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談】高橋幸宏(下)|巨星不殞,五十年巡禮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上回節錄:
一個月前,曾任Yellow Magic Orchestra (YMO)樂團鼓手兼主唱的日本樂壇傳奇高橋幸宏因病離開了我們(1月11日),享壽70歲。在人們印象中他總是位打扮得體面時髦的紳士,終生擴展自身的創作邊界從未停歇,這樣一位擁有不老靈魂的人物,辭世也就格外令人難以置信。
文/楊學長

前言

〈高橋幸宏(上)|追訪傳奇的軌跡——溫柔與尖銳並存的樂壇時尚教主〉介紹完他的生平和音樂特色後,這次將用「推薦+解說」的方式帶各位來趟作品巡禮,雖然讀完本文再回去讀上篇也無妨,但因為是更深入的內容,若讀過上篇對背景有些印象,讀起來應該會更有感。
假設你讀完上篇後去找了高橋幸宏的音樂,卻在面對龐大的作品群時感到不知所措,或聽了之後仍摸不著頭緒,不知該以何種觀點聆聽,別著急,也許本文能提供方向。可以把本文當成認識高橋幸宏的基礎或工具,隨意閱讀即可,期待各位日後想查找相關資料之時再訪
最後,結語處有從個人專輯中挑選(最後兩首除外),根據表現時期差異、聆聽門檻和樂趣製作的串流播放清單,共計9首40分鐘依年代順序排列,曲少必有諸多遺珠,但望成為參考。仍要提醒這只是便於瀏覽其一生風格變化的清單,希望對高橋幸宏產生興趣的你,能在閒暇時慢慢品味每張作品。
(本文串流連結皆使用Spotify)
上回提要:
📝高橋幸宏的成長背景和生平音樂活動
📝新浪潮(new wave)風格構築的獨特都會風景
📝作為歌手和鼓手截然不同的反差魅力

作品推薦

由於高橋幸宏一生主導、參與的製作無數,為避免胡亂推薦導致各位迷失方向,以下根據特徵定義五個時期,各挑一張專輯代表,除了最後一張,僅從個人發表的作品挑選,其他相關、有趣或重要的作品,則會用延伸聆聽的形式補足。

法國時期:サラヴァ!/Saravah! /願你幸福!(1978)

象徵個人活動正式展開的第一張專輯,參與錄製的樂手可謂眾星雲集,包括高中正義、鈴木茂、山下達郎,以及後來共組YMO的細野晴臣坂本龍一等。
《サラヴァ!》用法國流行「巴莎諾瓦」(bossa nova)作基調,施以坂本龍一的管弦編曲,呈現了閒雅的巴黎風光與高橋幸宏時尚且浪漫的感性,也能感受到對歐洲的嚮往。
就親切性而言,或許是最適合當入門推薦的作品,但高橋往後的作風卻與此大相徑庭。在確立自身的演唱風格前,他模仿了當時很喜歡的細野晴臣的歌聲(我一度以為其中幾首是細野唱的);從第二張專輯《音楽殺人》開始,便逐漸掌握自己的聲音,也把熱情轉而投注在新浪潮風格的音樂。
(為紀念出道兼本作發售40週年,2018年發行了重錄歌唱部分的《Saravah Saravah!》,由於在台灣地區串流聽不到,就不作延伸聆聽。)

流行時期:音楽殺人/Murdered by the Music (1980)

如上所述,這是高橋幸宏轉換跑道專志於新浪潮風格的首張專輯,往後整個80年代,其作品都帶有這種色彩,然後在十年之中逐漸淡去,直到1988年發行的《EGO》。至於為什麼不取名「新浪潮時期」而要用「流行」呢?我會在文章下一節回答各位。
回到正題,本作同樣有YMO全員參與,包括專門為他們製作音色的「YMO第四人」松武秀樹,此時YMO已展開活動將近2年,高橋幸宏活用經驗與合成器聲響,為樂曲注入了一股新潮酷炫的能量。
有人或許會選擇《ロマン神経症》(NEUROMANTIC,浪漫精神官能症)(1981)這張性格尖銳的傑作為代表,但我認為它存在讓人誤會高橋作風的風險。之所以選《音楽殺人》,是因為本作豐富的風格和編曲,從各種角度描繪出高橋幸宏的「音樂人物像」,也展現他對流行音樂的志向
延伸聆聽:
▶受YMO同年發行的《BGM》影響,更大膽地使用合成器添加古怪音色,進一步深入新浪潮風格;不安的樂音搭配高橋的低吟,為流行樂抹上神經質的淡妝,是生涯中氛圍最灰暗的經典|《ロマン神経症》(串流連結)

