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不是為了破壞,而是為了啟發,破壞會引燃地獄之火,啟發會吹起天堂之風,破壞與啟發差異之源,源自於「善」。💡
(Photo by Rowan Freeman on Unsplash)
在每個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頓時間自己的意見似乎可以走出自己的空間進入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可能有機會看見你的想法,商業或有政治需求的人更希望你能發表對他有利的意見,突然間,你發現自己的意見變得很重要,每則新聞、每則討論都歡迎你留下寶貴的意見,臉書或IG更會因為你在貼文的留言而視為這是一篇直得推廣的文章。當自己的文字、想法、意見變得如此重要的二十一世紀,我們該如何珍惜和看待自己所擁有的話語權呢?
從小到大你一定曾經評論過某樣東西,這個芒果冰CP值有夠低、那個同事老愛遲到摸魚、那個主管超沒有肩膀、這個藝人很假面…..,每個人心中都有套標準,不符合這套標準的人事物就落入批評圈裡,當年紀越長時,你會發現自己的標準會產生變化,原來標準不會永遠的始終如一,隨著學習、經歷、身邊人事物的變化,標準也跟著改變,過去那個愛遲到摸魚的同事,有一天你發現他每天下班後還要回家照顧那失智的母親與不良於行的父親,而龐大的醫藥費又迫使他不得不工作,這時你的標準可能會降低,對這位同事的感覺也從批評變成同情。當你知道標準是會一直變化時,這時候就回頭來看透過這個標準所延伸出去的批評,標準會變化,批評自然也會變化,這一刻的評斷過一年之後,也許又不一樣。
當知道批評是會轉變的機制後,我們反過來看被批評,我們都曾經批評過別人,相對的,一定也有人批評過自己,而我們自己聽到的批評可能只有所有批評數量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因為多數的批評都不希望當事人知道,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有特殊能力,可以聽到所有批評你的內容,所有自己已知、未知或似是而非的各種說法全部吸收進來,這時候的你應該會崩潰,一方面看見自己已知或未知的黑暗面被揭發,另一方面這些訊息又包含許多虛假與惡意,你會相信這世界是善良的嗎?所以一個人的批評也許不代表什麼,但當批評變成一群、變成一個集合體,這個力量是具有殺傷力的,而我們自己的那一個批評正是集合體的一份子,更何況批評的本質就是會變化。所以我們必須要回來審視自己的那個批評,那個內在的本質是什麼。
不是所有的批評都是所謂的負面能量,正面或負面與否源自於你發出批評的意念是否良善,多數的批評會被視為負面的原因是批評者「看不慣」,這個看不慣來自於一個「你做不到我的標準」。那個芒果冰,我覺得價值250元的應該要有滿滿的新鮮芒果,而不是只有那5片,所以就直接給1顆星然後留下「CP值太低,芒果才5片還敢收250😡」的評論。你寫下評論的的當下,感覺是憤怒或不開心的。
一顆星的評價有可能是正能量嗎?可以。一樣的芒果冰,一樣是5片,一樣是覺得這樣收250實在太貴,但你內心是希望老闆可以做得更好,希望他可以改進,這樣就會越來越多人喜歡他的芒果冰,所以你給了1顆心然後留下「我覺得以250的收費而言,可以讓芒果冰更豐富一點,現在的內容物尤其是新鮮芒果我覺得太少,如果可以再重新調整的話,相信會有更多人喜歡你的芒果冰。」當你內心對這件事的意念不同,展現出來的內容就會截然不同,能量相對也不同,你寫下這段文字的感覺就不會是憤怒,而是一種希望會更好的期盼,至於店老闆接不接受,那是他自己的因果,至少,你給自己的那段時間不是讓自己氣噗噗的,而是一種「利他的期盼」,也就是「心存善念」,章成禪師曾說過「心存善念,福氣綿延」。
我們的人生裡一定遇過很多不合自己標準的事,甚至是覺得自己被虧待、被欺負,這種憤怒與不甘心所投射出去的批評,很多時候反而會造成自己的內傷,一般大家所投注的焦點都會被備受批評的人,然後順著這股勢力議論著加害人然後同情受害者,大家都以為受害者因此吐出一股怨氣後,此後會太平,並不是這樣的,就像前面所描述批評者的出發點源自憤怒或不甘心,這股氣並不會因為話說出去或文字發出去而變弱。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就是跟別人起爭執的時候,往往會越吵越生氣。所以要將憤怒或不甘心化解的方式並不是以公開的方式給對方教訓,並不是用你的批評來懲罰對方,帶這類發心的批評往往會帶給自己更大的傷痛,一方面你必須回憶起過去的種種傷痛,一方面那股不甘心會回馬槍的把自己燒得不成人形。我們吵完架後,心並不會平,相同的,批評完心也不會平。
