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鬧劇一樣,越是看著葉育安為了防治地鐵自殺事件所想出來的點子,越覺得那些防治自殺的想法荒謬得可以,彷彿每個人都有著插手別人人生的權利,或者誰都想扮演那個神的角色,以為可以從死神的手中救下誰,卻遺忘了那個掉進漩渦裡的人,也許需要的不是你提醒他世間還有多麼美好的事,可以讓人打消「去死」的念頭!或者只是需要多一個人可以按下那個開關,像最後站務員打斷了葉育安的思緒那樣!或者,其實在生活裡我們都需要一點緩衝模式,在任何時候不致讓一個暴衝的念頭,引發一連串無法停止的失控!
讀《地鐵站》才發現原來地鐵的人身事故這麼頻繁,身陷情緒干擾的人,只要離不開那個迴圈就有可能往前一步成了別人口中輕生的人。
但到底這麼多自殺防治的方法,都突顯出了「我們都想成為神」的欲望,好像只要出一張嘴,講個什麼「你可以再多想一分鐘」就能斷去求死者再不能往前的軟弱,好像「活著」才是「人生真正的正途」!這像極了死亡以外,我們不只想要主宰自己的人生,還想要左右別人「活著的方式」:你應該怎樣、你必須如何、我應該符合你的期待、我必須完成社會給出的標準、人一定要活得如何才算是體面⋯⋯跟防治自殺不同,在勸阻自殺者「不要死」的時候,最是有著百分之一萬的正當,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件不應該左右別人人生的事」。
若從這個角度看葉育安想出來的自殺防治方法,會荒謬得令人想笑。想著這世界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想要左右別人的人生,而且「只想要在最後一個關卡上」討得一點「我有幫忙想辦法了」的便宜,而忽視了那些極細節的,像蝴蝶振翅一拍,會帶來任何不同效應的改變!
雖說整部小說都環繞在地鐵站裡的人身事故,但也沒有著墨太多那些選擇結束自己人生的角色到底有什麼過不去的人生只能選擇結束生命?優柔寡斷、負責想辦法降低地鐵人生事故的地鐵管理課主任的葉育安那極為沒有作為、沒有想法、常裹足不前的扭捏,本看起來真的很想讓人搖晃他的肩膀,像他的直屬長官也是學長的魏紹達感覺得那樣「你怎麼可以這麼不極積!」,卻慢慢地在他那些大大小小過得去或過不了的事件裡想起:人生真的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好的、不好的事情的累積,積極處理是一種活下去的方式,但有不少事也不是積極伸手(左右自己或別人)就會有所改變,或者有時候選擇「不處理」或是「放棄執念換個方式處理」,可能是比「絕對的積極」來得更好一點!
本來以為這部小說可能會有什麼令人真的感到「非死不可」的絕望,想讓人同理了選擇自殺的人的情節;也不像何致和自己在後記說的「以為自己寫了一本沉重的小說」,而是讓人有種鬆了一口氣的發現:其實很多人在選擇死亡時,不一定是真正感到絕望的,有時也許就是恰恰地在那個瞬間眼前的光被遮去,或者只需要有人閃點光亮,那時就還能在腦中閃過另一種可能!
談論自殺或是死亡,好像總是需要帶著那麼一點「最好不要被提起、這太沉重」的忌諱,但這本小說沒有,看到後來只覺得「馬的,這世界怎麼那麼多人想成為神,想阻止別人決定自己要不要活著的選擇」!
我說,你怎麼不跟他說:「嘿!你陪我吃個飯吧!」
不過。那敏萱與阿海和紹達這兩條線好像後來少了一點或前面多說了什麼,感覺沒有尾巴!
《地鐵站》
2022.01
作者:何致和
木馬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