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是在台大還有夜間部的那個年代讀大學,她說:當年每個人都抱著一本《未央歌》,那本書跟原文書一樣厚,抱著它走在路上就好像當了教授。《未央歌》是台灣商務印刷局唯一的代表作,起碼刷了二十版以上,更別提幾十周年的紀念版本。我從圖書館借到的版本就有好幾個序,總共八百八十頁,看了兩個禮拜才看完。
之所以要那麼辛苦,是因為《鵬勛的讀書心得》當時以林徽因、梁思成、琦君為主。他們重複提到「西南聯大」,但是我完全沒聽過這段歷史。而我在大學畢業之後還有和國文老師保持聯絡,老師就推薦我讀《未央歌》——雖然小說三分真七分假,但是這本書寫的就是西南聯大學生的生活情況,還是值得參考。
要是把西南聯大想像成我們今日所見的大學,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一九三七年七月蘆溝橋事變,十二月南京大屠殺,首都遷至重慶。大部分的人只能不斷往西南撤(日本從東邊進攻,北邊又被共產黨和日本佔領),學校也跟著走,於是北京、清華、南開三所大學就在雲南昆明組成西南聯大。雲南在哪裡呢?北邊四川、西北邊西藏、西邊緬甸、南邊越南,昆明則是雲南發展最好的城市。那時候的發展好也不過是有馬路能走,街上有人做生意,西南聯大的學生要上課還得自己蓋學校哩!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隔年西南聯大便宣布結束。校史不過八年而已,可是從師資到校友都有我們很熟悉的人。著名教授有:聞一多、錢賓四、朱自清、朱光潛、梁思成、林徽因等等;台大教授殷海光則是著名校友,那時候台灣最傑出的人才都去台大,我不知道殷海光的學生有誰,但由此得知國文課本上會挑的那些作家,或許選到的文章不怎麼樣,但若稍微了解他們的經歷,也就明白這樣的安排是為了讓我們繼承自己國家一部分的文化。於是,隔了八十年西南聯大還是值得我們認識,《未央歌》也因此尚未被時代淘汰。
《未央歌》雖然是寫戰爭期間的學生生活,不過戰爭方面的事情著墨不多,讀者必須先額外做點功課。前面說道:西南聯大在昆明,昆明在雲南,雲南的簡稱叫做滇(與顛字同音)。《鵬勛的讀書心得》做的第一位作家是豐子愷,第二位是蕭乾。蕭乾有篇《血淚築成的滇緬路》,滇是雲南,緬是緬甸。當時國軍必須從緬甸運送物資進來,蕭乾才有這篇報導。《未央歌》也有提到滇緬公路,可那是配角的故事,只交代他離開學校的原因而已,沒有寫到其中的「血淚」。如果我們被主角群所吸引,那整本書看完都很難感覺到戰爭的感覺。或許是因為作者創作的時候,大家對這段時期都還很熟悉,也就不敘述烽火如何無邊,轉而聚焦在故事主題——美好的大學生活。
瓊瑤在一九六四年出版了小說《煙雨濛濛》和《夕陽幾度紅》,《未央歌》在三年後發行,可以想見那個年代的閱讀風氣以及市場取向。《未央歌》主要的篇幅是寫主角們的戀愛及校園生活,畢竟是小說當然寫得比較夢幻。但是塑造角色的功力我相當佩服,女主角不論是出身或是外貌個性都和我學妹一模一樣!其他角色也都很有意思,不論抗戰背景,單純作為一本小說也非常精彩。
一九九五年,台大畢業的創作才子黃舒駿發行專輯《未央歌》,動力火車最近也有翻唱《未央歌》。上YouTube一下子就能聽到他們的演唱,不過看完整部小說才會知道歌詞的意思,我想這歌詞就等於是黃舒駿的讀書心得吧!有段歌詞我特別喜歡:「我的朋友/我的同學/在不同時候留下同樣的眼淚/心中想著朋友和書中人物間/究竟是誰比較像誰。」我在看這本書時,還真的就像這段歌詞說得這樣。《未央歌》的歌詞有共鳴,曲子也耐聽。所以不論是小說還是音樂,我都很推薦。
上一篇介紹的杏林子與這次的鹿橋,他們都很有實力而且有闖出名聲,卻不曉得為什麼現在沒有人討論了。我以為讀過這些書的人已經絕種,寫林清玄的那篇文章卻得到好多回饋。留言都和我對林清玄的觀點不一樣,我覺得好有趣。目前為止,我所寫過的文章大概三十篇而已,文筆還很嫩。不過依舊希望志同道合的夥伴,別讓我再次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