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您是來這兒搜索範文, 還是不小心撞見了青春期的心事, 請您給一個喜歡, 打賞稿費贊助, 讓高中小作家們更有動力寫寫字, 享受爬格子的樂趣。真心感謝😊
近期的Me too議題在臺灣如火如荼地進行。回首看這過去幾十年的性騷擾案件,我們可以發現每年約有二十萬人在工作場所遭受性騷擾,卻只有兩成人民申訴。高比例的人選擇自己默默隱忍,卻又是因為什麼?
首先,我想最主要的是權力的不平等。那些性騷擾的加害者大多都是有權有勢的人,是老闆、是上司、是明星、是老師,即使說出口了又如何?不僅可能被權力不當的壓了下來,還可能引來失業、被威脅等後果。再者,法律的不足也是其中一項原因。責罰過低,不僅讓加害者不痛不癢,以金錢打發解決,還無法讓人得到教訓,再次作案、引起事端。最後,便是人民文化的思想。「息事寧人」、「醜事不外揚」的普遍想法,阻卻了說出口的行為,造成了一件件的性騷擾事件,被默默埋藏。
綜上所述,我認為受害者不敢訴諸於眾,尋求協助,肇因權利、法令、思想背景都是加害者。我們應完善法律、改善思想教育,來抵制強大權力保護下的為非作歹——性騷擾。(劉*彤)
近日在社群網路上,由於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中張亞靜受性騷擾的劇情,引發共鳴,在臺灣掀起一陣浪潮。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勇敢地揭開一直裝作不存在的傷疤,大膽說出來。不過,在醜聞都公諸於世後,真能追訴嗎?時間久遠,可能無實際證據,是否換成受害者被檢討呢?
臺灣雖設有性平三法,但根據數據,受害者走申訴途徑的人只有兩成,加害者平均的罰鍰竟僅新臺幣一點八萬元。不禁讓我反思,這些法律不只難以保護被害者,甚至像在包庇加害者。如此的癥結必須藉助本次運動,加緊修「實用」的法。
除了加害者難以受法律的正式外在制裁,非正式的民眾與論有時還可能護著加害者,反去攻擊受害者。因為這類的事件若是久遠,或是被害人當時慌亂不懂保護自我,便難以有實際證據能使被害者站穩住腳,因而使不明是非的群眾質疑受害者,使他們受到二次傷害。
揭自己的傷痛公開,已是件不容易的事,然而臺灣的法律和民眾意識都還待改革,才能真正保護、接住受害者,而不是反倒幫助加害人。(鄒*晴)
因為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重新開啟了臺灣對#Me too運動的關注,讓活在陽光下的人知道,陰影處,尚有許多受害者未被救起。
「如果很多事情這樣就算了,人就會慢慢的死掉。」簡簡單單的一句劇中台詞卻包含了多種意思。受害者一句「算了」,想掩飾身心創傷,將之深埋記憶,殊不知未討回的公道,隨時會反噬自己;加害者往往一句「算了」,想將事情就此別過,卻不知道引來了更大的浪潮撲向自己,人也不是鐵石做的,幾次大浪就足以摧毀一個人。「不要這樣就算了」,漸漸的擴散至整個臺灣。
藉著社群媒體使訊息快速傳播,越來越多受害者為自己發聲,事情也演變得越來越激烈。不只職場,教育界、運動界、商界、文化與影劇、藝術界,甚至政治界,也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有太多太多起案例,有太多太多的受害者,讓民眾、政黨也開始注重此運動,立法院決定完成性平三法的修法,使法律更加的完整,讓所有人都有尊重他人身體權的意識,打造一個真正平等的社會。
#Me too運動,讓社會開始重視性騷擾問題,開始改變這權力不平等的環境。相信過不久,這些道德約束,是刻在所有人的心裡,而不是只是法律的制衡。(余*霏)
在現代較開放的社會,有越來越多為女性權益發聲的人漸漸的出現,就連女性保護自己權益的聲浪也慢慢變得無可忽視。
從前性侵這個問題一直被放在非公開的地方進行討論,彷彿這是一件非常不得體的事情,但我認為這類事情更要拿出來討論,才有由大眾去監督而帶給犯罪者壓力的機會。這種事大家不敢討論,往往是因為大眾在看到這種事情時,總會先檢討被害者,導致明明不是被害者的錯,卻因為被放大檢視而羞愧,因此而不敢為自己發聲。
#Me too這個活動就是藉由公眾的力量來壯大被害者勇敢發聲的膽量,想要告訴曾經遭遇過的人們「你們並不是一個人奮鬥」,從而一傳十,十傳百,最後性侵及性騷擾議題也變成一個國際性的討論議題,有更多的嫌犯也因此而曝光了。
這個活動不僅為女性的權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更讓許多色膽包天的人的惡行一一被揪出。無論由哪方面想,#Me too都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活動。 (胡*筠)
在學校、職場或是路上都可能會有性騷擾事件的發生。有人因恐懼不敢告發,有的人勇敢舉發,讓性騷擾者得到應得的法律制裁;有些人聰明地透過網路,公開自己受到性騷擾的經驗,藉由網路無遠弗屆之力,喚醒沉默的被性騷擾者,喚醒大眾對「性騷擾」議題的重視。
影星莎莉米蘭諾透過社群網站呼籲受到性騷擾的女性在貼文上打出「#Me too」,不久就受到大眾的迴響,累計破千萬則#Me too的貼文,引發各界討論。「媒體」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論新聞、網路、報章雜誌,全都發揮在社會上的功用,散布消息讓群眾意識到性騷擾行為的嚴重性和常見頻率。如果少了媒體,莎莉米蘭諾的#Me too運動就不會有如此廣大的迴響。
#Me too運動藉由網路拓展了知名度,卻敵不過時間摧殘。#Me too運動在短短幾個月就沉澱了下來,我想這與網路的快速更新相關。每天都有新資訊不斷出現,漸漸地將#Me too運動壓下。此外,大眾對議題的熱度會隨著時間推進而遞減,往往我們只對議題表現意見、看法,卻少了身體力行,於是每次類似議題的出現,始終沒有百分之百地被解決。
#Me too運動在短暫的時間內「爆紅」,受到全球熱烈回應,但如果只有回應,沒有請願運動、集會遊行更進一步的呼喊迫使政府處理,終究只是曇花一現。(黃*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