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
四月搬家了,忙著適應新環境,身心靈都受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心靈、內心的層面,故本月閱讀書單大部分也和這有關:
- 《找回專注力:成人ADHD全方位自助手冊》,高淑芬
- 《安靜是種超能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張瀞仁
- 《人類的旅程:財富和不平等的起源》,Oded Galor
- 《給冥王星》,張惠菁
讀書心得與分享《找回專注力:成人ADHD全方位自助手冊》,高淑芬
起因是覺得自己的學習情況有問題,看了許多跟高敏感有關的資料,試了一些方法跟生活習慣,
確實有改善,但還存在些問題:專注力跟分心,再加上最近家人對我常常衝動行事的行徑終於表達長期以來的困擾,我也才比較注意自己這個傾向。朝著閱讀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的方向去找,
找到這本手冊,其中過動分成注意力不集中型、 過動衝動型以及兩種都有的綜合型。
自己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情緒,尤其是家人的,基本上可以說家庭因素( 家人的期待、失落、不甘心等等 )是自己做事衝動、焦慮越來越誇張的主因。要如何因應焦慮和身心情況,除了個人能做到的緊急應變方式,如深呼吸( 腹式呼吸、冥想 )、想像令人安心的記憶 / 情境( 我想到的是國家圖書館XD )、轉念( 如:「我覺得一定會搞砸」,改成「又還沒開始怎麼會知道呢?以前我也完成過這類事,結果也獲得不錯的結果不是嗎?就算搞砸了又怎樣,這次經驗也一定能學到東西! 」),也需要花時間慢慢改善。根據書中所述輕度精神病的ADHD是可以被治癒的,配合醫生的幫助跟服用藥物,更重要的是身旁親密者(家人、伴侶等)在努力改變路上的陪伴支持、包容理解。
看了這本書加上看黃瑽寧醫生的高敏感系列影片,大概花了兩小時,現在終於又更了解自己明明就是高敏感,但又很愛衝動做很多事情,搞得自己很累的可能解釋是什麼啦!
讀書重點《安靜是種超能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張瀞仁
針對普遍對於內外向者的既定印象,作者透過各方及自身案例,說明各自的優劣勢,
對內向者常常有的困擾,提出了許多有說服力且可行的解方。
這本書讓我明白,內向者不必假裝、不必累死自己,發揮自己的能力、影響力,
並且受到肯定、在職場上持續成長! 以下整理幾個書中提及的技巧。
閲讀難度:⭐️⭐️
推薦程度:⭐️⭐️⭐️⭐️⭐️
<上台前的準備>
- 用自己最舒適的方式演講
- 從過去的經驗找尋風格:哪一次演說比較成功、或覺得比較輕鬆?為什麼我比較喜歡哪次演講?大家喜歡的原因是什麼?加上嘗試與他人的建議慢慢摸索。
<不講話等於沒貢獻?>
…不同社群平台分享內容不同,例如臉書分享生活、LINKIN則是專業相關等。
打開社交軟體之,想想目標群眾在哪裡活動?你希望多容易被找到?選擇的平台可靠嗎?設計對使用者友善嗎?市場占有率高嗎?可以讓我更容易分享我要傳達的內容嗎?你選擇的平台重點是公司或個人,或都有?
- 擬定會議作戰策略:在這個會議上,我自己想要達成甚麼目的?(展現業績?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提案?和大家一起動腦想出新做法?解決緊急狀況?還是去充人數讓場面好看?為甚麼別人找我去與會?(確認自己的角色和功能是甚麼?)盤點完之後,再擬定被看見的方法。
- 循序漸進的刷存在感:先練習在會議中說出想法,之後再慢慢要求自己言之有物
- 總之就是要發言
- 可以分享過去經驗、可以提供他人參考資訊
- 或者只是重述對方的話,讓對方知道自己理解他的意思
- 「會議中最受注目的,往往是問出最佳問題的人,而不是說最多話的人。」
「真正的影響力不一定來自鎂光燈,即使不是萬眾矚目的內向者也能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 會議有效與否:閒晃心態:讓別人去想就好、生產阻力:每次只容許一人發言,其他人只能聽、評價恐懼:怕說出來觀點不被大家認同、控制人數
要求充分準備:亞馬遜的會議會希望召集人印出六頁以內的企畫書,並在會議開始後讓大家當場閱讀,大家讀完才開始開會
<創造自己「零的領域」>
- 刻意安排安靜時間:特定時間才接收訊息、利用早起或晚睡的時間
- 創造個人空間:預約公司會議室一個人有一段時間專注工作、離開辦公室到附近咖啡廳小坐一會更有效完成事情、部分遠端工作
- 獨處:利用午休時間去附近公園走走、坐在比較安靜的餐廳一個人在角落看書
- 轉換環境:利用短短時間泡杯茶、澆澆花、深呼吸、聽充滿活力的音樂
<沒有人要你變成外向者>
「比起有意識地要求自己跨出舒適圈,擴大自己的能力範圍對內向者來說才是更重要的事。」
「發掘自己的能力範圍,在適當的負荷強度之下做到極限,才能有效地鍛鍊;與其逼迫自己嘗試或挑戰每件事,內向者可以做的事按照自己的步調,穩健但紮實地擴大守備區。」
後記:以一為單位的最近
一個月左右沒有更新文章,根據每週發一篇文的年度目標,在一年過還未過一半時就宣告未達成了。但還是要有一個說明和一個辯解的機會。
是這樣的,並不是完全什麼都沒做的一個月。這一個月的第一週,對寫作、閱讀感到極度厭煩,可真說是沒做什麼的一週。但也就這一週。接下來的一週,發現了引起自己興趣的書,再接著一週,瘋狂增加的待閱讀書單後也開始瘋狂的閱讀。然後最近的一週,投入至少一天的時間做閱讀、做筆記、閱讀然後做筆記的過程。
一段時間懷疑自己的寫作週期起伏過大,之後想起方格子關於創作者的寫作指南和一些創作者的心法,就覺得囤稿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至於要囤多少,個人覺得極有可能得反覆幾次的週期才會漸漸掌握節奏。
一個說明、一個辯解,但我還是想達成一週一篇文章的目標。換個角度想,那就是一年十二個月一個月四週,以產出四十八篇的方法也可以算達標了吧?
最後分享,在《安靜是種超能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中,喜歡的句子:
自信是相信自己即使不知道解決方法,仍然可以處理;是知道不管碰到什麼狀況,都有能力解決;自信是在不確定的狀況之下,仍然相信自己(即使需要多花一些時間)。」
【關於這個專題:月書單】
此專題如名,是每個月的閱讀記錄,會(極度)簡單地概述書本內容、閱讀難度、個人推薦程度以及個人閱讀體驗。閲讀難度自容易到困難,從一到五顆星,標準主要包括排版、文句、書本主題等;推薦程度越推薦則越多顆星(最高五顆星),標準就是個人主觀的趣味性、啟發性等。
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按愛心!
2023/5/4初稿@書房
2023/5/27定稿@移動中…(看看多會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