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以及作為答案的「我不知道」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反思、以及作為答案的「我不知道」〉2023-11-07


  就如同「批判」一詞在中文語境下容易讓人們快速聯想到批評與反叛,「反思」一詞在中文的使用上也往往被賦予了「自我檢討」、「反省」的意涵。從哲學使用的角度來說,這兩者雖然都隱含著某種主體的積極性,但卻可以是相對中性,沒有過多道德與社會意涵的。


  我們大致可以將「反思」理解為一種「二階的思想」,也就是一種以自身思想(或行為)作為其對象的思想。我們透過回憶等方式喚起曾經流過自身的那些思想,並對這些思想重新進行思考。


  在很多時候,我們的確可以透過這樣的思想行為注意到過去的思想(以及與那些思想相關的行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透過對這些思想與行動的檢視與評估,我們確實可以如日常意義中的「反思」那樣得到一些啟發並做出改善。


  但在另一些時候,反思帶來的那種「重新評價」的機會,也可能讓我們對當時的動機進行自我說服與自我強化,我們會在對行為的反思中,為那些當時可能不假思索便做出的行為賦予一種合理化的自我敘事。


  即便我們沒有欺騙他人或自我欺騙的意圖,基於人類理由化與完整化理解對象的本性,那些甚至是迷迷糊糊做出的決定,也往往會被朝一種可被接受的、理性甚至宏大的方向解釋。



  這解釋了為什麼兩年前《巨人》漫畫完結時,許多人不能接受艾連的那句「我不知道」。從旁人的角度、從追了十年作品的讀者的角度,人們需要一個「你為什麼做出如此決定」的答案,人們想要相信一個重大行動的背後需要有某個可理解的原因。但透過艾連之口,諫山創卻說不知道。


  但如果放下那種對人(作為「主體」意義的行為者)的不切實際期望,人(作為將行為落實的行為者)的這一「不知道」其實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當一個人的處境與性格讓他必須要同時作為「決定論」與「自由」的代言人時,他只能一直前進、一直戰鬥下去。當人相信自己必須「按照自己看到的未來做必然選擇」時,回頭去賦予行動的個體性理由便是荒謬的。


  承接諸多現象學思想的丹麥哲學家扎哈維(Dan Zahavi)認為,人的意識經驗的確原初地包含一種自我意識。但這樣的自我意識是「前反思」的。我們並非在行為或思考的當下隨時以一種二階的視角觀看並解讀著自己,相反地,主體的行為與主體那原初的與不可分的「屬我」特性,是我們後續有辦法進行反思的基礎。



  動畫版《巨人》的最後部分,不停地讓我聯想到《媽的多重宇宙》。它們都試圖描繪那個對有限認知的人類而言不可能被完美處理的問題--「當一個人已經看到"Everything",他會怎麼做」。


  當人過早地「知道」,卻未曾「親歷」那些本來應該要在屬我的經驗中一一被揭露的世界真相時,個體性的意義消散了,經驗的通常本性被破壞,「個體經驗」不再可能。這時,人的行為無論如何都是不可理解的,但作為故事主角,不可理解很可能會破壞讀者/觀眾體驗。


  它們的回答或許沒有太多明顯相近的地方,但大方向上、尤其是那作為故事的(人的)最後「突破口」卻驚人的相似。某種意義上,「情感」或許是面對這一過大問題,這一時代人所能給出的階段性解答、唯一可設想的「大爆炸」。


  但為何我們不會成為一個如曼哈頓博士那樣超然的存在?一個可能的答案或許是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並不超然的過去與現在,所以也將擁有那樣的未來。



  於是,世界還是照常運轉,人可以暫時喘息,但暫緩之後,我們還是需要面對宇宙透過「一切」與「永恆」,對我們有限的理性發起之不會止息的挑戰。





延伸閱讀:

