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們抬頭仰望的這片星空,星星的光都是來自億萬年前所發出,實際上他們現在可能有些都已不在了嗎?
美麗的星空有時竟如真理一般,會點燃人沸騰的內心與思想。
中世紀晚期的歐洲,在教會統轄下的世界,便有一小群人相信『地動說』,認為地球和其它行星皆繞著太陽運轉,這與當時教會奉行的宇宙論『天動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皆繞地球而轉,相互違背,被視為『異端』,慘遭教會無人道的拷問與火刑。
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但因為懷抱夢想與信念,令他們奮不顧身推動地球轉動,承繼使命,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下文簡稱《地》)這套漫畫,講的就是這樣一群人的故事,他們為發現「地球事實上是繞著太陽在運轉」這件事感到驚奇且震撼不已,這與教會千年來信奉且推行的托勒密系統的天體運動學說相牴觸,他們追求真知的心靈,使他們不願臣服於威權強加的錯誤教導,嚴刑拷問下也不改初衷。
《地》這部漫畫構築在我們後來已經知道的事情上,那就是哥白尼在1543年(70歲)時提倡地動說,且地球繞著太陽公轉這件事,也已成為現代常識;然而,《地》卻不是在描述哥白尼這位主人翁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最後取得成功,而是聚焦在哥白尼地動說問世之前,就有群人相信地動說,為證實地動說默默努力付出,並因此遭受宗教迫害。
畫《地》這部漫畫的作者「魚豐」曾說,他一直以來在尋求結合暴力與知性為主題的題材,《地》的完成就是出自於這樣的創作契機。
也因此,魚豐在畫《地》這部漫畫時,就以審問官刑求異教徒的血淋淋畫面作為開頭。
作者魚豐憑藉《地》這部漫畫,於2022年6月獲得手塚治蟲文化獎漫畫大獎,並成為該獎史上最年輕得主,當時年僅24歲。
我非常好奇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境遇與學習歷程,形塑他這樣的思想與情懷,創造《地》這部燃沸人心的漫畫。
《地》整部漫畫徹頭徹尾沒有一位主角,與一般王道漫畫,主人翁打怪練功累積經驗愈來愈強的模式,截然不同,這是當你看《地》時,首先會遭遇的反傳統的衝擊。
再者,魚豐選擇平凡甚至性格有些缺陷的角色,做為敘事的發聲者,像是:12歲天資聰穎卻自大的少年、劍術精湛且溫柔善良卻自卑的代鬥士、智識過人卻毒舌而且自命不凡的修士、敢於冒險犯難又機靈卻視財如命的少女…等。
魚豐在創造角色上,選擇更貼近人性的普羅大眾去發揮,而不是有著完美人設的漫畫典型人物,這樣反而更能引起讀者共鳴,同時,呼應人們對真理的追求與真理的遞送這件事,是不分對象雨露均霑的。
此外,正如我前頭說過的,《地》這部漫畫構築在我們後來已知的某些事情上,加上魚豐不時交代時間的嬗遞,強化了《地》人物與歷史考究的真實性,使讀者身歷其境,一時真假難分。
儘管,魚豐後來表示這是部「虛構」的漫畫,但是他相信他對於當時哥白尼發表地動說之前的前人歷史的探索與想像,這很有可能才真正符合史實。
看《地》這部漫畫,可以不去細究歷史年代,不去分辨虛構或真實,純粹沉浸他帶給你的感動、樂趣與各種情緒。我們也不時期待,什麼時候哥白尼要出世重重打臉教會,然而,魚豐卻將這股醞釀已久的能量,最後收斂在一名青年偶然聽到的街談巷語,激使他產生新的疑問與想法。
「地動說」的研究歷經幾世代人的努力與犧牲,原以為最後研究成果能付梓,一舉讓腐敗的教會垮台,順利交棒哥白尼,卻在教會勢力的圍堵下,最後只傳達出一紙簡短的書信……不禁讓人覺得,
歷史的改變,往往是人類費了好大的勁,最後才前進那麼一點點。
然而,歷史改變的契機,我認為,正是來自於人類懂得「懷疑」與「思考」,這才賦予了改變的可能性。
在《地》這部漫畫裡,能感受到因為地動說而受到宗教迫害的人滿滿的傷痕,這些歷史的傷痕需要被看見,與此同時,身為人那股內心被燃起的追求真知的信念,不能被澆熄。一個人的韌性,便源自他的信念。
在《地》這部漫畫裡,談到關於美,知性,愛…等世間最美好的詞彙,然而,要尋見這樣美麗的花朵,她們卻綻放在人性殘酷的荒野。
在那片人性殘酷的荒野上,有著父親出賣兒子、民眾圍觀觀賞火刑、百姓相互監視舉報、審問官隨意誣陷他人、修士追求知識慘遭奪眼、研究論文被導師搶走掛名…等的事。世界彷彿在充滿各種矛盾下才得以轉動,在黑暗的夜才看得見最美的星光,在痛苦的時代,夢想與希望才讓人如此深深盼望。
在痛苦的追尋裡,魚豐不說那份做為人的追求是感性,也不說是理性,而是『知性』!
