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在進行夫妻諮商的過程中,碰過最棘手的狀況就是:來談者不講話。
基本上,EFT取向的治療絕對是談話性的治療,凡是談話性的治療,若個案不講話,那基本上,絕對就沒戲唱了!碰到任何一方的來談者不講話的狀況,身為諮商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先讓他感覺到環境是安全的,是可以開口講話的。光是處理這個「不講話」的狀況,我們可能就要花超過兩次以上的治療,回到他從原生家庭的早期相處經驗延續至今的關係模式進行處遇,來打破這種不講話的惡性循環。
是的!沉默、不講話,絕對是關係中莫大的殺手之一。因為你的沉默、不講話,就會讓任何想要了解你的人(包括你的另一半、家人甚至是諮商師),都沒有辦法了解你。
不曉得是什麼原因,雖然我們的社會沒有像日本社會那樣要極端到什麼都要能「讀空氣」,但我們的職場常常都會有「潛規則」,用到婚姻生活中,我們就會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希望自己的老公/老婆要有「求生能力」,其中一部分我們期待另一半要具備的「求生能力」多半包含「讀心術」,我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假設:啊他都認識我那麼多年,啊我們都交往/結婚/住在一起那麼多年,他難道還不懂我想要什麼嗎?我還需要說,他才會懂嗎?
是的!雖然他跟你很熟了,但是他真的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即便你們相識、相愛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有些事情你沒說得夠仔細,你的另一半就是不懂。這就是我在晤談室中感受到的血淋淋又殘酷的真相。
有多少對夫妻,是因為覺得「對方應該要懂我」,進了晤談室中,才發現「原來我沒說、他真的不懂;我說過的,他也根本沒有很懂」,就這樣兩人一起度過了好幾年甚至十幾年,關係中的誤會就不斷滋生,直到某一天兩人真的受不了了,有的開始談離婚,有的開始出現外遇的狀況,兩人才發現:我們關係真的出狀況了!才進到晤談室開始抽絲剝繭,才赫然發現:原來早在幾年前獲十幾年前,我們就已經這麼不了解對方了啊!原來當初我以為你的想法是_________(請自行填空),殊不知你其實是___________想的(請自行填空),跟我想得不太一樣,甚至你真實的版本跟我心中猜想的差了十萬八千里。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另一半有讀心術,即便我沒說,我也希望他懂我、認同我,我們才覺得他很棒,我們才覺得開心?或許跟我們過往的童年經驗有關。最早可以將生命故事拉到我們剛出生後零歲直到六歲的階段,在我們還是嬰兒的階段,我們雖然還不太會講話,只能發出咿咿喔喔的聲音的時期,我們就有各種餓了要吃東西、尿布濕了髒了要換的需求,但在那個時期,如果我們的主要照顧者沒有足夠好的判讀能力或照顧我們的能力,很可能會讓我經歷「我哭了/我發出聲音了,也沒人理我,沒人因為我發出聲音就懂我需要什麼。我得不到我要的照顧」,到後來「我也不哭了/不發出聲音了,因為沒人理我或懂我的需求,反正也不會有人來照顧我」,對一個嬰兒來說,那種「別人可以在我表達不清的時候懂我」的需求是多麼重要啊!如果這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其實是攸關生死的!這也難怪晤談室中,有多少小時候沒有好好被照顧、沒有好好長大的孩子們,成長為成人之後,都還是好渴望自己的另一半可以像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爸爸、媽媽一樣,「我一個眼神,你就知道要餵我喝ㄋㄟㄋㄟ」、「我不用說話、不哭不鬧、不表達,你就懂我需要什麼」,有些在嬰兒時期沒有好好被對待的小孩,心中很可能會對「理想的爸媽」有以上超現實的期待,因為他過往被照顧的經驗是很不尋常也很不舒服的經驗,這讓他有可能會自己為了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就去想像:理想的照顧者、理想的父母應該要是什麼模樣,有時他的想像就會過度膨脹或超現實到:世界上沒有真實存在的那種人是可以滿足他的期待的。
如果他一直帶著以上「嬰兒式的幻想」(參見備註)進到感情關係中,大家猜想:他在感情中會是什麼樣的樣子呢?他可能會希望與他相處的另一半,可以「我不說,你就懂,並且給我我想要的東西」,他的心情可能是:「如果我自認為已經用過我的方式表達過了,你還不懂,那我也不想說了!」於是,他們常常在關係中會放棄溝通,然後自己也覺得痛苦、委屈,覺得這世界上要找到懂自己的人怎麼那麼難,因此感到憂鬱、痛苦。甚至,他們在另一半表達困惑或不懂他要什麼時,有些人會沒有耐心去解釋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就沉默不說;有些人則是會發飆、賭氣,會覺得:「你怎麼可以不懂!」「我不是都說過了,你怎麼還是不懂!」
當我在晤談室中遇到這些「受傷的孩子」(雖然他們現在都已經成長成人,有些年紀還大我十幾二十歲)時,我都會謙虛地承認:「我真的不懂,但我真的很想懂」,我會邀請個案多幫我一點,多說幾個字,讓我更了解一點也好。我在晤談室中努力想要向這些受傷的孩子傳達的是:重點不在於諮商師或另一半不了解你,而是「我不了解你,但我還是想持續了解你」的用心。不管是身為諮商師的我,還是你的另一半,我們都是在不夠了解你的情況下,還願意持續付出心力時間,做各種靠近你的行動,來試圖了解你。
希望這群受傷的孩子,你們都有感受到,我真的很想懂你們。你們不說,我和你們的先生或太太們都真的無法扮演那麼完美、超現實的父母親,去給予你們所需要或想要的東西。
我不了解你,我也不是你真實人生中的爸爸或媽媽。但我還是一直持續努力在晤談室中,試圖再靠近你一點,再懂你多一點。你可以多跟我說一點,你需要的是什麼嗎?如果你說,我一定很願意盡我所能給你你想要的,又或者,我不能給你的,我也會在晤談室中引導你的另一半多懂你一點,讓他在往後的人生中給你你想要的東西。
請你給我和你的另一半多一點機會,多說一點,我們就有機會更懂你。
*備註:若想要多了解所謂的「嬰兒式幻想」是什麼,可以參考鄧惠文醫生寫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