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所

含有「美國研究所」共 4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雖然現在 GPT 等工具可以協助英文寫作,但我深刻體會到,寫出真正有深度的英文文章,還是依賴多年來的積累。回顧我的英文學習之路,從高中到如今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這一路上的點滴對我英文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分享我的學習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高中啟蒙:用實際需求推動英
Thumbnail
▋從美國博士生活理解文明與文化:台灣優勢到異鄉挑戰 作為台灣人,我在美國 Purdue University 攻讀統計學博士的經歷,讓我對「文化」和「文明」有了全新的體會。這樣的環境讓我逐漸意識到,台灣的生活中我們身為「漢人」的文化優勢不僅帶來資源和機會,還賦予我們「優勢群體」的視角。然而
Thumbnail
在美國創作者 Nick Milo 的 *Linking Your Thinking* 工作坊中,他提出了「連結就是思考(Linking is Thinking)」的概念,強調當你在筆記之間建立連結時,你的思維會產生「思想碰撞(Thought Collisions)」,進而深化理解。這讓我開始思考,如
Thumbnail
1. 過度依賴他人的解法,忽略自主探索與實踐: - 許多研究生在進行專題或研究時,傾向花大量時間搜尋「最佳解法」或仿效前人的經驗。然而,這些方法往往是為了他人的需求或特定情境設計,未必適用於自己。長期依賴外部的方案會讓學生缺乏主動性,無法培養自我探索的能力。真正適合自己的解法,需要透
Thumbnail
靠著偷看標準答案的醫生學不會如何診斷
對碩博士生來說,管理時間和工作效率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課題。然而,你是否也發現,無論工具如何進化、工作效率如何提升,我們的工作時間卻反而變得愈來愈長?羅振宇老師在《啟發俱樂部》中提出的觀點,正好揭示了這種現象的本質:**當生產工具愈進步,我們對它的依賴也就愈高,最終不知不覺地延長了工作時間。**
Thumbnail
最近我在一個知識討論的群組上,剛好討論到一件事,有點像,但好像不太一樣,但又似乎又很像。 群組中剛好討論到"完美主義"這件事,有些人對於消除瑕疵有強烈的欲求,於是便像永動機般停不下來。而我給予的建議是要把事情分割開來,要把注意力著重在效率的完善,而不是結果的完美,應該是完成更多的90分,而不是想辦法拿到一個100分。 雖然起點不同,但似乎導向相同的結果,或許在不知不覺下,有了什麼共同點? 當我們想再多做一點的時候,是否忽略了除了當下時間之外的事,休息!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只是有時在某個環節上忘了累,或許從98分到99分讓人很亢奮、或許只是記錄一下,就可以讓研究有更多靈感…雖然我還是對兩者給出了不同的結論,但是這個思考的過程讓我覺得很有趣。 關於群組中的討論,是追尋效率而不是單一結果,目的是讓效率更好。而你的狀況是覺得效率很好(一本萬利?🤪),值得投資更多時間在上面,但其實還是該找到一個平衡點,避免因此過度聚焦在單一工具上忽了的其他事物,失去原本洞察力或敏銳度。
GRE一戰 V157 Q166 AWA3.5 (快七年前的GRE心得文 從Medium轉po來方格子) 考場:高雄 求精外語 2017年10月底 背景:學測15級分 TOEFL 109全職考生 準備時間:約一個月 考試順序:QVQVQ 考前參考心得 yujungc 三戰 327 5.0
在碩博士的研究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 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在面對壓力或挑戰時,卻無法穩定發揮或交付成果。 這種情況,不只是因為缺乏學校傳授的知識,而是少了「在實戰中發揮技能」的訓練。 我從 Matt Beane 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Thumbnail
自從2017年7月來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今年2024年,正是我在美國的第七個年頭。這段求學之路,尤其在普渡大學的五年博士階段,讓我在統計學和機器學習領域中不斷成長和反思。 ▌2017-2022:普渡大學的博士旅程 這五年,我在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的普渡大學統計系攻讀博士學位。我的研
Thumbnail
在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裡,托程光教授的福,我有了許多帶學生的機會。至今,我已經指導了 15 名學生,透過這些經驗,我逐漸了解到不同學生的特質與表現。每位學生來到我們實驗室,目的大多是為了做研究並獲得推薦信,申請美國的碩士或博士課程。完成一個完整的研究工作,對他們來
Thumbnail
碩博士生常常面臨著繁重的研究任務,從文獻收集、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步驟都需要長期規劃。然而,將長期目標分解為可以實踐的步驟卻是一大挑戰。透過「季目標」,你可以有效平衡短期和長期的研究計畫,穩步推進你的學術成就。 ▋季目標的核心意義 季目標可以被視為連接長期學術目標和每週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