知性,並不是全然指對知識的領悟程度,它出自人類對未知的好奇、想像,止不住的追尋,甚至給我的感覺更多是「感受美的心靈」。
為什麼這份「知性」值得追求與擁有呢?
我覺得知性是人類豐富心靈的一把鑰匙,一扇門,是對內在不斷追求與省思的提昇。
那樣的人,渴求知識與學問,卻不被所知給囿限和自大,他們為大自然的奧妙與和諧之美感到欣喜與快樂,對世間萬物有情,在造物主面前謙卑,而且胸襟廣闊能包容不同的聲音和意見。在紛亂雜沓的時代,能不被事物的表面和虛偽給迷惑,能定睛在事物真正的核心與本質上。
有時候在尋求知的路上,我們會碰到世俗的成見、社會輿論或周遭出現的事證都不支持你,甚至打壓你,但你卻更想要順從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我想,《地》裡受迫害的一群人,如果當時不是順從自己的內心,而是迎合教會的規範與教導,通往地動說的路將更遙遠。
我們總渴望從外界事物、科學證據、專業權威,得到各種判斷的依據與支持的立基,遂忽略自己的直覺與真心感受,而遺忘我們的心本來就具有的能量。我想,若不是發自內心的渴望,一味的迴避,最後踏上社會為你準備好的路,是永遠到不了感動自己的地方。
在現今一個喧囂的時代,充滿各種多元的聲音,真假訊息充斥,所謂的專家學者的意見,如菜市場叫賣漫天價響,其實我們所依賴的準則,不過如此多變,易碎而且廉價。
何況,我們很多時候是站在我們有限的所知去審度一件事,往往對一件事容易產生誤判,或在物換星移之下,對一件事的對錯有了不同的標準,變成昨是今非;就像中世紀的歐洲還不明瞭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盲目服從宗教神學的教導,將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奉為定論。
對比《地》裡教會秘密審查眾人言論思想、迫害異端,我們所處的現代似乎言論自由,思想百家鳴放,可是社群媒體無不存在審查機制,民間亦有事實查核機構一類設立,以為世事真假對錯自有準繩,然而到頭來,仍是為利益者服事。除此之外,社會輿論的同溫層,更將我們引入各種俗套與窠臼,讓我們的發言像第一次開口,從未真正說過話一樣。
回顧中世紀歐洲教會,嚴刑拷問審判異己,不禁問,我們已走出過去一言堂的恐怖陰影了嗎?
美麗的星空有時如真理一般,會點燃人沸騰的內心與思想。然而,所謂「真理」、「自由」、「信念」、「信仰」這類美好的漣漪詞,並非任何一方的專利,星光照耀好人,也照耀壞人。
就像《地》裡的審問官,克盡職責的抓捕異端,對他來說,敬畏感謝上帝,貫徹教會的教導與持守信仰,打擊破壞教會權威的異端,就是他通往天國必要的途徑,是他追求的真理與道路。
在審問官將一個個異端送上死刑台,最後淪落眾叛親離的下場時,他恍然大悟,難道自己才是這個故事徹頭徹尾的反派?
不禁令人啞然。
也不禁感嘆,這世界可能並不存在所謂善惡對錯,一切只是各自擁護的價值觀不同,激發彼此的對立與衝突。
教會審問官和推動地動說的一行人,雙方都選擇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並實行自己的信念,然而為什麼我們會認為,地動說才是對的,對的事卻一直被打壓,而教會是腐敗暴力的?
難道在我們選擇相信什麼事的對象上,存在對與錯?
可是,對錯不是建立在有限的所知上,無法被下定論?
那麼造成傷痕的,究竟是什麼呢?
過去,中世紀的教會走向腐敗,上帝的真理逐漸被隱沒在扭曲的教義與醜陋的人性之中,在追求知的這條路上,我們自己把路愈走愈窄,可它原本要人學習的,應該是開闊包容的胸懷啊!
被星星點燃的,有宗教的狂熱,也有追求知的熱血。
我們或許不了解,我們被什麼所傷,但求在人生的戰鬥裡總能全力以赴,轉動自己的世界。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作者:魚豐
冊數:全8集
台灣出版日期:2023年8月 (單本出版發售:2022年7月~2023年7月)
台灣出版社:尖端
《地》(套書)自去年(2023)8月在台首次出版後,於今年(2024)6月已出版第6刷,銷售成績表現亮眼。
作者魚豐憑藉《地》這部漫畫,於2022年6月獲得手塚治蟲文化獎漫畫大獎,並成為該獎史上最年輕得主,當時年僅24歲。
同一時間,日本動畫公司MADHOUSE亦宣布《地》動畫化的消息,放映時間尚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