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親民愛物
要親民愛物,當然必先親親。要親愛親人,要以仁厚之心對待老百姓;推而廣之,也要愛惜天地萬物。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無論對親、對民、對物,都要有愛,雖則此愛有親疏遠近之別,但其心則一,皆從心出發。一個普通人,尚且要如此,又何況是為政者呢?孟子是在提醒為政者,不能麻木不仁!
(二)親賢急務
以前提到孔子的話,他說:「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這就要啟動監察的職能,那是從消極面來說,也是必要的。而若從積極面來說,當然要廣納賢才啦。所以當魯哀公問孔子如何改革時,孔子即答以準確選用賢才。孟子也說,以堯舜的賢德與才智,尚且無法一一遍及百姓,實在獨力難支呀。故此當務之急的,就是要招賢、納賢、親賢,讓賢才執行德政。
(三)善教養民
當年孔子初到衛國城郊,看到人來人往,一片繁榮的景象,冉有就問孔子:「人口多了,下一步要做什麼?」孔子回答說:「使人民富有。」冉有再問:「人民富有了,下一步要做什麼?」孔子回答說:「教化他們。」
倘若民富而不教,則物腐蟲生,貪汙腐敗、道德淪亡,就會成為社會的常態。
從施政的次序而言,當然先能養民;但從治道的重要性而言,首當善教。所謂善教,就是人格教育。孟子說:「善教,得民心」。
(四)保民而王
保民,就是安民、安民之心。如何能安民之心?得讓老百姓有恆產。恆產,就是可常生之業也,也就是永久私有的產業。老百姓能有恆產,豐年固然可以溫飽,而荒年也毋須挨餓,讓人民活得有尊嚴、有保障。再加上道德教化,激發善心,這樣人民才會有恆常之善心。此即孟子所講的「有恆產,始有恆心」。能做到「老者衣帛肉食,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7》
其實,要開展王道,並非紙上談兵,純屬理想而不現實,非也;而關鍵在執政者對蒼生有不安不忍之心,能養民、安民、保民、親民、教民。與此同時,大力起用賢才,協力以民為先;積極打貪反腐,肅清官場腐瘤。提升官民監察力度,防止瞞上欺下,黑箱作業。如是,王道之始,指日可待,百姓幸甚!
(寫於2022年2月1日於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