〈自由、愛與希望--以艾連為核心聊聊《進擊的巨人》〉

〈Sisyphean Rock ’n Roll〉

〈大災變:末日追求與災後思考〉

〈去把未來發生/「人」會怎麼做〉

〈我不和你談論/黑白瑪麗〉

〈《記憶與救贖》讀書會(一):
種族滅絕與大屠殺在歷史理性中的不可能(不可以)〉

avatar-img
86會員
752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經濟轉型與西方教育與人權觀念的引進之下,在千禧年後陸續為人父母的新一代家長,一方面對於記憶中原生家庭帶來的童年缺失有所反思,希望能在與下一代相處時做出改變;另一方面,卻也在新的、科學化的、受更多國家介入與外界檢視的「親職專業」面前,感到無比的焦慮、沮喪與不確定。
  但實際體驗下來,目前遊戲在對戰以外的內容過於單薄。無論是開卡包還是「得卡挑戰」,都需要大量的CD恢復時間。同時,與電腦牌組對戰的PvE模式會贈送大量用以縮短等待時間的「開包沙漏」。蒐集玩家如果想要更快多開幾包,就變得不得不去玩對戰模式。前面提到的「對戰不是核心玩法」的設計理念也就很難站得住腳了。
  對安妮來說,這名老闆就像報導超級盃的那些體育記者一樣,其實是將「壞的結果」與「壞的決策」混為一談了。根據當時毫無起色的業績狀況,以及他們對於可替代人選的評估,決策會議上沒有人會認為那個決策是一個很糟糕的決策。事實上,如果相似的情況再次出現,理智上或許還是應該要做相同的決定。
  這組「人明明可以應該要停止依賴網路,卻又不敢脫離」的張力,點出了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專注力不足、沉迷手機與網路的不只是任何一個個人,而是整個當代社會。就像後面的章節會提到的,整個社會都存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並且,在當前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網購電商依賴著人們熬夜購物。
  如果我們可以回到1985--或者你兒時第一次接觸到《超級瑪利歐兄弟》的那一刻--我們每個人對於碰到磚塊會發生什麼事,都會完全一無所知。彈出金幣令人感到驚奇、彈出蘑菇更令人驚奇,當我們不管是有意去觸碰,還是不小心沒躲過而碰到蘑菇時,角色竟然變大了!這未免太驚奇、也太super了!
  他們的「對話」就只是輪流說話十分鐘,對方講了一段自己的事,然後會自己講一段自己的事。甚至,其中一次有個人談到自己的弟弟在一個月前過世了,對方卻連一句「很遺憾聽到這個噩耗」也沒有,而只是又輪到他,所以繼續說他自己的事。海利的結論是:如果只是為了輪流朗讀自己的臉書動態,兩人其實不必見面也可以。
  在經濟轉型與西方教育與人權觀念的引進之下,在千禧年後陸續為人父母的新一代家長,一方面對於記憶中原生家庭帶來的童年缺失有所反思,希望能在與下一代相處時做出改變;另一方面,卻也在新的、科學化的、受更多國家介入與外界檢視的「親職專業」面前,感到無比的焦慮、沮喪與不確定。
  但實際體驗下來,目前遊戲在對戰以外的內容過於單薄。無論是開卡包還是「得卡挑戰」,都需要大量的CD恢復時間。同時,與電腦牌組對戰的PvE模式會贈送大量用以縮短等待時間的「開包沙漏」。蒐集玩家如果想要更快多開幾包,就變得不得不去玩對戰模式。前面提到的「對戰不是核心玩法」的設計理念也就很難站得住腳了。
  對安妮來說,這名老闆就像報導超級盃的那些體育記者一樣,其實是將「壞的結果」與「壞的決策」混為一談了。根據當時毫無起色的業績狀況,以及他們對於可替代人選的評估,決策會議上沒有人會認為那個決策是一個很糟糕的決策。事實上,如果相似的情況再次出現,理智上或許還是應該要做相同的決定。
  這組「人明明可以應該要停止依賴網路,卻又不敢脫離」的張力,點出了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專注力不足、沉迷手機與網路的不只是任何一個個人,而是整個當代社會。就像後面的章節會提到的,整個社會都存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並且,在當前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網購電商依賴著人們熬夜購物。
  如果我們可以回到1985--或者你兒時第一次接觸到《超級瑪利歐兄弟》的那一刻--我們每個人對於碰到磚塊會發生什麼事,都會完全一無所知。彈出金幣令人感到驚奇、彈出蘑菇更令人驚奇,當我們不管是有意去觸碰,還是不小心沒躲過而碰到蘑菇時,角色竟然變大了!這未免太驚奇、也太super了!
