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墜惡真相》:無關真相,而是人們對事實的想像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跨入 2024 一段時間,至今回想,法國電影《墜惡真相》依然是我 2023 一整年看到最令人驚艷的作品。一場墜樓,震動的不只是婚姻關係或性別角色的討論,更關乎何謂真相,與「真相是否存在」的探討

原文片名《Anatomy of a Fall》中,讓我駐足許久的字是 Anatomy──解剖,剖析,這一詞在本片中扮演著絕妙的雙關角色,也是電影核心。當一件事發生,縱使真相(Truth)只有一個,事實(Fact)卻有千百種,攸關我們從何剖析,如何解讀。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披著懸疑庭審外衣的關係辯論

平凡的一天,男人從木屋頂樓墜下,鮮血在皚皚白雪中悄然散開,正在外頭遛狗的眼盲兒子發覺不對,恐懼地呼喚母親。這時,在屋裡工作的女人聽到兒子呼喊,走出屋外才看見這不幸的畫面。

這場似無兇手的墜樓事件,是本片的懸疑引子,似乎亟須一個原因或某一人,為男人死亡的肇因作結。身為當時唯一一位在屋內的人,德國演員桑德拉.惠勒(Sandra Hüller)飾演的桑德拉被指控殺害丈夫,偏偏目擊證人是視力缺陷的兒子丹尼爾(Daniel),他的藍色眼珠蒙著一層霧,就像身為觀眾的我們,在未知中拼湊線索、尋找真相。

表面來看,這是一部披著庭審外衣的懸疑之作,但內核實是一部精彩的婚姻電影與關係辯論。我們以為本片解剖著人的死亡,其實它真正的目的是剖析一段關係。從一樁婚姻個案,望見社會中的性別處境,電影用極其冷靜理性的手法,如手術刀一般,解構這起偶然意外背後的必然。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為何說它披著庭審外衣?大多庭審電影追求最終的真相揭露,角色透過線索蒐集,拼湊蛛絲馬跡,最後迎來真相大白:兇手自陳動機,獲得該有懲罰,故事圓滿落幕,觀眾也心滿意足離場。但此公式在《墜惡真相》顯然不成立,觀眾看到最後會發現,我們始終無從得知真相──甚至有趣地,即使妻子被判無罪,出場後可能仍有一派觀眾認定她就是兇手。這與一般庭審電影的一翻兩瞪眼截然不同,而是保留更多曖昧性。

若有觀眾因未獲得真相而感到不滿足,其實是對此片的期待錯誤,因為《墜惡真相》的意圖從不在於找尋真相,而是「解讀」真相。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電影中的「解讀」

片中桑德拉與律師文森(Vincent)討論著開庭辯論策略,她隱隱感受到律師對自己的不信任,於是桑德拉說「我真的沒有殺他」,律師則回「這不是重點」。這段對話是本片核心,編導潔絲汀.楚特(Justine Triet)透過這起墜樓事件剖析緣由,攤開伴侶關係也審視婚姻。在這場注定雙輸的官司裡,證人解讀證物,兩造律師解讀辯護對象,陪審員也解讀人情世故。藉由一次次庭審攻防,真相早已不是重點,而是人們在對事實的想像中,選擇相信何種版本。透過普遍被認定客觀中立的代表──法律,讓觀眾質疑,究竟所謂的「客觀中立」是否真實存在?

電影帶出的「解讀」橫跨多重層面。其一,是性別角力,也是主角桑德拉面臨的困境。困境時常不是因為她做了什麼,而是因為她身為何種角色。她是一名女性──更直接來說,是一名相較成功的女性,如此身份在父權社會下就將為她帶來各種偏見標籤,也可能為她安上與生俱來的莫須有罪名。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此外,她作為德國人的身分,在法國同樣是某種少數,她用夫妻倆皆諳的英語溝通,在男人眼裡竟成為丈夫單方的妥協。事實上,光是她的存在,對於丈夫來說可能便是自尊心危機的導火線。