中場休息:取名「流行時期」的理由,被略過的90年代

下一節要介紹的專輯,發行年份將直接從1980年跳到2006年,我選擇略過90年代這十年不談,並非該期間缺乏優秀的作品,諸如〈X'Mas Day in the Next Life〉、〈1%の関係〉跟drum & bass風格的〈世界中がI love You ~everyone says I love you~〉都是佳作。
但個人覺得,此時的高橋幸宏較難做焦點性介紹,因為其創作的核心動機——流行樂,這一點並沒有太大變化,簡言之,就是他依然站在80年代流行樂志向的延長線上,僅作樂風和音色上的更新,所以80~90年代的這二十年,我統一稱為「流行時期」。
這十年的作品很可惜串流鎖區聽不到,因此沒有被收入歌單,當然你可以透過買實體專輯、換帳號地區,或是「你知我知」的YouTube等方式聽到它們。

Electronica時期:BLUE MOON BLUE (2006)

原本是去找細野晴臣製作新專輯,在過程中兩人順理成章地於2002年組成了electronica風格的組合SKETCH SHOW,該風格廣義而言可用於所有使用電子樂器的曲風;狹義則專指非舞曲類的電子音樂,有吸取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之重視氛圍大於旋律、和聲的特徵。從中獲得的經驗大幅影響了高橋之後的作風,也造就本作誕生。
(以上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聽了不會想跳舞、有放鬆效果的音樂,先前介紹過坂本龍一的《12》(文章連結)便屬於這種風格。)
距離上一次個人專輯發表超過6年,高橋用聲音顆粒緻密、質地精良的《BLUE MOON BLUE》展示他的全新樣貌,更重視簡約重複之聲營造的氛圍與精神效果,卻又保留過去流行路線平易近人的部分,令這張作品在變得更沈穩內斂的同時,又不失親切。
(坂本龍一亦有參與SKETCH SHOW的部分編曲,在2004年後還數次加入演出陣容,讓昔日的YMO以Human Audio Sponge(HAS)的名義復活。)
延伸聆聽:
▶邀請坂本龍一與YMO演出御用樂手、澀谷系代表之一的Cornelius(小山田圭吾),聯手打造靜謐內省的音像|《LOOPHOLE》(2003)(串流連結)

再詮釋時期:Life Anew (2013)

剛過花甲之年的高橋幸宏,集結了堀江博久、ゴンドウトモヒコ(権藤知彦)等知名樂手,首次追溯自己的音樂根源。雖說是「時期」,但這種傾向的作品只此一張,由於發行時間上的特殊意義,而且是最後一張個人專輯,特地以此名義介紹。
本作表現的是高橋對音樂的初心,選用作品中前所未見的純粹樂團聲響,追求還原年輕記憶中,那些簡單而重視旋律的60~70年代美國音樂對他的衝擊。配器面以原聲樂器為核心,保留一直擔當要角的合成器使之不失一貫特色,並加入管樂讓情緒表現更豐富;風格面則囊括了流行搖滾、民謠、白人靈魂樂(Blue-Eyed Soul)等,融合記憶中的美好旋律,重新詮釋當時充滿新鮮感的原始體驗。
延伸聆聽:
▶用抒情的自彈自唱,重譯自己作品的「自翻唱」(self-cover)專輯|《Heart of Hurt》(1993)(這裡就容我丟個YouTube連結吧)

白金終章:METAATEM (2021)

