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urce of picture:親愛的圖書館-城邦圖書花園
即便在資源便捷的現代,圖書館提供與給予的珍貴資源,是幼時的我沒有意識到的。免費的書籍與空調,網路甚至是開水,顯得慷慨珍貴。
開放友善的空間,分擔母親在拮据時,無法提供孩子育樂的窘境,卻意外地養成一位愛書的孩子,曾經以當圖書館員為志向。
這些思緒,再翻開此書時,像潮水般湧了上來。
作者 蘇珊.歐琳 (Susan Orlean) 也是自幼長於圖書館的愛書之人,用數年的實地查訪,紀錄與親身觀察,完成對於圖書館的戀愛史。
以1986年四月二十九日的紐約中央圖書館大火事件為主軸,穿越歷史線,介紹歷任的館長,館員給讀者,考究當時的文化背景,細數每個年代紐約央圖的變革,配合社區的轉變,勾勒出其生命輪廓。
其中,人們在央圖大火後,人力物力的奉獻,不遺餘力的捐款,合作無間的事蹟令我感動,總是沉靜地在都市一角,守護人們的圖書館,也是被人們迫切需要的存在。
而圖書館成為資訊開放空間,並非一蹴可及的,曾經的女性歧視,限定階層開放等,經歷歷屆館長們的爭取與改革後,才成為屬於每一位人的圖書館。
放眼各領域的歷史進展,均是血與汗的堆積。坐在光線明亮,空調舒適的圖書館椅上,試圖想像封閉,男女不平權的圖書館,,或是陰暗潮濕,通風不良的圖書館,不禁讓我感謝,從前人們的努力抗爭與改革,成就現代圖書館的開放與便民。
圖書館的未來走向,在電子書普及、實體書店倒閉風潮等時代現象發生後,愛書人最擔心的問題。
但作者給出了世界上圖書館們的發展現況,生氣蓬勃。
各國的圖書館人們,結合資訊時代的優勢,以電子化方式管理圖書,並開設各種課程,而遊民們的各式申請及補助,也可至此一趟完成。圖書館人改變圖書館的定位,不單提供圖書,更深化與民眾的生活關係。讓我不禁期待著,台灣的圖書館,充滿活力的蛻變。
人人均可自由進出智慧的殿堂,人人可藉由殿堂中的智慧,改變自己的人生,甚至撼動世界。闔上此本書,讓我對於設立圖書館初衷之意義深遠,而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