儘管如此,電影並非如此二分或粗暴地,將一切錯誤歸咎於男人過度重視(或在父權體制下被迫重視)的自尊。對我來說,《墜惡真相》試圖梳理的伴侶關係,與文本對於矛盾衝突的內省,才是讓這部作品得以非凡的關鍵。

兒子丹尼爾年幼時因為丈夫疏忽,在一場意外中失去視力──這才是最初侵蝕關係直至崩解的病灶。丈夫因為罪惡感而自覺虧欠兒子,犧牲創作時間以為能償還,卻不知這將他一步步推向深淵。看著同為作家的妻子筆耕不輟,矛盾的相對剝奪感如癌細胞傳染,不僅讓婚姻走入死胡同,生命也打了死結。創作再不振,最怕的是逐漸黯淡的生命力,而怪罪別人一向比自我批判更為省力,卻不知當婚姻這把大傘破了洞,傘下任一人都無法逃脫打下的雨水。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爭執,是婚姻電影的精髓

本片是婚姻電影的傑作,當然也受許多前作影響,例如法庭戲帶著 1979 年《克拉瑪對克拉瑪》(Kramer vs. Kramer)的精準殘酷,片中還有場精彩的夫妻爭執戲,令人想起 2019 年描繪婚姻鞭辟入裡的美國電影《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爭執戲一向是婚姻電影的關鍵,因為人們往往在爭執時才會講出真心話──儘管真心話帶著氣話成分,我們仍能從中揭露關係暗瘡和瘀血。本片那場令人屏氣凝神的爭執戲,始於一件錄音檔證物,當法庭將錄音檔播出,一一串起關係中的矛盾切角,從分工不平衡、兒子照護問題,一路至伴侶忠誠與否,兩人不停切換攻防,試探彼此,消長你我,最終導致一段身體暴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呈現手法上,直到音檔結尾的「暴力」前,導演都選擇重現現場,帶領觀眾「目睹」事件發生過程。直到暴力即將發生之際,導演抽換畫面,回到法庭現場,並將鏡頭對準法庭中的聽審觀眾,彷彿再次提醒著人們與真相的距離,以及我們在真相之前的盲目。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象

細探小事,才能覓出大景

習慣商業電影手法的觀眾,可能會期待劇情中後段出現某種「反轉」,一如法國導演佛杭蘇瓦.歐容(François Ozon)在《罪美人》(The Crime Is Mine)裡拍出的女性華麗復仇大戲。不過,榮獲坎城金棕櫚的《墜惡真相》並無如此反轉,它自始至終都是一場對於婚姻的寫實行刑,也是一位妻子爭取「不成為殺人犯」的過程。正如女主角在打贏官司後所說的──「如果你贏了,你就期望能得到什麼,但我現在什麼也沒得到,一切就這麼結束了。」這也是為何,即使描述著勝利,《墜惡真相》依然波瀾不驚,不悲不喜,只覺悵然。

不僅如此,《墜惡真相》的場景簡單,通常離不開家中、法庭與案發現場等零星地點,但透過精工的劇本結構與飽含戲劇張力的對白設計,作品既有法庭電影的懸疑緊繃感,又具備婚姻電影的人味,在小事中細探,得以覓出大景。因此電影始終不令觀眾失去耐心,層層抽絲剝繭,也滿足著身為外人的窺探欲。

