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不記得,自從寶寶呱呱墜地那一刻開始,我們無時無刻都好想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眨眼、每一個皺眉、每一個笑或不笑、每一個嚎啕大哭;也好想知道他們的性格、情緒、好奇跟脆弱,想知道這麼嬌小的身體和腦袋瓜,如何在每分每秒不停成長、長成未來的主人翁。
睡覺時的寶寶,腦袋瓜裡也在解決著宇宙中大大小小的事情。
很幸運的是,比起我們父母的上一代,寶寶們的腦袋已經可以透過很多科學研究、各國專家的分析累積出一些軌跡,而這些都將成為父母或每一個主要照顧寶寶的照顧者,在面對各個嬰幼兒發展階段,可以更加理解、有跡可循、或甚至產生同理的參考依據。
0-3歲之間的小孩,正處在一個尷尬的時期,行為能力漸漸發展,表達能力跟思考能力卻不見得跟得上,是人類發展階段中最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年齡,也因此常常讓人覺得,「嬰幼兒就是個謎」。
「親子關係是人生最重要的經驗,攸關嬰兒發展,和體驗世界的方式。」
Ruth Feldman, Director, Center for Development Social Neuroscience, IDC HERZLIYA, Israel.
寶寶們吃飯也是門學問,關鍵在父母/照顧者們如何看待。
常常聽到大人責備孩子:
「都已經說不要亂拿爸爸的東西,你還偏偏要拿!」
「怎麼大便了都不說?」
「你怎麼都不聽話!講都講不聽!」
其實,這個時期也是父母開始面臨「教育」孩子的開端,比起嬰兒時期只要顧到生理需求以外,多了更多複雜的抉擇,常常徘徊在打與不打、順其自然還是嚴格管教的猶豫和衝突之間。
羅馬尼亞曾發生嬰幼兒發展史上黑暗的一頁,在1966年10月,為了振興經濟及提升低迷的生育率,羅馬尼亞政府發布了避孕法案(即770法案,
Decree No. 770),除了以下情況,墮胎或避孕皆是違法:
- 1.女性在45歲以上(在1974年降低到40歲,1985年重新升到45歲)
- 2.女性已經生育四個孩子(1985年提升到五個)
- 3. 女性患有生育則影響生命安全的疾病
- 4.女性遭遇性暴力、近親生育
意味着幾乎禁止墮胎和避孕。
(羅馬尼亞電影《4月3週又2天》,4 luni, 3 săptămâni şi 2 zile,就是以那個時代墮胎的社會背景描述)
導致許多貧情家庭養不起小孩,國家便以1:15極低的照顧比例成立機構,大量收養棄嬰,提供機械式地餵食、洗澡、更衣等基本需求,甚至禁止照顧者流露感情,避免孩子產生情感依附,以哭鬧索取情感回饋。
1999年美國學者Charles Nelson到該類機構調查研究,發現這些孩子的腦波圖(EEG)神經活動顯著低落,智商(60~70)也大幅低於正常值(100),發展上更是明顯遲緩。
後來進一步發現,若將這類孩子在兩歲前或兩歲後,安置到充滿關愛、提供多元刺激的安全環境,兩組孩子的腦與人格發展,前者能追上水準,但後者卻很難。
由此可見,嬰幼兒的腦發育與人格發展,從一出生就是關鍵期(甚至從孕期就開始了),家庭的陪伴、照顧者的互動,更是影響他們發展的關鍵。
家長、保母、老師、家中長輩,甚至每一個接觸嬰幼兒的人,若能願意花更多心力、提供有品質的陪伴,就是給孩子最大的祝福!
我是一個媽媽,因為深愛孩子、想更了解孩子而考了張專業保母證照;同時,我也是一個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下出來的孩子。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透過一連串的懷孕、分娩、到育兒過程盡力的投入,認識到孩子每個發展過程的細微變化,探索他們的同時也是在回顧自己童年,我何其幸運、可以比我的父母有更多的時間和心思花在孩子身上,可以認真用心地享受這段有苦有樂的育兒時光。
創建這個【雞婆媽媽】的平台,就是秉持著一個簡單的初衷,
我願意負責雞婆的做功課,蒐集彙整各種關乎嬰幼兒發展的專業資訊,想像寶寶可能希望被理解的任何時刻,並將以盡量簡單的方式陳述,目的讓更多人理解、進而同理。
如果可以選擇,我相信父母們都會享受跟孩子更有品質和更多理解的互動;
也相信透過推動【雞婆媽媽】,可以讓社會上更多人(即使沒有小孩),也能多一點對嬰幼兒的認識跟包容。
非洲有句諺語說:「要養育一個小孩,需舉全村之力。」"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一個孩子能夠快樂健康平安的成長,不只是父母或照顧者的事,社會系統也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
育兒很難,有時是用盡力氣還是覺得力不從心,【雞婆媽媽】希望盡點微薄的力量,讓各位父母/主要照顧者,能夠把力氣用對方向;或者,正視自己照顧孩子的情緒狀態,放下一些無傷大雅的堅持,不過度期待或過度失望,一起笑看寶寶們跌撞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