性格內向,甚至有些憂鬱的年輕人。
正如開頭提到的,Vaporwave包含了視覺與聽覺的面向,其中視覺元素包含而不限於Windows 85對話框、文藝復興時期的石膏雕像、千禧年時期的字體與文字效果等,當然,還有許多我未提及的部分。不過由於敝人對視覺藝術的涉略不深(當然聽覺藝術也是),所以我想將重點放在音樂上。
要理解Vaporwave,首先要對生成他的土壤有大致的認識。首先,誕生於10年後的Vaporwave,因為當代音樂製作與學習的成本大幅降低,無論是譜寫音樂前要學習的樂理、樂器與器材的使用,或是錄音介面與器材的取得,甚至是產出後的發表,都變得比起以往更容易,這就讓音樂的產出變得非常迅速。為了應對量大而快速的產量,簡化音樂製作的流程就變得十分重要;同時,嘻哈文化/饒舌音樂與電子音樂的崛起,也讓音樂製作與內容有著本質上的變化。取樣( Sampling )與循環( loop )的大量使用變成為Vaporwave很重要的特徵之一。Vaporwave的創作以70年代的Funk、City Pop與Disco為主,經過取樣後配上創作者編寫的鼓組,成為音樂內容的主體,同時,創作者經常會在音軌中加上增/減速的效果,同時會影響到音頻的高低。最後,創作者經常會使用失真的效果,或者卡帶運轉的聲音,讓音樂帶有時代感。
與有些音樂試圖利用一首歌、一張專輯來闡述一個概念不同,Vaporwave的重點在於捕捉聆賞「當下」的感受。你甚至不需要知道這首歌與音樂的原作者是誰、不需要了解音樂與歌詞的涵義,你甚至不需要聽完整的專輯。只要知道這首音樂會給你「這樣的感覺」,然後再將給你同一種感覺的歌放進同一個撥放清單理就好。
不知不覺就寫了一萬多字,我想就到下一篇再來談吧。下次我會與各位說說關於Vaporwave的更多事情,以及一位朋友聆賞Vaporwave音樂的經驗。
圖源: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