真相不可得,從一場墜樓的剖析到這段婚姻的審判──你相信哪種事實呢?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階級」與「青春」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最重要的母題,階級代表著文革時代,作為一種政治性的呈現,姜文打從他的首部劇情長片開始,便擅於將時代背景、政治情境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符號」敘事已是姜文電影的個人風格與作者印記,一個物件、一首禁歌、一部電影,甚至是一句對白,處處隱晦而不外顯,藏得極深。
《墜惡真相》全片長達兩個半小時,但格局非常簡單:這是一個命案嫌疑犯的辯護過程。從案發當天的現場側寫,到判決出爐結束,這故事非常「專心」;但能夠拿下一座(實至名歸的)金棕櫚獎,是因為在緊湊、毫不讓人不耐的巨大篇幅裡,它辦到了三件事:
4/5墜惡真相
文/Yi 當洪常秀(홍상수)的最新作品《在水中》(2023,in water)於柏林影展邂逅單元中以幾乎全片失焦的畫面展示於眾人眼前時,不僅嚇傻了所有觀眾,也激怒了許多影評和媒體。作為洪常秀的第 29 部長片,本片描寫一個年輕男演員首次擔任導演,邀請兩位朋友一起到濟洲島上創作的故事,而這一切全都在
《情弓》是驅逐了世間的醜惡,在偌大、廣袤的海上,將情愫與孤絕化作琴音,寄託給神的註定,並將片刻視為永恆的凝定。觀其作品,再看向自身與社會,是在一次次的觀看與反覆理解中,逐漸辨明人的眼神之想望,野性之中有著篤定,悵然之中有著釋然。
重新審視影史經典《驚魂記》(1960),筆者再次為希區考克精心雕琢的驚悚世界感到目眩神搖,也感嘆那橫亙於光影長河中,最為原始的影像魔力。煙霧瀰漫的偏僻汽車旅館,佇立山坡頂端的古老陰森宅邸,捲款後的畏罪潛逃,死狀淒慘的謀殺案,荒棄的淤泥下堆積著逃亡者的恐懼與不安,以及藏於伊底帕斯內心最污穢的祕密。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
「階級」與「青春」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最重要的母題,階級代表著文革時代,作為一種政治性的呈現,姜文打從他的首部劇情長片開始,便擅於將時代背景、政治情境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符號」敘事已是姜文電影的個人風格與作者印記,一個物件、一首禁歌、一部電影,甚至是一句對白,處處隱晦而不外顯,藏得極深。
《墜惡真相》全片長達兩個半小時,但格局非常簡單:這是一個命案嫌疑犯的辯護過程。從案發當天的現場側寫,到判決出爐結束,這故事非常「專心」;但能夠拿下一座(實至名歸的)金棕櫚獎,是因為在緊湊、毫不讓人不耐的巨大篇幅裡,它辦到了三件事:
4/5墜惡真相
文/Yi 當洪常秀(홍상수)的最新作品《在水中》(2023,in water)於柏林影展邂逅單元中以幾乎全片失焦的畫面展示於眾人眼前時,不僅嚇傻了所有觀眾,也激怒了許多影評和媒體。作為洪常秀的第 29 部長片,本片描寫一個年輕男演員首次擔任導演,邀請兩位朋友一起到濟洲島上創作的故事,而這一切全都在
《情弓》是驅逐了世間的醜惡,在偌大、廣袤的海上,將情愫與孤絕化作琴音,寄託給神的註定,並將片刻視為永恆的凝定。觀其作品,再看向自身與社會,是在一次次的觀看與反覆理解中,逐漸辨明人的眼神之想望,野性之中有著篤定,悵然之中有著釋然。
