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人物|守候與辦案之間,戲中戲更過癮!──專訪《她和她的她》李程彬,問候家明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還記得《七月與安生》裡讓兩位金馬影后互相問候的男主角「家明」嗎?飾演家明的台灣男演員李程彬,今年再度以台劇《她和她的她》在觀眾心中留下記憶點。李程彬在《她和她的她》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守候型暖男「皓明」,一個是負責辦案的「小劉警官」,李程彬透露自己在演繹戲中戲(解離世界角色)的時候,感覺特別過癮。他還說,在社群上看見一說法、深受啟發:網友形容《她和她的她》的皓明和小劉就是七月與安生,也是男版的紅玫瑰與白玫瑰。雖然接演時沒有想到這一點,但李程彬深感認同。
聊起《七月與安生》,李程彬不諱言那是他作為演員的職涯轉捩點:「其實在接觸《七月與安生》之前,我並不懂什麼叫演戲。那時 Derek(曾國祥導演)不管是在表演上、或是在做人上,各方面都教我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一個演員。拍那部電影顛覆了我以前所有的認知,重新建構之後,就知道之後的路要怎麼走。我覺得這個轉化對我來說很重要。」是以《七月與安生》對李程彬的意義,不只是讓他在華語影壇樹立一個經典角色的代表作,從此讓大家記住這位演員而已,更是他表演人生的重要啓蒙作品。
李程彬:女導演比較理性
早在《她和她的她》與卓立導演合作之前,李程彬也有跟女導演合作過的經驗,即《原來你還在這裡》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林玉芬導演:「合作時有發現,女導演比較細膩。」他進一步解釋:「女導演會注意到現場大家沒看到的東西、看得很細;再來就是,她們的溝通比較理性。反而是男導演會用比較感性的方式講戲。」但聊到曾國祥,李程彬又推翻他的男導演感性論:「曾國祥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因為他從小都是跟女生長大,心思是很細膩的。他會很理性地溝通,但在某些情況又會很感性地跟你講話。」
小劉警官需「沐浴淨身」變皓明!
演出《她和她的她》最過癮的地方在於一人分飾兩角,但也有不為人知的辛苦面。李程彬印象深刻之處,是在於一天要轉換兩個角色的「換造型」妝髮過程:「每次一定要先拍小劉的戲,不能先拍皓明的戲,因為小劉有鬍渣,鬍子長不出來。加上小劉膚色比較黑,我去拍戲就要先把身體噴黑、弄亂頭髮,演小劉。」李皓明是一個白白淨淨、一絲不苟的人,演完小劉之後,通常都是中午吃完飯了。李程彬接著說:「下午我就會卸妝、全身卸,包括膚色。然後鬍子刮一刮、頭去洗一洗。」簡直是沐浴淨身變皓明,難怪《她和她的她》裡的李皓明有著滿滿的聖光!
皓明太卑微,李程彬:本人做不到!
《她和她的她》裡的皓明是個守候型男友,李程彬自認自己與皓明很不一樣:「我比他勇敢。我覺得皓明很可憐,例如有一場戲,我很同情他,就是他到了晨曦家門口但不敢按電鈴,只拿起手機問說『妳在忙嗎?我可以進去嗎?』但這種事情我做不到,這樣太卑微了。如果我今天人都到門口了,至少會敲個門、見個面。愛情是一個天秤沒有錯,它有時候可能比重會不一樣,但是不能太失衡到比如說 9:1 這樣的程度,這就太嚴重了。」
李皓明想把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給林晨曦
「我當時就有跟瑋甯討論,其實像晨曦這樣、內心還有傷口的時候,不管有多好的男生出現都一樣,她都不能接受。不論今天是小劉、皓明或是梁朝偉、金城武還是休傑克曼,都一樣救不了!」李程彬解釋皓明之所以時時刻刻處處為晨曦著想、想要給晨曦足夠的安全感,是因為身為孤兒的他,曾在兒時被霸凌時受到院長的保護,得到了他認為全世界最珍貴的東西:「安全感」。而皓明也想成為院長那樣的療癒又可靠的人,讓最愛的林晨曦得到她值得擁有的安全感。
李程彬認為女生怕跟男神在一起
李程彬認為現實生活中,一般女生應該不太能接受皓明這樣的完美男神:「我想女生跟皓明這種太不食人間煙火的男生在一起,可能會覺得很有壓力?如果今天要跟皓明出去,但女生自己隨便穿、裝扮太邋遢,可能會覺得不太對、好像不太行?或者是在文質彬彬的皓明前面,講話太大聲好像也不太適合?」李程彬似乎頗能理解女生看男神時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那份無形壓力。但話鋒一轉,李程彬也笑說:「但他會幫妳付清房貸、洗衣掃地鋪床疊被,薪水又高,還為了女生放棄去美國!」
「男生女神配」OK?!
