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是在健身房上大課練習瑜伽,跟西方人引領的印式風潮吧。
身體的確是在練習中有了些柔軟度以及肌力,雖然需要臂力的烏鴉式至今也還是有很高的失敗率。對於能「飛躍」的門派也心嚮往之,只是一直沒有相應投入的努力。其間朋友跟推薦練習太極拳,但人還是比較急躁,心一想到那麼慢的拳就算了。
是在一次不太舒服的打坐課結束後,人有了些耳鳴、頭痛的現象,求醫診治也未查出有何不對,只能自己觀察、感受。這時開始接觸太極拳。
同時期,一次大課程的帶課老師請假,代課老師在「下犬式」時為我調整我的肩膀位置,我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長此以往的下犬式都是「聳肩」的﹗﹗因為拳架的心法之一是「鬆肩」,有了這個對照之後我就只練習太極了。也幸好瑜伽並不是練得紮實,否則身體要歸零unlearn就又是一段漫長的路。
練習太極後,站久會腰痠的毛病沒了,體檢時竟然還「長高」一公分﹗重要的是我喜歡隨時隨地不需要墊子就能練習的練習—即便是我在練習,也不見得看得出來的練習﹗「身體」在時空裡存在的質感就是不同了。
雖然也有偷懶時,但在鬆身配合呼吸時的緩慢動作中,聽到關節處的咔咔或指間的電流、雙手掌心相對時的磁力,心裡都會浮出感謝:某個情緒的結點開始鬆動了吧,是什麼情緒不重要,路通了它就能順流而去。能這麼地感受活著,感謝我的身體﹗
練習,還可以再慢一點…呼吸,還可以再勻一點…
(太極拳練養就慢,有幸跟隨過練拳時氣場強大的師父,師父練拳時的速度像是交響樂一般。因為和之前所學/教練說的不同,所以向師父請益才知道:練拳在「發」時就會快。不能只涵養,也需要練發勁。養著養著就能發了…養發平衡,身體的氣機才會舒暢。)
#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