重新審視影史經典《驚魂記》(1960),筆者再次為希區考克精心雕琢的驚悚世界感到目眩神搖,也感嘆那橫亙於光影長河中,最為原始的影像魔力。煙霧瀰漫的偏僻汽車旅館,佇立山坡頂端的古老陰森宅邸,捲款後的畏罪潛逃,死狀淒慘的謀殺案,荒棄的淤泥下堆積著逃亡者的恐懼與不安,以及藏於伊底帕斯內心最污穢的祕密。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墜惡真相》全片長達兩個半小時,但格局非常簡單:這是一個命案嫌疑犯的辯護過程。從案發當天的現場側寫,到判決出爐結束,這故事非常「專心」;但能夠拿下一座(實至名歸的)金棕櫚獎,是因為在緊湊、毫不讓人不耐的巨大篇幅裡,它辦到了三件事:
Thumbnail
《偶然與想像》是一部能讓觀者找到不可思議悸動的電影。三個形趣各異的短篇,不只停留在尋常電影對情感經驗的號召,還進一步展開對「可能性」的呈現。如果可以用一個奇怪的方式來形容我對《偶然與想像》的理解:於我而言,這部電影是關於「世界上有一個人存在,然後這個人遇見另一個人,接著就出現了無限。」
Thumbnail
於今年台北電影節首映,且作為台灣代表之一入圍國際新導演競賽的《惡之畫》,是陳永錤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惡之畫》旨在探討作者、作品、觀者三者間的互動結構,導演初出茅廬就把劍鋒直指議論紛紛的社會議題:如果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出自窮凶惡極的罪人之手,我們該如何選擇我們觀看的立場?
Thumbnail
他們就像佛教裡面講的「無明」,被某些衝動與環境所限制,然後忽然之間會做出不可思議的舉動。但這些舉動很難說是瘋狂,《從前,有個好萊塢》的人並沒有辦法瘋狂。他們只是不斷地練習練習,或試著接受各種命運所增添之台詞,然而在某一瞬間,你好像突然通曉了一切,完成了一次無與倫比的演出,就像最後拿著噴火槍狂噴一樣。
Thumbnail
綜觀以上「美學、精神、情感」的啟示以及「電影院體驗」的兩大面向,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無疑能成為日前引起非議的言論的最佳辯證,以此部作品來印證導演對於電影始終如一的堅持,同時在科技日益推進造成觀影習慣改變、以及「系列大作」日漸推擠著藝術電影生存空間的困境之中,仍能保護著自身對於電影藝術的信仰。
Thumbnail
在這社會上,究竟有多少女性必須為了一個位置,將自己的腿張開?很多時候當你指出這件事,就會有更多批評的聲浪說你這是「女性主義過盛」與「女權主義者」,他們說現在這個社會是平等的社會了,如果有這些事,肯定是你情我願,怎麼會是被逼迫的呢?而且說到底,你也得到了些什麼,不是嗎?
Thumbnail
觀眾在被娛樂的同時,還能感動又惆悵、一路邊哭邊笑的原因,要歸因於編劇與導演處理幾位重要元老角色的慎重及尊重,以及投注的深厚情感。安排他們在勝利機會渺茫的終局之戰,對抗似乎已寫定的天命,使這些英雄更接近無奈無助的凡人,產生的勇氣也更為偉大——他們挺身而出並非對自己有任何信心,而是「非如此不可」的決心。
Thumbnail
有些人的創作是透過臨摹與再造:由過去藝術作品的細節中找尋靈感,重新組合與整裝,融入當代的意識、概念、技術,以及創作者自己的思想、意圖、幽默,製作出屬於新時代的個人之作。喬登.皮爾的《我們》就屬這類臨摹再造作品中的佼佼者。
Thumbnail
片中家裡,有一尊白底盤坐的佛像,安穩座落在書櫃正上方,看似格格不入,卻是整個故事核心的意象─出淤泥而不染的善良心性,入世於苦難看盡無常的鍛鍊、還有永遠的慈悲安詳和顏悅色。Cleo雖是男主人口中不合格的下人,但孩子們愛她,太太也需要她。默默無語的她是沒有分別心又永遠發光的燦爛太陽,總是給予溫暖和關愛。
Thumbnail
夾雜在煤礦工人與鎮暴警察之中,芭蕾顯得如此羸弱易碎,卻也異常地柔軟輕盈。舞動本該是一種身體本能。嬰兒從母體子宮跳出來再一路跳向墳墓,從出生到死亡,我們原本都應該舞動身體、踩著輕盈步伐一路往前。長大成人幾乎意味著失去自由使用身體的能力,並且在失去能力之前,首先失去的是勇氣。比利幫我們拾回舞動身體的勇氣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墜惡真相》全片長達兩個半小時,但格局非常簡單:這是一個命案嫌疑犯的辯護過程。從案發當天的現場側寫,到判決出爐結束,這故事非常「專心」;但能夠拿下一座(實至名歸的)金棕櫚獎,是因為在緊湊、毫不讓人不耐的巨大篇幅裡,它辦到了三件事:
Thumbnail
《偶然與想像》是一部能讓觀者找到不可思議悸動的電影。三個形趣各異的短篇,不只停留在尋常電影對情感經驗的號召,還進一步展開對「可能性」的呈現。如果可以用一個奇怪的方式來形容我對《偶然與想像》的理解:於我而言,這部電影是關於「世界上有一個人存在,然後這個人遇見另一個人,接著就出現了無限。」
Thumbnail
於今年台北電影節首映,且作為台灣代表之一入圍國際新導演競賽的《惡之畫》,是陳永錤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惡之畫》旨在探討作者、作品、觀者三者間的互動結構,導演初出茅廬就把劍鋒直指議論紛紛的社會議題:如果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出自窮凶惡極的罪人之手,我們該如何選擇我們觀看的立場?
Thumbnail
他們就像佛教裡面講的「無明」,被某些衝動與環境所限制,然後忽然之間會做出不可思議的舉動。但這些舉動很難說是瘋狂,《從前,有個好萊塢》的人並沒有辦法瘋狂。他們只是不斷地練習練習,或試著接受各種命運所增添之台詞,然而在某一瞬間,你好像突然通曉了一切,完成了一次無與倫比的演出,就像最後拿著噴火槍狂噴一樣。
Thumbnail
綜觀以上「美學、精神、情感」的啟示以及「電影院體驗」的兩大面向,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無疑能成為日前引起非議的言論的最佳辯證,以此部作品來印證導演對於電影始終如一的堅持,同時在科技日益推進造成觀影習慣改變、以及「系列大作」日漸推擠著藝術電影生存空間的困境之中,仍能保護著自身對於電影藝術的信仰。
Thumbnail
在這社會上,究竟有多少女性必須為了一個位置,將自己的腿張開?很多時候當你指出這件事,就會有更多批評的聲浪說你這是「女性主義過盛」與「女權主義者」,他們說現在這個社會是平等的社會了,如果有這些事,肯定是你情我願,怎麼會是被逼迫的呢?而且說到底,你也得到了些什麼,不是嗎?
Thumbnail
觀眾在被娛樂的同時,還能感動又惆悵、一路邊哭邊笑的原因,要歸因於編劇與導演處理幾位重要元老角色的慎重及尊重,以及投注的深厚情感。安排他們在勝利機會渺茫的終局之戰,對抗似乎已寫定的天命,使這些英雄更接近無奈無助的凡人,產生的勇氣也更為偉大——他們挺身而出並非對自己有任何信心,而是「非如此不可」的決心。
Thumbnail
有些人的創作是透過臨摹與再造:由過去藝術作品的細節中找尋靈感,重新組合與整裝,融入當代的意識、概念、技術,以及創作者自己的思想、意圖、幽默,製作出屬於新時代的個人之作。喬登.皮爾的《我們》就屬這類臨摹再造作品中的佼佼者。
Thumbnail
片中家裡,有一尊白底盤坐的佛像,安穩座落在書櫃正上方,看似格格不入,卻是整個故事核心的意象─出淤泥而不染的善良心性,入世於苦難看盡無常的鍛鍊、還有永遠的慈悲安詳和顏悅色。Cleo雖是男主人口中不合格的下人,但孩子們愛她,太太也需要她。默默無語的她是沒有分別心又永遠發光的燦爛太陽,總是給予溫暖和關愛。
Thumbnail
夾雜在煤礦工人與鎮暴警察之中,芭蕾顯得如此羸弱易碎,卻也異常地柔軟輕盈。舞動本該是一種身體本能。嬰兒從母體子宮跳出來再一路跳向墳墓,從出生到死亡,我們原本都應該舞動身體、踩著輕盈步伐一路往前。長大成人幾乎意味著失去自由使用身體的能力,並且在失去能力之前,首先失去的是勇氣。比利幫我們拾回舞動身體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