換位思考,問李程彬,那麼男生對女神型的人,同樣也會有所顧忌嗎?男神演員反而點出兩性差異:「男生可能會覺得女神應該也是人,也是會做凡人的事。例如會挖鼻孔、流汗也是會臭,所以還好,比較不怕。」或許是《101次求婚》這類追求女神成功的戲劇故事已經很多,加上社會風氣與婚戀市場對於女生的高度要求,已讓世人見怪不怪,影響與建構了普羅觀眾對於「男生跟女神在一起」有更高的接受度、也比較不會有壓力。這也說明了為何李程彬演繹皓明的珍稀性與該被鼓吹的原因:不論是戲劇、或是真實的世界,都應該有更多這樣特質的男性存在,直到讓世人對於「女生與男神在一起」這類情事也逐漸感到見怪不怪。
李程彬樂於參與所有女性影像作品
李程彬很常在女性主題影劇作品中,擔任重要卻不搶戲的男主角角色,從《她和她的她》回推到《七月與安生》、《女法醫》、《女子圖鑑》與《花千骨》等戲。問他覺得自己是不是有「旺妻」命格?李程彬笑說希望自己不只是旺妻,而是能夠旺到所有的合作對象,更開玩笑說自己也很願意代言女性產品,像木村拓哉也代言過護唇膏。李程彬還正經八百地說出「做自己,好自在」!
希望讓觀眾看見更多社會面向
回到接演《她和她的她》的主因,李程彬坦言「一人分飾兩角」很有吸引力,但主要接戲原因還是希望 #metoo 題材被更多人看見:「透過拍戲,可以呈現出社會很多不同的面向給觀眾看見。有一些故事,不會被一般人所看到的,但其實很重要。」感受到了戲劇有其力量、可以承載社會使命,這讓身為演員的他覺得演戲的工作很有意義。果然戲裡戲外都是溫柔的家明。
真實比戲劇更複雜,充分體驗人生才能做好表演
打開李程彬的IG社群帳號,內容堪算豐富。男演員自認真實的人生遠比拍戲還要複雜,需要好好體驗:「我對拍戲的理解是,一個演員要好好生活、才能好好演戲。生活裡的人事物都是演戲的養分,如果你對生活沒有靈感,那對演戲也很難有靈感。以前表演老師告訴我的時候我還不懂,後來我懂了、並奉為圭臬:當你放大感受去生活,真的會完全不一樣。例如在路邊看到花開了,發自內心感到開心的感覺是很好的。我知道大家平常生活太匆忙了,會錯過這些。但我們演員的義務就是提醒你去看到這些、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部分。」
李程彬自己拍的戲,要看三次才放過自己
不只演戲,李程彬本人也是影迷:「我每天一定要做的事情,不是看書、就是一定要看電影。看書很重要,而電影是很神奇的東西。同一部片、在熱戀的時候看和失戀的時候看,感受會完全不一樣。電影的能量、跟它帶給人的啟發是很神奇的。」身為觀眾,看別人演的戲是如此,看自己演的戲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心情:「我看自己演的戲,第一次會用觀眾的角度去看,再來可能會用『導演會不會這樣拍?』去審視。要看到第三次,我才會就撇開所有的東西、用很客觀的角度去看。」李程彬解釋,總要先檢查與坦然面對自己沒有演好的部分、放過自己,下次再看的時候才不會又卡在同樣的地方。這也算是演員的職業習慣。
承認《七月與安生》有遺憾,會想彌補回來
近年華語影劇大躍進,讓在產業前線的李程彬很有感,也開始有劇本排隊等著他接演,但李程彬其實沒有侷限自己想演或不想演的戲。雖然考量還是「會想要演不一樣的角色」,但若說還有一次《七月與安生》的家明角色找上門,他還是會好好考慮:「有時候我在家打開電視看到《七月與安生》,還是會介意自己『某些地方應該要演得更好』。」當初的遺憾,總還是會想要彌補回來。
原來,不只是觀眾在看到《她和她的她》的李程彬初登場時會想要「問候家明」,連李程彬自己至今也仍常問候家明。
李程彬不在乎戲份多寡,只在乎「角色有光」
就算再演一次《七月與安生》的家明、就算依然比七月與安生戲少,李程彬也完全不會介意:「直到現在,我看劇本也從來沒有在衡量戲份多少才要接演。很多演員雖然戲份很少,但他一出場就能看到他身上有光,那種光是來自於他把那個角色塑造得很好。我希望成為這種人。其實戲份多也不一定可以有很好的表現,反而是用心去塑造每一個角色更重要。」
李程彬在訪談過程中,氣場與《她和她的她》戲裡所給人的完全不同,但仍然難掩他是個天生就罩得住鏡頭的演員,更會讓人期待接下來、他會為華語影劇壇上怎樣的一道好菜?