  他們的「對話」就只是輪流說話十分鐘,對方講了一段自己的事,然後會自己講一段自己的事。甚至,其中一次有個人談到自己的弟弟在一個月前過世了,對方卻連一句「很遺憾聽到這個噩耗」也沒有,而只是又輪到他,所以繼續說他自己的事。海利的結論是:如果只是為了輪流朗讀自己的臉書動態,兩人其實不必見面也可以。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劇場版「進擊的巨人」完結篇 THE LAST ATTACK》於 1 月 3 日全台戲院同步上映。各位巨人迷準備好獻出心臟!去電影院和艾主席道別了嗎? 如果你喜歡《進擊的巨人》,那更要把握機會去觀賞大螢幕,感受地鳴帶來的震撼、看救世小隊如何和歷代九大巨人廝殺,別忘了等工作人員名單結束後的片尾片段唷!
莊子很明白的提出了:人類的不自由,最大來自於心。 人受限於框架中,以致看不清全局,自限自溺,痛苦憤恨。
調查巨人完結篇 《進擊的巨人》連載了11年7個月的歲月,終於在2021年4月份完結。人類慢慢揭開了巨人之謎。但在真相揭露後,發現面對的是更殘酷的現實與更困難的選擇。
連載11年的進擊的巨人在2021年4月9日風光完結。從第一季人類之敵出現,到第四季巨人翻轉為人類工具。作者諫山創並非單純想創造一個少年擊倒巨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訴讀者的是更為複雜的事情。我試圖以哲學,宿命論,後殖民等觀點剖析進擊的巨人。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曾經一度被他們所支配的恐怖...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劇場版「進擊的巨人」完結篇 THE LAST ATTACK》於 1 月 3 日全台戲院同步上映。各位巨人迷準備好獻出心臟!去電影院和艾主席道別了嗎? 如果你喜歡《進擊的巨人》,那更要把握機會去觀賞大螢幕,感受地鳴帶來的震撼、看救世小隊如何和歷代九大巨人廝殺,別忘了等工作人員名單結束後的片尾片段唷!
莊子很明白的提出了:人類的不自由,最大來自於心。 人受限於框架中,以致看不清全局,自限自溺,痛苦憤恨。
調查巨人完結篇 《進擊的巨人》連載了11年7個月的歲月,終於在2021年4月份完結。人類慢慢揭開了巨人之謎。但在真相揭露後,發現面對的是更殘酷的現實與更困難的選擇。
連載11年的進擊的巨人在2021年4月9日風光完結。從第一季人類之敵出現,到第四季巨人翻轉為人類工具。作者諫山創並非單純想創造一個少年擊倒巨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訴讀者的是更為複雜的事情。我試圖以哲學,宿命論,後殖民等觀點剖析進擊的巨人。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曾經一度被他們所支配的恐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Thumbnail
唯有親身體驗和實踐,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沒有經歷過的觀點,都只是複製而來的資訊,全盤相信或否定他人的觀點,都無法讓我們從中學習真正的知識。
Thumbnail
我懷疑,我常藉由思考和算計自己,來逃避自己、逃避一些更真實、與存在有關、生而為人該真誠面對的事情。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看見問題的光明面,而非聚焦在陰暗面, 問題沒有是非對錯,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方式去詮釋和理解, 它可以是自我挫折的那道坎,也可以是收獲與淬煉智慧的跳躍。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光是看到那還沒被理解的、感覺可以被理解的,我就恨不得立馬把那層魔法扯下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Thumbnail
唯有親身體驗和實踐,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沒有經歷過的觀點,都只是複製而來的資訊,全盤相信或否定他人的觀點,都無法讓我們從中學習真正的知識。
Thumbnail
我懷疑,我常藉由思考和算計自己,來逃避自己、逃避一些更真實、與存在有關、生而為人該真誠面對的事情。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看見問題的光明面,而非聚焦在陰暗面, 問題沒有是非對錯,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方式去詮釋和理解, 它可以是自我挫折的那道坎,也可以是收獲與淬煉智慧的跳躍。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光是看到那還沒被理解的、感覺可以被理解的,我就恨不得立馬把那層魔法扯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