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諮詢只能問一個問題嗎?(為什麼聽到來談者這樣問,腦海會有仙姑的畫面出現?)
我笑著跟來談者說明,諮詢像是一個陪伴探尋的過程,在時間內我們想談多少事都是可以的,想要來找我幾次,也完全是依據你的需求來決定的。
來談者A是機械工廠的業務人員,不到30歲很年輕,工作時間彈性、業績目標不高,很容易達成,第一次諮詢時正值職業倦怠期,剛好有赴日發展的機會,很猶豫要不要去日本?想找到「去」或「不去」的答案,我想著眼的卻是【職業倦怠】(MBI-GS職業倦怠量表)這個議題。
二選一,給答案嗎?
在諮詢過程中,不管是非題、選擇題,基本上我習慣扮演「陪伴」的角色,答案通常在來談者心中,想要從諮詢師身上獲得的多半不是答案,而是肯定、認同,或是其他提醒。大部分隨著釐清各面向關聯性後,來談者心底的答案會呼之欲出,如果特別需要正增強的,會再搭配合適的測評工具,透過測評結果讓他知道,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因為在前期評估覺察職業倦怠議題,雖然來談者只把焦點放在赴日議題上,但我還是想同時處理讓他倦怠的變數。果然在測評後,發現A不論在興趣、工作風格的適配職業群中,都重複挑選了長照產業領域(包含實體與科技運用方面),和現職及赴日發展緣由有極大差異,所以回頭探詢A對這個產業的看法,並盤點進入此領域的軟、硬能力。
原來A曾從事醫療工作,因為日夜顛倒身體不堪負荷才離開,對於醫療、照護工作有興趣、也有能力。於是我們在討論是否赴日議題後,又增加了留日或返台工作的題組,不否定現職工作的能力與成就感,另外增加1+1>2綜效的可能性,這時她露出了「原來工作可以這樣考慮啊~」的表情,我知道,回去後她能自己發展出更多的可行性。
【多元潛力】(另於後續篇章說明)不是尋職的阻礙,是蹦出火花的創意起點,最近一次諮詢中我告訴A「在工作中疊加你喜歡的元素,才能長長久久,才能遠離倦怠」。我相信這不會是我們最後一次諮詢,只是她人生新舞台開展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