採訪、撰稿:雀雀
攝影:白宸瑀
劇照提供:Netflix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同於許多紀錄片導演總是以「議題」為先,盧盈良導演認為「自我認同」是他的拍片動力。「我很怕哪一天沒有自我認同的問題,我就沒有動力拍片了。」緊接著導演又笑著補一句:「但以我的個性,可能到死都不可能。」他拍攝的對象與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那是對自我存在的疑問。
他身旁常有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來當場工,總是站得遠遠的。他總會問對方的名字,並請對方參與一些更有技術性的工作。而年輕人總是驚喜且快樂地投入,愛呼他「賓哥」,與他像朋友一樣相處。「我不太喜歡階級,我很少利用我的權力。」他說。在現場的他雖是統御百號人的龍頭,卻沒有絲毫架子,讓人願意靠近,也絕不虧待人。
「當這個孩子說她不想放棄自己,有些話她想說可不可以呢?這個社會該如何面對她的勇氣?」對於脆弱、隱私我們總慣性地以「救援」的單一態度去處理,卻反而是最應該思索面對它的多種可能。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觀看賀照緹導演的作品,總是讓人充滿「力量」。這種力量並非是指單純的力度展現,而是一種接收的循環
「我們大概就只做這件事(拍紀錄片)了,而且想講的故事還很多。」從業二十幾年,拍攝過各類題材的楊力州導演,為自己的創作生涯如是註解。在成為紀錄片導演之前,他是一位專職老師,未曾料到會將自己往後的生命奉獻給電影;在這之後,他關注偏鄉,注視那些底層、無力發聲的人物,展現他們在生活中的樣態。
戲外被封為性感男神,戲裡則常以感性演出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張孝全,今年三十八歲,且不幫自己做任何市場定位:「因為定位不是自己給的,演員一直以來都是處在相較被動的位置,你只能決定你眼前有什麼戲可以演?除了這個之外,如何充實自己?這一些是比較能確定的事,剩下的,其實都只能交給這個世界。」
身為金馬每年選片指南的台柱之一、具備「在三十秒內把一部電影講到讓觀眾買單」魔力的陳曉珮推測,影展的氛圍或是觀眾的好奇心、「搶先看」的新鮮感、甚至滿額禮都是觀眾可能加買某部片的因素。「影展就是一種邪教。」這句話從影展部總監口中說出,別具趣味又似乎有著強大說服力。
不同於許多紀錄片導演總是以「議題」為先,盧盈良導演認為「自我認同」是他的拍片動力。「我很怕哪一天沒有自我認同的問題,我就沒有動力拍片了。」緊接著導演又笑著補一句:「但以我的個性,可能到死都不可能。」他拍攝的對象與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那是對自我存在的疑問。
他身旁常有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來當場工,總是站得遠遠的。他總會問對方的名字,並請對方參與一些更有技術性的工作。而年輕人總是驚喜且快樂地投入,愛呼他「賓哥」,與他像朋友一樣相處。「我不太喜歡階級,我很少利用我的權力。」他說。在現場的他雖是統御百號人的龍頭,卻沒有絲毫架子,讓人願意靠近,也絕不虧待人。
「當這個孩子說她不想放棄自己,有些話她想說可不可以呢?這個社會該如何面對她的勇氣?」對於脆弱、隱私我們總慣性地以「救援」的單一態度去處理,卻反而是最應該思索面對它的多種可能。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觀看賀照緹導演的作品,總是讓人充滿「力量」。這種力量並非是指單純的力度展現,而是一種接收的循環
「我們大概就只做這件事(拍紀錄片)了,而且想講的故事還很多。」從業二十幾年,拍攝過各類題材的楊力州導演,為自己的創作生涯如是註解。在成為紀錄片導演之前,他是一位專職老師,未曾料到會將自己往後的生命奉獻給電影;在這之後,他關注偏鄉,注視那些底層、無力發聲的人物,展現他們在生活中的樣態。
