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影響力可能大過於你的想像
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
演員:伊旺麥奎格、亞伯芬頓、潔西卡蘭芝、比爾克魯德普、海倫娜寶漢卡特
今天是父親節,想要挑部關於爸爸題材的電影來看,剛好書架上有片提姆波頓在2003年拍的【大智若魚】,很應景!有句廣告台詞說:「人總是要當爸爸之後,才學會怎麼當爸爸。」2003年的提姆波頓在2000年送走了父親,也在隔年當了爸爸,彷似褪去他在九十年代作品的黑色哥德電影樣貌,他拍了部【大智若魚】。
【大智若魚】電影改編自丹尼爾華勒斯Daniel Wallace在1999年的暢銷小說『大魚老爸(台灣翻譯書名)Big Fish:A Novel of Mythic Proportions』,提姆波頓將書中的順序及情節略為修改後,成了電影版【大智若魚】。電影故事敘述愛德華布魯(亞伯芬頓 飾)是個喜歡說故事的人,他常常誇大自己的經歷給別人聽,包括他的兒子威廉(比爾克魯德普 飾),每個人都喜歡愛德華布魯的故事,他的兒子也喜歡,可是隨著年紀漸大,威廉越來越不以為然父親的故事,直到父親在他的婚禮上又再說了同樣的故事,威廉忍無可忍的和父親大吵一架,從此兩人不再聯絡。等到再次回家,已經是父親得了癌症的三年之後…
在與父親臨死前相處的過程,威廉慢慢地瞭解父親為什麼那麼喜歡「唬爛」。【大智若魚】以父子相互了解的過程為主幹線索穿插了幾個幽默有趣的傳奇故事,素來以怪異風格聞名的提姆波頓,本來就相當擅長這類想像力豐富的故事,【大智若魚】無論在造型或美術風格上,都表現這位鬼才的匠心所在,電影裡各種不可思議的人和事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充滿神奇色彩,但提姆波頓不只想讓觀眾聽一個色彩豐富的魔幻傳說,它更想帶觀眾去挖掘潛藏在記憶中的溫暖。
「Every Father is a hero to his son」,有天當我們開始長大,想要證明自己時,卻開始嫌父親過於老土或是囉嗦,跟不上時代,於是用著叛逆或棄離的態度對待在成長過程中少有機會陪伴在我們身邊的父親;從上一個世代至今,我們已經看過太多青春叛逆期面對著父權高塔般的陰影下反抗的痛苦與無奈的電影或小說,但現在隨著這些父親們漸漸地年老、死去,看著父親肉身的毀敗,最後離開人世。
這樣的情形直到我們來到了當年父母人生階段與年紀,才學著用著寬容疼惜的眼光在看待這些影響著他們的父親,像張大春在他的『聆聽父親』中就寫道,他的父親因為頸椎摔傷住院,在月光中張大春對著無意識抽動一下的父親的腿笑出了眼淚,這讓他想寫一本書,把以前曾經聽煩的父親故事,說給未來的孩子聽,因為傳統家族正在不斷崩壞當中,所有可歌之泣之往事,終究會消散在風中,他必須捕拾零落的隻言片語…不管是丹尼爾華勒斯的『大魚老爸』或是提拇波頓的【大智若魚】也是如此。
【大智若魚】電影裡的父子關係是很屬於20世紀,不單在美國,在台灣或是資主主義的國家裡,也可以發現有許多的父子關係也有著同樣的狀況與問題,父親因為工作不常在家,與母親的關係比較親密,父子(女)的關係從小時候的景仰,青春期的叛逆,成長後的疏離,【大智若魚】大概是我們這個世代才能看到的電影吧!在這部電影裡,可以明顯地看到一個在戰後嬰兒潮以後出生的小孩,在長大成人後,面對自己父親的衰敗所採取的寬容態度,更甚者是建立自己、好面對下一代。
電影中,隨著威廉的有心探訪,他發現父親的唬爛人生,並不見得都是虛構,很多人物與事件大多都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加工所想像出來的故事。年輕時的愛德華布魯(伊旺麥奎格 飾)總是認為自己是大魚,絕非池中物,可是雄心壯志在經歷從小鎮到城市發展、二次大戰的徵兵、經濟不景氣、做業務不常在家、銀行炒作土地、股市狂飆等各個歷史變動下的生活痛苦與遺憾,讓這一代的父親只能用吹噓,來讓自己在兒子面前不會丟臉,身為父親的把看似普通與不完美的生活,添加了冒險、神奇、浪漫的色彩,讓人感悟到生活中的快樂並非局限在特定的情境,當電影最後,威廉在父親臨死前開始編說故事時,父子大和解的結果,是有足以催動淚腺的力量,肯定想像力的存在,絕對是【大智若魚】裡最值得省思的部份。
【大智若魚】在充滿幻想的童趣背後,有著相當濃厚的時代氛圍,此外,電影裡對於死亡有尊嚴的處理,也是很讓人稱道處;當父親葬禮時,故事中的人物全都出席了,虛構的角色變成真實的人物,用渲染誇張的人生,難道不是更有趣嗎?「我將我釣到的那條大鯰魚給放了,因為我不能讓我兒子日後沒有這條魚,這樣他就沒有釣到這條魚的快樂了。」人生的故事就是這樣一代傳過一代,或許,「父親」這個角色對我們人生的影響力,大過於我們自己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