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位滿喜歡的Yter做了一支影片,引用了一本書的觀念:The 12 Week Year. 後來一搜尋,其實也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這本書不能算新書,但或許應該算是歷久彌新,並且有很多不同的變形,例如領導人版本/個人版等。
為什麼要做12周計畫?
講直觀一點,這本書的意思就是:不要再做打高空的年度計畫了,你就把三個月的具體目標、具體行動計畫先做出來吧。感覺類似「你既然都能在最後幾天把暑假作業完成,那你一開始就做那幾天的事情就好」。當然這不是真的在阻止人做年度目標,作者甚至把年度目標再提升成願景。但不管怎麼樣,有願景很好,請把12週的/3個月的具體關鍵行動也列出來執行吧。
使用notion模板執行12週計畫
如果是以前的分享,內容大多就是分享這裡面的觀念,不過最後我真的有看完的影片,絕大部分都很務實,甚至已經把裡面的概念都轉換到notion裡面,並且也把模板分享給受眾。
例如這個:https://bit.ly/3K4xvPi
Notion在知識圈可以說是一個講到都爛掉的筆記軟體,但是因為它 all in one的特性,即使是放在Roam 或是Heptabase等其他筆記型軟體中,還是有它的優勢在。而且在計畫管理上,Notion的功能特別健全,可以一目瞭然、擁有多種可能性。此外,許多模板不僅把12週計畫轉換成實際的Notion步驟,照著填寫基本上就不太會出錯,而且也把相關的概念標註在模板上。而且因為Notion模板在複製後可以自由更改,所以也不用擔心只能照做,可以自由調整自己想要的樣式。
有計劃,即使沒有完全達成,也總是優於沒有計畫。
Google也用的三個月循環工作術
The 12 Week Year到底有沒有中文版我就沒有找到,但我手上有另外一本有點類似的《三個月交不出成果,就等於失敗!告別無效努力的Google三個月循環工作術》,概念也滿接近的。因為是日本作者寫的,加上分量輕薄,如果只是想要學習概念,也是頗有幫助。
Google這本書給我的啟示還有一個重點: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做一件事情應該有個SOP,照著做就好——不得不説,那是以前的工廠思維。工廠思維就是照著廠長說你站在這邊、把東西放進去,這就是SOP,照做就不會錯。
但是現在有太多工作是前所未有、碰都沒碰過,至少在這個職務上是沒有碰過的、沒有進行過的。不管是誰,放在這個位子上都是「新人」,誰做得出來、誰就坐得了這個位子。追著別人去討SOP、討工作流程,已經來不及了,三個月過去如果仍是0成果,就是一種「可能不是那麼適用」的證明。
所有的工作術/時間管理,最後都指向「價值管理」或是「成果管理」,抓住自己的核心價值、主動提出自己的核心成果,會比較容易被看到。
最後心得
以前用年做計畫,現在用12周或三個月做計畫,不也是一種表徵:大家在進步的速度太快。三個月你有完成一個階段性計畫、有學會一個什麼事情嗎?現在可能不是要用時間來換成果,是要用思考來換成果,真的是⋯⋯都要先讀/先想再做!
延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