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曾詢問我要不要改從母姓,在她與父親離婚後的幾年內,我十來歲的時候。我對父母離婚的決定,似乎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但在「改從母姓」這個問題上,有了對成人的世界(或者對於「人」與「社會規範/傳統/男女/傳宗接代」)感到無比的荒謬的冷眼旁觀!
《蘇芯語改名字》是公視學生劇展的短片,由《俗女養成記》中的小陳嘉玲吳以涵主演。劇情非常簡單描寫著一個正值青春(叛逆)的孩子,面對父母離婚後,原來從父姓的名字,被母親改成從母姓且是全新與原來完全不同的名字。(一般來說改從母姓比較常見)
父母離婚從孩子的角度觀望,多半是「被決定」的那個,無從表達自己的意見,「你們離婚都沒問過我」而感到被奪走「擁有完整的一個家」已經在心裡畫上一個記號,若再有「改姓名」或「改從母姓」對孩子自我主體性就更強烈被硬生生從自己手中給奪走。
但同時也很難不從母親的角度去理解,在這個從父姓且以父權為主體的社會規則裡,成為單親媽媽且沒有太好的經濟能力的女人,會強烈地想要將自己所擁有的、不能失去的拽在自己手上,別說她沒有思考到孩子的心情,更多時候這樣的情境下,單親媽媽能抓住的,也許就是跟自己在一起的孩子,好讓自己能夠稍微減少一點不安,而改姓/改姓名就是一種表彰「這孩子是我的」,而不是從父姓是再不相關的男人的孩子!若是以傳統的傳宗接代、繼承血脈來看,還有一種「有後」的概念。
《蘇芯語改名字》是部不到三十分鐘的短片,卻能將一個孩子對於母親替自己改名的決定而有的情緒反應及心境轉折寫得十分精準,除了對母親擅自的變更自己的名字有著被剝奪的心情,還有著對於無用好賭的父親想要依賴卻明白他的軟爛而生的強烈無奈感,再在看著母親為了討生活的犧牲而有的溫柔陪伴。
劇情裡有幾個小細節處理得甚好。
有許多人寫父母離婚的戲碼,很喜歡將孩子寫得張牙五爪、叛逆至極,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那樣,但在被改名成蘇芯語的陳思妤身上,雖也有那種被剝奪後的反抗,但也有著看在眼裡對母親的溫柔體諒;沒有刻意地讓孩子大張旗鼓地在父母離婚或是在「為什麼有這種父母」的憤怒裡大秀青春反叛去創造戲劇衝突,實在不容易!
另一個細節是在屋外擺放男人的鞋子。這個細節擺放進來頗讓人感到驚喜,前段讓人以為蘇芯語的母親是結識了另一個男子,所以會有一雙男人的鞋在屋外,後段才明白那雙鞋的用意,也象徵女性在現代的社會結構裡,依然會因為沒有另一半,除了不安外,也還是容易面對外在對單親媽媽發出的任何疑問,從同情憐憫到無盡的猜疑。
不過這雙鞋在劇本上的前後次序如果沒有拿捏好,會變成另一種情境:「母親有了另一個男人,讓孩子改從繼父姓,而繼父從來沒有來過家裡。」(或者編劇本身就有這樣故弄玄虛之意?抑或是原來有想製造這類的衝突感?)
吳以涵獨挑大樑的短片,雖然不到三十分鐘,讓人更期待她未來的演出!
《蘇芯語改名字》/2023
導演/編劇:姜姿含
演員:吳以涵、陳婉婷、胡鴻達
P.S
每回看那些動不動要氣死父母的青少年,我都在想,到底是戲劇影響觀眾,還是人生真的有那麼多無限的反叛,不跟父母鬥得你死我活不行?奇怪我就不是這種孩子,我認識一堆單親家庭的孩子也不是。單親的孩子明明很多都早熟得要命!(又,結婚生子要想清楚,法律規則裡,有血緣的孩子,一輩子都跟父母有關係啊啊啊啊!除非父母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
看完我都想去考義守大學的研究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