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來歲時,當時交往的情人帶我回父母家,一進房間,令我十分意外的是,平常嚷嚷不愛看書的情人,房間裡竟有一小書櫃的身心靈書籍,我就是在那時認識了克里希那穆提、奧修等靈性大師。
後來,那場戀情以慘痛悲劇收場,帶給我巨大衝擊,我彷彿陷入黑暗的冰河期,外表看似正常過日子,內在的時間卻冰封停滯,情感不再流動,眼裡看著世界,世界卻沒進到我心裡。儘管如此,靈性大師們的身心靈書籍,依然悄悄在冰層下撒了種籽,不知不覺地滋養著我的內心。兩年後,我在鎌倉葉祥明美術館望著一陣風吹動窗簾,冰封的心河突然流動了起來,種籽剎那開花。
那一瞬間的心情,就如《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中描寫的──
❝清晨慢慢來臨;東方的地平線出現了微弱的曙光。隨著光線越來越強,南十字星逐漸淡出。樹木的輪廓開始清晰可辨,青蛙安靜了下來,晨星則消失在逐漸明亮的光線中,新的一天已經展開。烏鴉的飛翔和人聲出現了,但那個清晨的恩賜仍然存在著。❞
最近閱讀這本書,我突然想到當時的心境,領悟到原來我冰封的內心之所以開始流動,是如克里希那穆提在日記中所寫的:「知道愛不是什麼,才知道什麼是愛。不要害怕否定這個詞。只有否定了一切不是愛的東西,慈悲才會出現。你的真相是什麼這件事太重要了,因為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這才是真正的慈悲。」
正因為如此,我很喜歡閱讀日記體的書籍,在看似日常的隨筆中,我的心靈得以和大師交流激盪,那些在白天日復一日忙碌行程中一閃而過的疑問,夜裡閱讀時,一一沉澱反思,比方說,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美》中提問沉思──
什麼是冥想?冥想會帶來什麼樣的轉化?
為什麼人類如此作惡多端、腐敗墮落、嫉妒怨恨?
❝什麼是神智清明?什麼是精神失常?誰是理性的,誰又是瘋狂的?政客有理性嗎?那些牧師們,他們瘋了嗎?那些執著於意識形態的人,他們的神志是正常的嗎?我們被他們掌控、模塑,任意擺弄,那我們是正常的嗎?❞
人類的心靈有可能永遠不受傷嗎?
如何真正地活著?怎麼樣才是真正地活著?
什麼才是真正的寂靜?如何寧靜自處,不受外界影響?
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如何從制約中跳脫出來?
宗教是牢籠嗎,還是通往自由與洞見之門?
什麼是神聖?
為什麼會產生衝突、悲傷和痛苦?
人跟人之間,如何真正交流,理解彼此?
愛是什麼?愛是一種執著嗎?愛是感官享樂嗎?愛是陪伴、溫情和友誼嗎?是照顧和信任嗎?是承擔責任嗎?是男女之間的歡愉嗎?是依戀和孤獨帶來的痛苦嗎?
為什麼知識無法終結暴力?在人和社會的轉化過程中,知識究竟扮演著什麼角色?
我們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生命存在著深度嗎?所有的關係都是膚淺的嗎?「我」是一種幻象嗎?
美是什麼?我們如何感知到這個大千世界的美?
……
這種種提問,在日常繁雜的瑣事與忙碌的工作縫隙中,多少都曾在你我的腦海中一閃而過,不論是青春年少,還是年屆中年,甚至邁入老年,我們對生命、對世界都有許許多多的疑惑,隨著年紀與閱歷,也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答案,但我更好奇大師怎麼想,閱讀《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彷彿旁觀大師與世界的對話,回頭反思自己──有些事我曾想過,但想得不夠深,有時則是想得太深太複雜,反而不夠簡單不夠本質……。
《生命之美》看似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但其實也是讀者重新閱讀自己生命的旅程──看著同樣的人間風景,你腦海中會閃過什麼念頭?你眼裡看著世界,但,世界可曾進到你心裡?你心裡是否裝滿了俗世的塵埃,不再明心見性,看不見大千世界之美,也看不見真相?
❝你要活在世上,但心卻要遠離塵世的一切。❞
──《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