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到峇里島做瑜伽的美好想像來自以下三個管道:
峇里島是位於南瑋8度的熱帶島嶼,全年溫暖,只有雨季和涼季之分,每年11月起至隔年4月雨季期間也是峇里島的淡季,機票和住宿都比較優惠,我待的五天內只有一天晚上下雨,半夜的時候忽地帶來一陣雨聲復而嘎然停止,隔天起來依舊是明麗的大晴天,天空格外清麗。我在烏布和烏魯瓦圖閒晃,路上約有八成人口是白人,亞洲面孔相對很少,各國料理應有盡有,物價約是台北的六折,提供很多的椰子水和新鮮果汁,而且對各種飲食習慣都有詳盡的標示。印尼主要的信仰是伊斯蘭教,而獨特的峇里島,則是以印度教為大宗,每個店家或是路途轉折處都奉有新鮮的花和焚香,豐富的植物環繞,每天有不同顏色的花朵盛開,人群間少有香水味,但總有花香和焚香幽微飄揚。
出發前我接受到的訊息對於當地人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一種多來自於瑜伽圈的心得,當地人非常友善單純;另一種則是對於瞞天喊價及詐騙偷竊的提醒。在烏布時我總是選擇清晨的第一堂課,陽光尚未驅散晨露,在有流水的小徑安步當車走向教室,沿路問好的人們無論膚色和語言,都是那麼透明的友善,我不是鼓勵在國外放下人身安全的戒心,但這樣純樸的連結,至今回想起來還是很美麗。
峇里島的觀光地位早已遠富盛名,是以當地人多能以英文溝通,第三天的時候,我赫然發現瑜伽會館裡,無論是授課的老師或是來上課的學生,多是外國人,亞洲人相對少,而當地人應該是沒有。環顧四周我才明白烏布及烏魯瓦圖基本上是因為度假的觀光客群聚而發展,當地人自然是扮演店員、服務生、房務員、司機等服務觀光客的角色,也許是我一心想著在眾神之島練習瑜伽是多麼靈性的事,當我享用著漂亮餐廳裡新鮮美味的蔬菜水果,卻沒有任何一位當地人在餐廳裡,說穿了瑜伽也許也是峇里島觀光服務的一部分,而我們享受的是資本主義建構的物質刺激。這個事實讓我有些侷促,難以說分明的衝突感,所幸遇見其中一位老師就是峇里島當地人,他在當地練習、受訓成為一位老師,而另一位葡萄牙籍老師亦是在烏布學習瑜伽後,留下來成為老師。撇除我個人對於峇里島過度烏托邦式的想像,無論如何峇里島還是聚集了喜歡這個地方的人,建構了很棒的瑜伽教室,合力營造出讓人嚮往的瑜伽集散地,我才得以拜訪當地,享受這一切美好的相遇。
回首這陽光艷麗的五天,充滿植物和花香的地方,我為自己對瑜伽的熱情和勇敢感動不已,這樣的情感再度回歸內在成為下一段旅程的勇氣,瑜伽,真的可以帶我認識更大的世界,而峇里島、烏布則是聚集了許許多多瑜伽人的勇氣和感動,才成為這麼一個獨特而動人的所在,能因為瑜伽踏上這美麗的眾神之島,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