2014年由高橋幸宏發起,集結小山田圭吾、砂原良徳、TOWA TEI、ゴンドウトモヒコ、LEO今井五人,組成了國家級的精英隊伍「METAFIVE」,由一次活動限定的組合演變成正式樂團,持續活動至2021年。
METAFIVE是他人生最後的事業重心,本作亦是他參與的最後一張專輯,此後他便因腦腫瘤進入漫長的休養,故特地作為例外挑出來介紹。雖然發行前由於「小山田圭吾奧運風波」,導致專輯延後一年才正式發售,但無妨作品的優秀。
(上述風波我會在將來介紹小山田的時候說明,部分讀者或許藉由當時的報導得知該事件,但追蹤後續查證的人並不多。)
雖然團員們都聽他的音樂長大,也深受其影響,但METAFIVE絕不是高橋的一言堂,聚集了性格強烈的團員,使其風格複雜得難以說明,時而內斂,時而詼諧,時而頗具攻擊性。在techno這個相同的音樂根源上,眾人各自添加另類搖滾(alternative rock)、放克(funk)、electronica等色彩,即使未達和當年YMO相同的高度,METAFIVE也是一支前所未見的電子樂團,是高橋幸宏人生最華麗的白金終章。
(別忘了此時的高橋已經年過六十,老年還能組立如此有侵略性的樂團,怎能不崇拜他呢?)

結語

人的一生就像一本書。

現在讀完了名為「高橋幸宏」的書,許多粉絲正要寫下後記。雖然故事結束了但書不會消失,會一直存在那裡。

幸宏之死引起了世界的回響。
如今才知道他對海外音樂人的影響之大,明白了原來高橋幸宏是個巨星。

-細野晴臣(譯自2023/1/20發表的高橋幸宏追悼文)
相較曾經同屬YMO的坂本龍一和細野晴臣,高橋幸宏沒有「電影配樂大師」或「搖滾教父」等響亮名號,因此在中文圈的知名度不比二人,這次藉著兩篇文章,希望能讓更多人接觸到他,有機會深入他的創作。
YMO三人對創作都有高度的堅持與企圖,這使他們成功征服了世界的聽眾,而對流行樂的追求,則是高橋跟另二人最大的差異。無論在哪個時代,隨時用連細野晴臣也敬畏的嚴厲「審美眼」審視自己;在求新求變的同時,平易近人的元素和他輕柔的歌聲,是唯一不變的事物,謹以此文紀念這位永遠的流行巨星。
高橋幸宏出現在今年葛萊美獎的追悼環節

後記

又寫太多了!
要透過五張專輯做五十年的概覽不是易事,但還是寫太多了!原計一張專輯三百字左右,看著在交代背景跟解說內容中膨脹的字數,又默默開始反省。
初次接觸到高橋幸宏是在大三,當時正熱衷於Cornelius的音樂,輾轉得知他當過YMO的支援樂手,還有參加高橋領軍的METAFIVE。演奏〈Don't Move〉的影片讓我馬上成為他們的粉絲,其中高橋柔軟的動作和侵略性鼓聲之間的反差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我在學習演繹這類音樂時的模仿對象。
但就剛才提到的這件事,各位會發現我和他相處的時間並不長,文中也存在個人見解,所以本文撰寫雖已搜羅各方資料、力求客觀正確,若有粉絲和前輩發現任何錯誤,或有解釋不同之處,請盡快聯繫我。
其實我並不預期有多少人能一次讀完這麼長、生活相關性又低的文章,所以如果你是這樣的讀者,真不知該如何表達謝意。本文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將來有人想查找高橋幸宏的資料時,這些內容能成為有益的參考,為上篇提到中文資料太少的問題盡棉薄之力。
最後是題外話,我的創作夥伴邦邦正在忙學校的活動,所以下一篇也會是由我撰寫(連續三週實在有點硬)。此外,最近正在規劃出版專題跟視覺設計,大概還要一些時間,屆時也請多支持。

