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寫這本書時的當代美國總統是雷根,他曾經是好萊塢影星。
據說,雷根競選時的講稿其實是劇作家們寫的,我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否隱喻影星雷根比起其他候選人,更容易掌握閱聽人的關注,並渲染閱聽人的情感 ?
媒體即隱喻~ 講話是最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體 ( 頁58 )。作者陳述了作為訊息載體的媒體,它的歷史如何形塑社會文化深度,如何影響人們思考能力,甚至如何將世界分類而刻意展現其風貌,有所本地主其張論述。我在閱讀的同時還需要回憶美麗新世界
和1984
這兩本書的內容,以便更清楚知道作者想要傳達的想法。
作者所提出的觀點,並非一竿子打翻新媒體 ( 新媒體指的是電視,舊媒體則指印刷 ),而是分析社會現象一窩蜂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是否就是媒體演化過程的自然現象 ?
媒體除了是訊息的載體,同時也是知識的載體,這是我個人的淺薄觀念,畢竟俗話就有一個人就算沒知識也應該要有常識,若沒常識也要常看電視( 電視是最吸引閱聽人的媒體,無論是有線和無線 )。現在看來,媒體助長人們的知識焦慮顯而易見。
作者直接借用共鳴
這個詞,來讓媒體其實也是知識論的概念更加淺顯易懂。知識論是在探討知識的起源和知識的本質。又,但凡涉及申論,就變得晦澀難懂,如果藉共鳴,特定語境的特定陳述便取得普遍意義。.......總結表示 : 隱喻(媒體 )是共鳴的動力,也就是一個詞組、一本書、一個角色,或一段歷史用來統一各種態度、經驗並賦予意義的力量。( 頁71 ) 就好比無論從各方面談論猶太裔
都是低調與富有的象徵,而且不曾遺漏傑出的羅斯柴爾德家族
;談論象徵反烏托邦的小說作品,不會錯過美麗新世界
和1984
以及我們。
而國王的新衣
便象徵著睜眼說瞎話,錯也要錯到底的荒謬與無知。
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的世界
正是現代人打開電視電腦手機平板後的感官寫照。作者甚至形容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民眾面對了資訊過剩的問題,這表示他們同時面臨社會和政治行為能力逐漸削弱的問題。( 頁143 ) 當我們面對資訊過剩時,根本無暇處理資訊的有用與否,很自然而然的就被新鮮的、刺激的、最好兼具娛樂效果的題材所吸引。於是,娛樂凌駕題材本身的意識形態成了螢幕媒體的最高宗旨。
我喜歡閱讀紙本印刷物更甚觀看螢幕。前者可以隨時停下來進行思考;後者其實正在彰顯節目製作團隊的觀點,思緒反而容易受到影響。我想,本書作者並不反對媒體的本身,而是針對娛樂凌駕所有感到憂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