戲外被封為性感男神,戲裡則常以感性演出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張孝全,今年三十八歲,且不幫自己做任何市場定位:「因為定位不是自己給的,演員一直以來都是處在相較被動的位置,你只能決定你眼前有什麼戲可以演?除了這個之外,如何充實自己?這一些是比較能確定的事,剩下的,其實都只能交給這個世界。」
身為金馬每年選片指南的台柱之一、具備「在三十秒內把一部電影講到讓觀眾買單」魔力的陳曉珮推測,影展的氛圍或是觀眾的好奇心、「搶先看」的新鮮感、甚至滿額禮都是觀眾可能加買某部片的因素。「影展就是一種邪教。」這句話從影展部總監口中說出,別具趣味又似乎有著強大說服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熱愛表演的北川景子,並未將自己的生活視為一場表演。她既是一名女演員,也是一名對自我負責的女性、母親與妻子。作為粉絲,光是凝視著她,就足以讓我們生出走向自己的勇氣,發現愛這件事並不是虛無縹緲。
Thumbnail
綾瀨遙過去沒有特別的夢想,現在也沒有特別的目標,唯一的希望是每天健康、開心過日子,盡情享受每一個瞬間,永遠保持笑容。面對演員這份高壓且緊繃的工作,綾瀨遙的模式切換相當厲害,開拍的時候會馬上進入狀況,休息時間又立刻變回原本的自己。她認為不要糾結於成果,更不要寄望未來,而是好好珍惜當下,並且踏實地前進。
Thumbnail
蒼井優能賦予《花與愛麗絲》、《百萬元女孩的眼淚日記》這兩個角色靈魂並使之成為經典,除了與自身氣質、形象相襯,或許也因為,她的人生亦是這樣走過來的──十幾歲時就從福岡上京,歷經艱辛,終於來到觀眾眼前,讓我們看見她的透明與神秘,並深深為之著迷。
Thumbnail
安雅出生於美國,幼年在阿根廷度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小時候最著迷的東西是「蛋」,因為蛋能孵化出小雞或小鴨,但礙於父母不提供她孵化器,安雅心想不如自己來孵,每個晚上都去廚房偷蛋。家庭合影裡,五歲的小安雅捧著蛋,只因爲她堅持「蛋也是家中的一份子」。
Thumbnail
上大學後,鈴木亮平很快就沉浸在戲劇的世界裡。結束第一次戲劇社演出後,鈴木亮平收到了觀眾良好的評價,甚至有人一邊哭一邊稱讚他。「當我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演出可以讓觀眾有所共鳴,那時我就下定決心,我要將演員作為我一生的志業。」
Thumbnail
梁朝偉曾在訪談中談到,自己在入戲《色・戒》易先生時,因為帶著類似的妝髮,因而在一場與湯唯並肩走路的戲,一瞬間「周慕雲」突然來訪。可能只是短暫的感覺,周圍人甚至察覺不了,但他就是知道那一刻有什麼是不一樣的。角色的滲透不僅在於演員生活中,甚至在入戲其他角色時,也如幽靈般閃現附體。
Thumbnail
無可否認,人們對蓋婭有著根本的誤解。由於這名字指的是神話中的某個角色,人們才會把地球想成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
Thumbnail
這些電影本身的晦澀難懂以及可被明晰辨識出的斷簡殘編的痕跡,在「噤聲」被觀眾辨識出來的同時,指涉出集體暴力對於記憶的管控技術,也就是説,當失憶的肇因不是源於人類能力的限制,而是高於個人的集體與國家對於個人在記憶層面的控管和施加在身體上的暴力,「痕跡」與「記憶」的殘破便指向了高於個人之上的政治迫害。
Thumbnail
不實訊息的傷害程度究竟多大,背後想要傷害特定對象的動機為何?誰想要、誰能夠發動這類資訊戰,誰又是投放的目標?產生的效應是什麼?生產者與接收者之間有怎樣的獲益管道?種種發生在雲端、看似隨意的攻防,足以拉出一張輿論軍火商的國際版圖,並推促我們更加費心於下列關鍵字的領域:AI、數據新石油、演算法、資訊人權