長文看累了嗎?追蹤
FBInstagram看我的日常碎嘴,即時取得文章發布資訊!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會員
29內容數
宅男鼓手的樂評&次文化雜談|分類找文|同好交流|尋覓知音請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學長音樂黑白講 的其他內容
一個月前,曾任Yellow Magic Orchestra (YMO)樂團鼓手兼主唱的日本樂壇傳奇高橋幸宏因病離開了我們(1月11日),享壽70歲。在人們印象中他總是位打扮得體面時髦的紳士,終生擴展自身的創作邊界從未停歇,這樣一位擁有不老靈魂的人物,辭世也就格外令人難以置信。
優太有自己決定……要怎麼回憶一個人的能力喔。 其實這是非常厲害的事。 大家會怎麼想起小繪梨呢? 我想小繪梨應該是希望由優太來決定吧…… 《再見繪梨》——優太的父親對優太所說
——那天以後,偶爾,會不經心地碰觸合成器和鋼琴的鍵盤, 像寫日記一般錄下草圖(sketch)。 從其中選了12首中意的草圖作成專輯。 不多加施予,敢於素然呈現。 今後直到精疲力盡為止,都會這樣持續記錄「日記」吧。 坂本龍一 (譯自 Ryuichi Sakamoto 12 官方網站)
一個月前,曾任Yellow Magic Orchestra (YMO)樂團鼓手兼主唱的日本樂壇傳奇高橋幸宏因病離開了我們(1月11日),享壽70歲。在人們印象中他總是位打扮得體面時髦的紳士,終生擴展自身的創作邊界從未停歇,這樣一位擁有不老靈魂的人物,辭世也就格外令人難以置信。
優太有自己決定……要怎麼回憶一個人的能力喔。 其實這是非常厲害的事。 大家會怎麼想起小繪梨呢? 我想小繪梨應該是希望由優太來決定吧…… 《再見繪梨》——優太的父親對優太所說
——那天以後,偶爾,會不經心地碰觸合成器和鋼琴的鍵盤, 像寫日記一般錄下草圖(sketch)。 從其中選了12首中意的草圖作成專輯。 不多加施予,敢於素然呈現。 今後直到精疲力盡為止,都會這樣持續記錄「日記」吧。 坂本龍一 (譯自 Ryuichi Sakamoto 12 官方網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古代東西方藝術中,人物大小在畫面中的表現方式各有不同。東方繪畫強調主賓關係,常將主角放大,與配角形成大小對比。西方藝術則通常以浮誇手法,將主題人物放大,突顯其地位和神聖性。這些差異反映了文化和藝術觀念的差異,並影響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和主題呈現。
Thumbnail
每個大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子,那是最沒有包袱、純真的原始模樣,看卡通、動漫、遊戲或許是一種找回那個單純自己的選擇,現在我們很幸運多了兒童文學可以接觸。
Thumbnail
邱韜誠 Frank Chiu是一位行銷顧問和SEO專家,他的個人品牌《SEO白話文》是一個資訊豐富的部落格,也是一門新手友善的線上課程。這篇文章將討論他的部落格命名背後的考量、以及SEO白話文線上課程和書籍的差異,並推薦了一些相關的書籍。
Thumbnail
政治的爭鬥不只有政治人物本身,配偶的應對進退也在公領域中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Thumbnail
不是機率問題,而是博奕問題⋯⋯最危險的時間區段落在執政當局「由軟轉硬」的轉折點。
Thumbnail
深入描述劇情與人物,一步一步隨著劇情深入討論主角的成長。看看一個普通的國中生,如何從封閉的內心中找到真正渴望的事物,努力克服困難,蛻變成長到能夠溫暖他人、給予希望
Thumbnail
「都市童年與自然的關係打開放大,藉由設計強化體驗,創造自然經驗永續的可能性。」這段從Crowned by Nature自然感知提案臉書專頁,介紹內文擷取出來的文案,就是在Uno要受邀前往韓國兒童博物館做工作坊前夕,他約略帶到的概念,當時很有共鳴,非常喜歡。
Thumbnail
