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問孔子,國家應該怎麼治理。
孔子回答:近處的人喜悅了,遠方的人自然就來歸附了。」
「現在的客戶滿意了,遠方的客戶自己就來了,
也就是要把資源全部優先投入在現有客戶,正在服務的客戶身上。」
「孔子開學校也是這個態度。孔子開學校招學生,理念就是,
來的都是客,人走茶就涼,來就接著,要走也不去追。」
這則關於「近悅遠來」的討論,來自華杉老師的儒家思想課[1],
引發我對帶學生做研究的心態的思考。
如果是兩年前,一個學生沒有什麼進度,
我還會去關心一下學生是不是最近發生什麼事。
後來學生漸漸多了,我也就對那些拿得出成果的學生比較上心,
那些拿不出成果的學生,就讓它隨緣。
但總感覺這樣好像是一種偏心,或者感覺比較功利。
今天讀到華杉老師這一講,感覺很有啟發,
人走茶涼,我們也無需再追。
學生在開始做研究的時候,總有一個對自己很高的期待,
總覺得自己就是萬中選一有天份的那一個人。
但開始做研究一個月,就會立即被現實教訓,
就會深刻知道自己原本思考事情的方式有多尷尬,
表達的內容有多經不起推敲。
經驗多以後,我發現成功的學生,
真的都是能自我驅動,愈挫愈勇的人。
所以,時間其實是一個篩選器,
讓時間拉長,不太行的學生自然會離開,
而我也只需要把精力集中在,
每週拿得出成果,
問得出有意義問題的學生就行。
Reference
[1] 跟华杉学儒家思想 - 10 近悦远来 (一): 如何拥有极致的影响力? (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dA5eO3NDrGk8KP04Q9K2oxp9MRBzQ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