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二講佛法的正見之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複習

上一堂課我們講到何謂佛法,如何辨別是不是佛法,而講到三法印及因果因緣觀。

法師說,若用佛法來觀察生命現象,就會發現諸行無常,一切都是因緣聚合離散而生滅,若想掌控就會產生苦。上回提到因果觀及因緣論:「因果三世皆有,因緣十方皆無」三世是指有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的因成為現在的果,而現在的果又成為未來的因,如此接連不斷。若從時間的橫軸上來看,同時間的果並找不到單一的因素組成(如果實成熟需要多種因素配合);縱軸上來找也找不到第一因,「沒有第一因」是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差別。

所以為什麼找不到可以仇恨的人?因為找不到單一因素,所以找不到仇恨的對象,因為有真實堅固的我的存在,才有可以被傷害的我。有我就在三界之內,無我才能出離三界。回到自己來練習,把「我」放掉,不與自我中心的貪嗔癡相應,逐漸地長養慈悲和智慧,將習氣由熟轉生,用佛法的力量由生轉熟,放掉自我中心就無我和他的對立。

中道的空觀是正見:捨兩邊不執中間,不落有無去來

世間的一切都有相對應的兩個面和中間,不執著任一邊,也不執著中間,因為一切皆是緣起,所以無實在性、無獨立性、無恆存不變的特質,即是空、無自性、無我。了解事物無自性,皆是因緣生,即是空觀。空觀、緣起觀、中道觀是同樣的,只是從不同的角度說明。

事物存在的現象是因為種種條件聚合才能存在,叫「緣起觀」,因此沒有實在性、獨立性、恆常性,若從這個解度來觀察,叫作「空觀」。因為瞭解是因緣所生,瞭解沒有自性,是空,所以能夠不執著,即是「中道觀」。

從佛陀的修行歷程可以見到相同的脈絡,悉達多太子棄了王位,先修禪定,修習禪定發現並無法真的解脫,而棄禪定再修苦行,同樣得不到解脫,而決定棄苦行,在菩提樹下禪觀,見到緣起而成佛。佛陀不執著王位,捨禪悅,修行苦,捨苦行,入定觀察到一切都是因緣所生,真正的解脫不在禪定,不在苦行而是中道的空觀,即是不執著(事物的恆常性可主宰性)。

不落即是不執著。執著就是,真實的我遇到真實不變的現象,而注意它,並隨著境界憂愁痛苦快樂,心隨境轉。若對現前境界,以因緣所生來觀察,隨著因緣變化緣聚則生,緣散則滅,順境時練習逆境的因緣,逆境練習觀察順境的因緣,即是空觀。(這段有點沒聽清楚)

佛法正見的核心-緣起論

佛法一切都圍繞著緣起的因果觀。緣起論的基本定義是《阿含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生、滅」是動態變化的狀態,而「有、無」是存在的狀態,有存在狀態必然有過去種種內外因緣。比如今天能聽聞佛法,是內在的善根想要聽聞,也要有外在環境的配合,條件不俱足則不現前。我們能把握的只有當下的因緣。又比如有人可能會想,為什麼我沒有財富、沒有智慧,便是沒有「獲得」財富智慧的內外因緣,過去沒有,也錯失了當下的機會。

緣起論-兩個主要作用:第一說明一切境界現象在時空中的因果關係,第二說明流轉跟還滅的兩種生命方向的因果關係。

緣起論的具體內容-三世十二因緣

1. 三世是時間的過程:

無始無終的時間延伸,因著過去、現在、未來真實性的肯定,生命就在其中流轉。最主要的是執著了現在的真實,而執著了過去和未來的真實性,而有了三世輪迴。若看透現在而不執著,自然就不執著於過去和未來。

2. 彼此的關係稱為因緣

《阿含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純大苦聚集。」「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純大苦滅」

不同部派對十二因緣有不同的講法,這裡講十二因緣是為了斷苦因苦果,所以用前後時間的因果觀來講才能夠斷苦。

彼此的關係稱為「因緣」,空間的關係是因緣,時間的關係稱為因果,十二因緣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3. 十二因緣是生死的相續關係