不論是站著、走著、跑著、躺著、坐著,時間拉著死亡的線,逐秒逐分接近每個個體。有時站在十字路口,看著倒數的交通號誌,想著那就是某個生命的最後空氣進入肺的吸吐與心跳的拍數。在這些不斷倒數的時間裡,我們,究竟做了什麼,選擇了什麼?在那條線接近時,我們,又會回想起什麼?帶著微笑或恐懼握住或背著它?
Thumbnail
人生路上,有人是被旁人或環境推著走,有人是踩著別人的腳印跟著走,有人是內建導航般未達目的地前,不會停止。各自的走法,都形成各種外在顯現出的生活樣貌,深隱在內心的糾結、妥協、自我懷疑、空虛感,在獨處的空白時間中,就會分裂成問句、質疑、祈使句,企圖跟自己對話。空白,就成了急欲用酒精、購物、社交來填補的黑
Thumbnail
標籤化很容易片面定義一個人,即便明白這個道理,還是常常下意識將遇到的人事物物表面現象,快速歸類好,並因此感到安心。通常要透過反思,才會再檢視這個思考路徑,如何造成自己日益偏狹的價值判斷。人在視覺上,本來就不是平面的標籤紙片人,需要被理解的面向有太多了,如果無法拿掉標籤別人的習慣,那要不要試試貼一萬張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古代東西方藝術中,人物大小在畫面中的表現方式各有不同。東方繪畫強調主賓關係,常將主角放大,與配角形成大小對比。西方藝術則通常以浮誇手法,將主題人物放大,突顯其地位和神聖性。這些差異反映了文化和藝術觀念的差異,並影響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和主題呈現。
Thumbnail
每個大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子,那是最沒有包袱、純真的原始模樣,看卡通、動漫、遊戲或許是一種找回那個單純自己的選擇,現在我們很幸運多了兒童文學可以接觸。
Thumbnail
邱韜誠 Frank Chiu是一位行銷顧問和SEO專家,他的個人品牌《SEO白話文》是一個資訊豐富的部落格,也是一門新手友善的線上課程。這篇文章將討論他的部落格命名背後的考量、以及SEO白話文線上課程和書籍的差異,並推薦了一些相關的書籍。
Thumbnail
政治的爭鬥不只有政治人物本身,配偶的應對進退也在公領域中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Thumbnail
不是機率問題,而是博奕問題⋯⋯最危險的時間區段落在執政當局「由軟轉硬」的轉折點。
Thumbnail
深入描述劇情與人物,一步一步隨著劇情深入討論主角的成長。看看一個普通的國中生,如何從封閉的內心中找到真正渴望的事物,努力克服困難,蛻變成長到能夠溫暖他人、給予希望
Thumbnail
「都市童年與自然的關係打開放大,藉由設計強化體驗,創造自然經驗永續的可能性。」這段從Crowned by Nature自然感知提案臉書專頁,介紹內文擷取出來的文案,就是在Uno要受邀前往韓國兒童博物館做工作坊前夕,他約略帶到的概念,當時很有共鳴,非常喜歡。
Thumbnail
不論是站著、走著、跑著、躺著、坐著,時間拉著死亡的線,逐秒逐分接近每個個體。有時站在十字路口,看著倒數的交通號誌,想著那就是某個生命的最後空氣進入肺的吸吐與心跳的拍數。在這些不斷倒數的時間裡,我們,究竟做了什麼,選擇了什麼?在那條線接近時,我們,又會回想起什麼?帶著微笑或恐懼握住或背著它?
Thumbnail
人生路上,有人是被旁人或環境推著走,有人是踩著別人的腳印跟著走,有人是內建導航般未達目的地前,不會停止。各自的走法,都形成各種外在顯現出的生活樣貌,深隱在內心的糾結、妥協、自我懷疑、空虛感,在獨處的空白時間中,就會分裂成問句、質疑、祈使句,企圖跟自己對話。空白,就成了急欲用酒精、購物、社交來填補的黑
Thumbnail
標籤化很容易片面定義一個人,即便明白這個道理,還是常常下意識將遇到的人事物物表面現象,快速歸類好,並因此感到安心。通常要透過反思,才會再檢視這個思考路徑,如何造成自己日益偏狹的價值判斷。人在視覺上,本來就不是平面的標籤紙片人,需要被理解的面向有太多了,如果無法拿掉標籤別人的習慣,那要不要試試貼一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