當自己受委屈、受欺負、被虧待,並不是要讓自己忍氣吞聲,回歸到「心存善念」的原則,以這個原則看待自己的傷痛、不甘心,你會發現自己不會那麼痛,而你會希望對方能修正自己的行為然後變好、希望不要再有人受傷害,當你是以這樣的心念進行評斷時,心中的那個標準將會不一樣,心存善念的標準和發洩憤怒的標準是截然不同的。不知道你有沒有被自己或親戚的小孩惹怒過,這時一定會很想告訴他你的想法,再觀察一下自己的發心,你會發現那不會是「發洩」,而是一種「希望他會更好的善念」,所以你會對這個小孩好好的說,或是轉個彎舉例跟他解釋,早期的父母則是直接打下去,但這個「打」的源頭很多都是「善念」。如果你的發心是善念,會發現它沒有彈回來的後座力,過一陣子你自己就會恢復平和與正常。若是發心是憤怒或不甘心則不一樣,它會讓你進入一股情緒的地獄火之中,燒的自己更難受,從被別人欺負的燒變成自己燒自己。
「心存善念」不是說說就可以隨時隨地自動就有善念,這是需要平常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一點一滴練習與培養,這樣才能在關鍵時間點讓這個善念自動冒出來,平常沒有累積,在自己憤怒時又要「心存善念」是很困難的,除非當下你被神佛一棒打醒,否則真的很難,但我們不是孫悟空,不會每次在混亂時就有緊箍圈提醒自己「快醒醒」。只能透過日常生活將自己的頻率調整成「善念」的頻率,因果來了,善念就會帶著你往善意的發心去解決問題、去完成這個功課。
日常生活善念的調頻並不是一直告訴自己「要心存善念」這樣就可以,首先要看見別人的善念,也就是「感謝的力量」,看見別人的善會讓你內心有股感動,這股感動讓你產生感謝,這個感謝是有力量的,因為這股力量會提醒你也想要成為這個善。我們一般來說很難看到自己,要看到自己都需要一面鏡子,所以別人的善會從別人的鏡子裡投射到我們自己身上,這也是為什麼感謝的練習不是只要練習說謝謝而已,而是在練習自己從別人的那面鏡子裡看見「真善美」,讓自己浸泡在真善美的感動裡,然後自己由衷的透過謝謝來回饋那份真善美,這才是真正感謝的練習,這樣的感謝才具有力量。
看見別人的善念後,接下來就要回歸到自己釋出善念,要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釋出善念?這就要靠「自我的反省」,你必須自己有一面內在的鏡子,這個內在的鏡子可以反射出你的意念與行為,從這面鏡子你才會看到自己的這個行動有沒有帶著善念。我們很多人都不注重自己內在的鏡子,只透過別人來看自己,但別人的鏡子所看到的是別人的投射,雖然更進一步的方式是也可以透過別人的鏡子看見真實的自己,但是那又是另一個面向。回歸到善念的練習上就必須看見自己內在的鏡子,每天找個時間好好檢視自己這面鏡子,把它擦亮,如果你在這面鏡子裡看見你釋出的善念,可以給自己一個鼓勵或感謝,如果你看到的是憤怒、焦慮、不斷的用頭腦計算各種分別時,這時候也不需否定自己,有時候看見就是一個機會、一個清楚,當你有「善念」這個基礎穩定的支撐人生信念時,你就會在這個清楚裡看見下一次你應該要怎麼做會比較好。這時候別人就會從你的鏡子裡看到更多從你身上釋放出的善念。
透過善念回來看那個因為自己標準而被別人傷害的心,你已經知道標準是會變動的、發心是要善良的,這個傷痕可能會很淺,有更進一步修為的人也許會完全沒有傷痕,這也是自己無形的盔甲,刀槍不入。這時你眼中所看到的,可能不會是自己的傷痕而是對方的傷痕,會看到對方之所以如此無良的原因,這時你所給予的訊息就會是從善念出發希望對方可以變得更好,你會發現,當你發出訊息之後,內心是暖暖的,甚至出現光芒,這個光芒也就是佛身上所發出的光芒,這時候所看見的世界,就是有希望、有良善,是心存善念、福氣綿延的世界。
******************************************************
🌼人生相談室
問題無法解決?生命找不到出口?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天賦?
這時候很適合來人生花滿院聊聊,探尋自己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