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是MBC電台的一名PD,他熱愛導演工作,喜歡透過鏡頭訴說故事。可是在參與了一起大型的工會罷工活動後,表面上被公司調職,實為降職。從此以後無法再執導任何的電視劇,為此他當場放聲大哭。他就這樣過了五年鬱鬱不歡的生活,每天接放孩子,還擔心其他家長會認為他是沒有工作的爸爸。
後來,有一天他決定要讓人生過得「有趣」一點,即使無法從事喜歡的工作,也要讓生活變得有趣。他開始行山,並寫行山路線,開始分享育兒經驗,去圖書館閱讀寫書評,甚至一年閱讀二百多本書。
他的初心只是寫,有沒有人看也好,用寫作來轉換心情。後來,他經營的部落格開始受到注意,有人邀稿,在寫本書之前就出版了一本書,還被邀上電視演講,開展了另一個作家與演講者的人生。
作者此書便是分享他從被貶職後到成為作家的心路歷程,是一本頗為勵志的過程,也看到作者樂觀與轉念的想法助他渡過那段艱苦的歲月。
「不是因為生活特別才記錄,而是因為每天記錄才讓生活變得特別。」
我們每個人也可以寫作,即使寫的是平凡的日常,也會因為每天都寫,每天都記錄的力量,而變得特別。我特別喜歡這一句,很多人覺得平的生活不值得記錄,其實只要細心觀察思考,我們都能從平凡的日常,找到值得記錄與思考的地方。
以玩樂的心態寫作才能長久
電影導演伍迪・艾倫說道:「寫文學性質的文章時自己本身也是一定要樂在其中才行,因為我們無法得知讀者的反應。
作者的宗旨是認真的玩樂,既要用玩樂的心態寫作,又要認真的去玩樂。以玩樂的心態寫作就不會有壓力,不會寫不出來。但玩樂也必須認真,例如作者每次行山後寫的行山路線也是非常的認真,後來還因此得到了邀稿。
維持幸福的感受不是強度,是頻率
幸福心理學家徐恩國教授著作《幸福的起源》中有一句話說:「幸福不靠強度,而是頻率。」幸福的感覺無論在當刻多強烈,都會有消逝的一刻。所以要維持幸福感,最好持續的體會小確幸,比一次強激的刺激更好。
因此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得到滿足也是一件樂事。作者認為每天完成一篇文章,再上傳到部落格,就能品嚐到小小的快樂,看到有人按讚留言,就會感到開心。
現在是創作者的時代
作者是六十後,年輕時在沒有網絡的年代,深深體驗到個人作品發表的困難。對於現時一鍵上傳就能發表個人作品感到十分之滿意。有感現在是個人創作也能發揮強大影響力的年代,更應該好好的運用網絡上的各種資源,成為創作者發揮個人的影響力。
為什麼選擇寫作,而不是制作YouTube或Podcast
YouTube或podcast都是需要學習一些技術或擁有一些工具才能開展,而寫作部落格是最低門檻的投入,完全免費,你只需要在寫作前多去圖書館閱讀圖書,然後開始寫作就可以了。
每天寫一篇文章
「一旦我們認為『有才華才能把文章寫好』,就等於替不努力的自己想出了辯解。」
韌性比才華更重要,在人工智慧的時代,最重要的才能是原創性,而原創性第一要具備的元素就是韌性。
每天寫一篇文章,其實是一件挺難的辦到的事。即使我寫作了多年,還是無法每天都寫,也常常才思枯竭,想不到寫什麼主題。之前曾經決定隔天寫一篇文章,最後寫了三篇就無法再繼續🤦♀️。
然而,作者發現只要保持每天產出一篇文章,他的部落格瀏覽人數就開始穩步上揚。他也提供了一些能持續寫作的方法。
- 為自己制定截稿時間,這是與自己的約定,有截稿時間,才能切實的執行每天產出文章。
- 寫作的時候要投入不要介意讀者的想法,完全投入寫作。在寫完後,修改其間,才要考慮有沒有人會看了文章而不高興或生氣,畢竟將文章公開後,必須要對自己寫的東西負起責任才行。
- 一個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當要寫作或建立其他副業興趣時,總會犧牲掉一些原來有的東西,作者就說因為閱讀和寫作都需要時間,所以減少了與朋友的聚會時間,所以學會取捨,放棄一些東西,爭取時間寫作,也是必然的過程。
這或許是很多人的疑問,對於每天產出,哪到底要重量還是重質呢?
作者說不要執著文章的品質,反而要側重於每天都寫,因為只有不斷的寫,寫作技巧才會進步,而過份著重品質,一個月一篇,反而無法改善技巧,也可能因為過分追求完美而鑽牛角尖,反而很快放棄寫作。
同時,也不要寫秘密文章,就是不準備給人看的文章,這樣也是無法提升寫作技巧,必須寫公開的文章,當你意識到是寫給公眾看的文章,自自然然的會更加認真的句斟字酌。
而在所有事情的前提是,是必須撐下去。
因為剛開始的冷清會讓你想放棄,但唯有撐下去,你才能看到其他的發展與可能性。在這個沒有人理會你的時候,試著做自己的粉絲,讚美自己的文章,欣賞自己的毅力,鼓勵自己。
一個永恆不變的定律就是,世界每天都在改變。不要固執己見,例如我工作已經很忙了,如何擠時間出來寫作?認真工作,認工生活,也要認真考慮自己的處境是否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寫作閱讀,上傳文章,是一個讓你更進步的方法,不要被時代甩下去啊。
最後一件事就是,找出自己「為何」而寫,做每件事都需要一個理由,一個意義,才能讓我們堅持下去。
這本書大部分關於寫作的技巧,和其他寫作書,沒什麼大不同。而點晴之處在於作者從寫作中振作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知道,只要找到一件自己熱愛做的事,並認真的去做,我們是可以靠著自己改變現況。
作者寫這本書時已經年過半百,也還一在MBC任職。雖然始終無法再執導任何電視劇,但是心境與當初已經截然不同,他更感恩於自己的所有經歷,造就了今天的他。
他說,他的人生雖然一直失敗,但是心裏的熱情卻從來沒有熄滅。
相比於書中的分享寫作心得,我覺得更應該學習作者樂天知命的個性,也因為不抱怨執著,願意嘗新,他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年過半百還能開始新的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