無明即是自我中心的錯誤認知而產生的執著,以為生命永恆,獨立自主,可主宰的錯誤認知。明是智慧,無明是沒有智慧,無明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的很堅固。因為無明而有了行,行即造作,造作身口意三業,此三業潛在的影響力即是業力。識即意識,但意識受到無明、行的業力影響而有了主觀意識,帶著主觀意識的識與名色相互依止,名色有識才能滋長,識有名色才能存在,佛經說名色與識有如兩束蘆葦相互依靠。名指的是精神作用,心的部份,色指的是身即物質的部份。名色與識結合,產生六處,六根即是外境入心之門戶,觸外境而有認識作用,帶著有色眼鏡的六入,根境識三和合,而構成認識作用,即觸。接觸外境,將外境區分為可意/不可意/俱非觸,而有了樂喜受/苦憂受/捨受(苦樂偏身體,喜憂偏心理,捨是不苦不樂,不在意無所謂的),因為有了這些感受,而有了愛與不愛的作用,愛即是無明的具體表現,有愛染就有無明。當內心貪愛染著更加強烈,達到臨界點,而非行動不可,則產生「取」的力量,產生影響力,而產生了「有」的業力影響未來的生命及後續的「生老死」。


十二因緣是生死相續的關係。《雜阿含經》「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純大苦聚集」十二因緣由後往前推「老死、生、有、取、 愛、 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無明」苦因苦果不斷相續即是輪迴。三界各有不同的生命特質,欲界即人間,貪求五欲;色界是安定;無色界則更安定,幾乎沒有物欲黏著。

4. 十二因緣是三世流轉的現象

過去世:無明、行。現在世: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未來世:生、老死。

5. 十二因緣是苦因及苦果

生死的過程中不斷的造業,十二因緣每一支都是苦因與苦果。

6. 緣起緣滅-流轉與還滅

不知苦果來自苦因-繼續造苦因流轉生死,若知苦果來自苦因-知苦斷苦因生死還滅。所以十二因緣很重要地為我們看見流轉門和還滅門。

《雜阿含經》:「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苦諦和集諦為生死流轉門,苦諦(流轉果、世間果)應知,集諦(流轉因、世間因)應斷;滅諦和道諦為生死還滅門,滅諦(還滅果、出世間果)應證,道諦(還滅因、出世間因)應修。

