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媽媽自嘆:我的小孩沒教好或是說我的小孩很沒規矩
前幾天,鈞仔又皮到爬上很高的桌子,把鈞爸的"UPS"(不斷電設備)按下去....結果機器斷電了。
鈞爸氣得大罵鈞
在旁邊看到這狀況的我陷入深思
教養、規矩 所謂何事?
教出一個出門會打招呼的有禮貌小孩、隨時隨地都安安靜靜會坐著看書、在家都安安靜靜不會亂翻亂搗蛋、出門也安安靜靜站在媽媽身邊、上餐廳會乖乖坐著吃飯、學校永遠考試100分、考上優異學校、順從父母所有意志;以上這些就是稱為有教養、規矩的小孩嗎?
多數的母親為了達到以上的目標,會不停的提醒、訓練、處罰孩子,一直盯著孩子念書、接著送孩子上無數的補習班等等...坊間有無數的教養書,10本有9.9本也都是教母親怎麼帶著孩子達到這樣的目標。
這在在讓我覺得,還不如訂做一個機器人還比較輕鬆
究竟母親的出發點是甚麼?
我自己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假設我帶孩子出門,見人會打招呼、非常乖的跟著媽媽身邊,相信一定會有人大力稱讚這個媽媽"很會教孩子";在家裡假設孩子都不會來妨礙我做家事、不會把家裡弄得一團亂、甚至會自動自發把家事做得很完美,當媽就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在孩子身上,也能有自己喘氣的時間;孩子如果考上哈佛,那麼媽媽出門都有風~
出發點是"我"(媽媽)、不是他(小孩)
請不要矯飾對我辯解:我是為了孩子好阿!!!當有禮貌的小孩才會人人愛,念好書才會有好工作、聽我的話絕對不會錯,我都是為了他好。中國明朝的父母應該也是這樣跟女兒說:把你的腳纏的越小,將來才能嫁到好人家,我都是為你好。不顧女兒的哭喊,硬是將她的腳纏到變形。
今天鈞爸兇鈞的出發點不是:沒問過別人就碰別人的東西;而是:鈞把我心愛的東西弄壞了!!!
常常有媽媽自嘆:我的孩子規矩真差
規矩是人訂定,比方騎機車不帶安全帽要被罰鍰,這是合理的。
媽媽規定孩子不要亂碰桌上的東西,這是可議的。
那麼,您的孩子究竟是哪裡規矩差?是講不聽嗎?
鈞鈞今天不知從哪裡拿到剪刀,拿了一張紙在亂剪,我走過去時,本來想要阻止他:危險!!! 只是轉個念頭後,我就默默走過去讓他繼續剪,鈞玩得很開心;結束後我叫鈞把碎紙自己拿到垃圾桶丟。
鈞自己拿著大便盆走向廁所,倒到馬桶,我也不會插手幫忙,很早鈞就已經可以把便盆拿得很平穩。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好玩新奇往往只是他行動的唯一原因,我希望站在他的角度,讓他去嘗試。
把出發點挪個位置,改成"他"(小孩)
不勉強小孩一定要跟人打招呼、說對不起,只是提醒一下,不要就算了。
對孩子而言,他也會膽怯、或有其他想法
鈞很快就發現,如果他大聲打招呼,對方就會熱情回應他,所以鈞很愛打招呼。
不勉強鈞一定要看書看多久,我只是隨意跟鈞分享書中的奇妙事物,不看就算了;久而久之,鈞喜歡書中的奇妙事物
上餐廳時,我教鈞體貼別人,跟大家一起坐著吃飯;鈞一開始會放聲大哭,我也會特地挑在很吵鬧的餐廳讓他哭;哭完後再跟鈞好好解釋:爸爸媽媽也是坐著吃飯,你亂跑的話會導致你自己無法好好吃飯,也會撞到其他阿姨叔叔。請鈞體會別人的感受、體貼別人的感受,現在鈞兩歲半,他很樂意跟爸媽一起坐著吃飯,吃飽了還會自得其樂的虧妹。
父母害怕孩子哭或害怕在外丟臉。假設以母親的出發點想,就會以最快速度制止小孩哭泣,賄絡(你不哭就帶你去玩溜滑梯)、用騙的、用打、恐嚇等等教養方式就會出現;假如以孩子為出發點,尊重哭也是抒發情緒的一種方式,等孩子哭泣後,再告訴他,哭無法解決事情,改換另一種會更好。
我想時時提醒自己,並非用:我就是為了你好;接著用高壓方式強逼小孩要做到甚麼事
如同我幼小時,只要碗沒有拿高、而是放在桌上吃,就會被彈一次嘴巴一樣;長大後,都是把碗放在桌上吃。我無法感同身受為什麼要這樣做,自然也不願意這樣做。同理可證,今天假設我能站在鈞的角度想事情,才能讓鈞感同身受,接著做出自己願意做到事。
換個出發點
教養、規矩 所謂何事?
是為了母親?還是孩子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