Thumbnail
而是在意《火神的眼淚》反而藉由我們周遭現實的關懷去體恤消防員辛勞的「正確性」,這樣帶有電視劇的社會責任,又並非像上述如莒光園地那樣僵硬的宣教。也許就如同過往王小棣的戲劇般,盡量呈現現實人物的真實,這有賴於這些演員自然的演技,並營造一個消防分隊大家庭有歡笑有淚水的真實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熱愛表演的北川景子,並未將自己的生活視為一場表演。她既是一名女演員,也是一名對自我負責的女性、母親與妻子。作為粉絲,光是凝視著她,就足以讓我們生出走向自己的勇氣,發現愛這件事並不是虛無縹緲。
Thumbnail
綾瀨遙過去沒有特別的夢想,現在也沒有特別的目標,唯一的希望是每天健康、開心過日子,盡情享受每一個瞬間,永遠保持笑容。面對演員這份高壓且緊繃的工作,綾瀨遙的模式切換相當厲害,開拍的時候會馬上進入狀況,休息時間又立刻變回原本的自己。她認為不要糾結於成果,更不要寄望未來,而是好好珍惜當下,並且踏實地前進。
Thumbnail
蒼井優能賦予《花與愛麗絲》、《百萬元女孩的眼淚日記》這兩個角色靈魂並使之成為經典,除了與自身氣質、形象相襯,或許也因為,她的人生亦是這樣走過來的──十幾歲時就從福岡上京,歷經艱辛,終於來到觀眾眼前,讓我們看見她的透明與神秘,並深深為之著迷。
Thumbnail
安雅出生於美國,幼年在阿根廷度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小時候最著迷的東西是「蛋」,因為蛋能孵化出小雞或小鴨,但礙於父母不提供她孵化器,安雅心想不如自己來孵,每個晚上都去廚房偷蛋。家庭合影裡,五歲的小安雅捧著蛋,只因爲她堅持「蛋也是家中的一份子」。
Thumbnail
上大學後,鈴木亮平很快就沉浸在戲劇的世界裡。結束第一次戲劇社演出後,鈴木亮平收到了觀眾良好的評價,甚至有人一邊哭一邊稱讚他。「當我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演出可以讓觀眾有所共鳴,那時我就下定決心,我要將演員作為我一生的志業。」
Thumbnail
梁朝偉曾在訪談中談到,自己在入戲《色・戒》易先生時,因為帶著類似的妝髮,因而在一場與湯唯並肩走路的戲,一瞬間「周慕雲」突然來訪。可能只是短暫的感覺,周圍人甚至察覺不了,但他就是知道那一刻有什麼是不一樣的。角色的滲透不僅在於演員生活中,甚至在入戲其他角色時,也如幽靈般閃現附體。
Thumbnail
無可否認,人們對蓋婭有著根本的誤解。由於這名字指的是神話中的某個角色,人們才會把地球想成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
Thumbnail
這些電影本身的晦澀難懂以及可被明晰辨識出的斷簡殘編的痕跡,在「噤聲」被觀眾辨識出來的同時,指涉出集體暴力對於記憶的管控技術,也就是説,當失憶的肇因不是源於人類能力的限制,而是高於個人的集體與國家對於個人在記憶層面的控管和施加在身體上的暴力,「痕跡」與「記憶」的殘破便指向了高於個人之上的政治迫害。
Thumbnail
不實訊息的傷害程度究竟多大,背後想要傷害特定對象的動機為何?誰想要、誰能夠發動這類資訊戰,誰又是投放的目標?產生的效應是什麼?生產者與接收者之間有怎樣的獲益管道?種種發生在雲端、看似隨意的攻防,足以拉出一張輿論軍火商的國際版圖,並推促我們更加費心於下列關鍵字的領域:AI、數據新石油、演算法、資訊人權
Thumbnail
而是在意《火神的眼淚》反而藉由我們周遭現實的關懷去體恤消防員辛勞的「正確性」,這樣帶有電視劇的社會責任,又並非像上述如莒光園地那樣僵硬的宣教。也許就如同過往王小棣的戲劇般,盡量呈現現實人物的真實,這有賴於這些演員自然的演技,並營造一個消防分隊大家庭有歡笑有淚水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