17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佛法的正見,合乎三法印,合乎因果因緣觀,是中道的空觀
第一講是宗教與佛教。講的是「何謂宗教?」「宗教有哪些分類?」「佛教是不是宗教?」和佛教的起源。 這種研究學問的講題,看了讓人退後三步,聽完卻釐清我內心很大一部份的困惑。
佛教的歷史,其實有許多是因為中國僧人前往印度取經,而留下歷史風土相關的紀錄而來,因為當時的印度文化並沒有歷史的概念,所以經由中國佛教的保存而留下足跡。
開講緣起:學佛五講是1991年三月為聖嚴師父編纂,為農禪寺的常住法師講的五次課程,目的在讓大眾理解基礎的佛學,知道如何以佛法來修行。也為成為一般大眾深入浩瀚的佛法的一塊指引的敲門磚
由三學到三慧:透過訓練、行為改變、達到學佛目標。戒為行為訓練,定為心理訓練,慧為改變/轉變,聞慧/思慧為佛學,修慧為學佛,藉由佛學和學佛,轉凡成聖。
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貫穿現在/過去/未來。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
佛法的正見,合乎三法印,合乎因果因緣觀,是中道的空觀
第一講是宗教與佛教。講的是「何謂宗教?」「宗教有哪些分類?」「佛教是不是宗教?」和佛教的起源。 這種研究學問的講題,看了讓人退後三步,聽完卻釐清我內心很大一部份的困惑。
佛教的歷史,其實有許多是因為中國僧人前往印度取經,而留下歷史風土相關的紀錄而來,因為當時的印度文化並沒有歷史的概念,所以經由中國佛教的保存而留下足跡。
開講緣起:學佛五講是1991年三月為聖嚴師父編纂,為農禪寺的常住法師講的五次課程,目的在讓大眾理解基礎的佛學,知道如何以佛法來修行。也為成為一般大眾深入浩瀚的佛法的一塊指引的敲門磚
由三學到三慧:透過訓練、行為改變、達到學佛目標。戒為行為訓練,定為心理訓練,慧為改變/轉變,聞慧/思慧為佛學,修慧為學佛,藉由佛學和學佛,轉凡成聖。
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貫穿現在/過去/未來。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為何要講「人間的佛教」?因為有情是以人為主的,大乘佛法偏向「理」、「境界」,而忽略了「人」的問題,為了回到佛教的基本精神,而提倡人間佛教,代表的人為太虛大師、印順長老、東初老和尚和聖嚴師父。
緣起論的種類, 不管何種都是為了斷苦因苦果,那為何要有不同的說法?是為了順應不同眾生的根器。
世間的一切都有相對應的兩個面和中間,不執著任一邊,也不執著中間,因為一切皆是緣起,所以無實在性、無獨立性、無恆存不變的特質,即是空、無自性、無我。
佛法的正見,合乎三法印,合乎因果因緣觀,是中道的空觀
第一講是宗教與佛教。講的是「何謂宗教?」「宗教有哪些分類?」「佛教是不是宗教?」和佛教的起源。 這種研究學問的講題,看了讓人退後三步,聽完卻釐清我內心很大一部份的困惑。
Thumbnail
~開始準備練習考照前,請務必下載Spyder~ 為何要下載Spyder? 學校與聯成電腦考照,都是用Spyder。 輸入程式碼,執行看結果。 使用Spyder,按tab鍵,省去打字時間。 將執行成功的程式碼,複製貼上到CodeJudger即時線上評分。 這篇主要是透過Anaconda安裝下載Spy
Thumbnail
我相信愛美是刻進骨子裡的,追求青春靚麗就是女人ㄧ輩子事業,永遠無法放棄,ㄧ懶惰就被歲月趕超,想要健康又想要容光煥發 , 曖舒優煥活粉就是我保持光采的捷徑! 還記得國民女神王思平嗎? 想當年可是炙手可熱的青春歌手深受歌迷喜愛,沉寂多年後,居然在我愛用的保健品牌看到她的身影,有了她的推薦代言,我更
Thumbnail
觀音山2023十日楞嚴大法會_《楞嚴經》功德略述: 你不可不知的咒王,恭誦一遍妖魔鬼怪盡退散! 佛陀曾在《法滅盡經》經中預言,云:「《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覆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由此可知《楞嚴經》和〈楞嚴咒〉,將是在末法時期第一步滅去的經和咒。
Thumbnail
《高捧顏值的時代,勝出需要腦袋》 作者:萬特特 出版社:高寶書版 本書總結:直面自己與自己的生活,找到我為何為我,想要吸引的人事物自然會來到身邊。 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大概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為個人,讓自己過得好是每個人的義務,而讓自己過得好的方式就是不再對自己敷衍,當一個人不再對自己敷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為何要講「人間的佛教」?因為有情是以人為主的,大乘佛法偏向「理」、「境界」,而忽略了「人」的問題,為了回到佛教的基本精神,而提倡人間佛教,代表的人為太虛大師、印順長老、東初老和尚和聖嚴師父。
緣起論的種類, 不管何種都是為了斷苦因苦果,那為何要有不同的說法?是為了順應不同眾生的根器。
世間的一切都有相對應的兩個面和中間,不執著任一邊,也不執著中間,因為一切皆是緣起,所以無實在性、無獨立性、無恆存不變的特質,即是空、無自性、無我。
佛法的正見,合乎三法印,合乎因果因緣觀,是中道的空觀
第一講是宗教與佛教。講的是「何謂宗教?」「宗教有哪些分類?」「佛教是不是宗教?」和佛教的起源。 這種研究學問的講題,看了讓人退後三步,聽完卻釐清我內心很大一部份的困惑。
Thumbnail
~開始準備練習考照前,請務必下載Spyder~ 為何要下載Spyder? 學校與聯成電腦考照,都是用Spyder。 輸入程式碼,執行看結果。 使用Spyder,按tab鍵,省去打字時間。 將執行成功的程式碼,複製貼上到CodeJudger即時線上評分。 這篇主要是透過Anaconda安裝下載Spy
Thumbnail
我相信愛美是刻進骨子裡的,追求青春靚麗就是女人ㄧ輩子事業,永遠無法放棄,ㄧ懶惰就被歲月趕超,想要健康又想要容光煥發 , 曖舒優煥活粉就是我保持光采的捷徑! 還記得國民女神王思平嗎? 想當年可是炙手可熱的青春歌手深受歌迷喜愛,沉寂多年後,居然在我愛用的保健品牌看到她的身影,有了她的推薦代言,我更
Thumbnail
觀音山2023十日楞嚴大法會_《楞嚴經》功德略述: 你不可不知的咒王,恭誦一遍妖魔鬼怪盡退散! 佛陀曾在《法滅盡經》經中預言,云:「《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覆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由此可知《楞嚴經》和〈楞嚴咒〉,將是在末法時期第一步滅去的經和咒。
Thumbnail
《高捧顏值的時代,勝出需要腦袋》 作者:萬特特 出版社:高寶書版 本書總結:直面自己與自己的生活,找到我為何為我,想要吸引的人事物自然會來到身邊。 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大概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為個人,讓自己過得好是每個人的義務,而讓自己過得好的方式就是不再對自己敷衍,當一個人不再對自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