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看奇士勞斯基「藍白紅三部曲」時,我還沒有讀影評的習慣。當時覺得電影之於我是很個人、甚至私密的,尤其看藝術電影。我深深著迷於那種看完之後說不清的似懂非懂、心領神會,在日記裡塗寫些空泛美麗的詞藻和感觸,彷彿那就是詩意和藝術。他人的分析評論、導演的拍攝想法,對年輕的我而言一點也不重要,電影無須解釋,我只願感受。
或許是後來的人文社會學科訓練改變了我,或者長大之後愈發將注意力從自身轉向他人,電影與我的關係開始不同,成為與外在世界連結的重要存在,觀影時也多了更多理性思考。然而,重看「藍白紅三部曲」,似曾相似、朦朦朧朧之際,曾經對電影那麼純粹的喜愛再度清晰浮現,十年前後的自己交疊於廣袤時空,沉浸於畫面上浪漫的光影色調,不是配樂而是劇情的磅礡樂音,以及勾起靈魂深處共鳴的,人與人、人與世界微妙的牽連與變幻。
三部曲中我最喜歡的幾對關係,在《藍色》裡是朱莉和樓下房客露西。她們的相遇,源於車禍失去丈夫和女兒的朱莉悲痛得只想捨去一切羈絆,對人際交往淡漠,因而不願加入其他鄰居,連署趕走性工作者露西。露西卻因此和朱莉產生了親近,如女兒直直走進她房間仰望清亮湛藍的吊燈,如愛人在泳池畔擁抱她的顫抖,如貓咪為她掃去屋裡的整窩老鼠。露西在《藍色》裡只是配角之一,卻是讓心死的朱莉再次感受到依賴與羈絆的第一個人。
而在《白色》裡,是卡洛和好友米可埃。原本只應是在巴黎地鐵站擦身而過的陌生人,卻因為一小段用梳子吹奏的波蘭曲調,成為彼此生命中的貴人和重要夥伴。米可埃將落魄的卡洛裝進行李箱,協助他順利回到波蘭;卡洛在米可埃生無可戀、想一死了之的時候,用一發空包彈驚醒了他。而後卡洛的事業蒸蒸日上,將米可埃也列入大股東;當卡洛計畫詐死,米可埃什麼都不過問地包辦了一切。從素昧平生到兄弟般的信任,這段情誼成為《白色》裡最動人的旋律。
到了《紅色》,則是兩位主角范倫堤娜和退休法官。一個懷抱理想主義式的善良熱情,一個對人性有通透而悲觀的理解,意外相識的他們針鋒相對,卻也被對方的頑固和質疑擊中內心,漸漸動搖了彼此,碰撞出溫暖火花。依照三部曲的安排和發展,可以感覺出這些微小奇妙的萍水相逢、人間牽動,從旁枝末節到主要情節,變得愈來愈關鍵,足以間接甚至直接影響人的生死機運,卻也愈來愈不神祕,彷彿這些偶然早已刻在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裡,更像必然。
當經典重現,經典從未改變,變動的只能是觀影的我們自己。於是這一次,我有意識地捕捉、思索著《藍色》《白色》《紅色》對應的自由、平等、博愛,也因此感覺它們在其中從來不是各自獨立的主題,而是如同藍白紅三色光影在每一部裡交互輝映,編織成完整的三部曲。
《藍色》探討自由,但整部電影充滿壓抑、封閉與羈絆,更像在表達自由的不可得。朱莉即使切斷與他人和世界的來往,放棄愛恨,不再擁有,不再回憶,依然無法躲過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無從抵達自由。而當結尾奏起謎底般神聖莊嚴的音樂,曲中高聲歌頌的,竟是愛的偉大:
「當我說著天使語言,若沒有愛,也只是鳴響的鐘,或鏗鏘的鈸。若我擁有預言能力,亦能推敲奧秘的科學,所有的知識,即使擁有能移山倒海的信仰,但若沒有愛,我一無所有。」
若要說自由與愛的連動,自由無拘無束,愛情千絲萬縷,兩者終究存在難以化解的矛盾。因此這裡的「愛」,比起愛情、應該更接近博愛,如同最後讓朱莉釋放、自由的,是當她決定將丈夫的房子和姓氏留給情婦和未出世的嬰孩,是當她願意以自己的方式,繼續譜寫那首獻給歐洲共同體的交響樂。
《白色》詮釋平等,然而法庭上異鄉人的失語,婚姻裡性愛美醜的落差,社會中金錢地位的階級分明,在在都是不平等。即使結局翻轉了卡洛和前妻多明妮嘉的愛情權力關係,也彷彿暗示這是人所能企及最接近平等的狀態了,卻也是在《白色》裡,我看見了真正碰觸到自由的時刻──
那是當卡洛對米可埃開了一槍空包彈,原本求死的米可埃再也不想死了。而後,兩人拎著啤酒在冰天雪地奔跑、尖叫、滑倒,米可埃躺在白茫茫的大地上笑了:「我現在的感覺像剛考完高中會考。」卡洛看著他,露出難得單純的笑容:「我也是。」
或許唯有在離死亡如此接近、卻又活過來的那一瞬,人能感受到自由。其實卡洛從行李箱脫身的那一刻,詐死的死亡證明成立的那一刻,也都擁有這樣純然的自由,只是對多明妮嘉的強烈愛恨絆住了他。但也正因為他炙熱的情感,追求翻轉與平等的深刻渴望,卡洛成為三部曲當中,最擁有自由意志,將命運緊握在自己手中的主角。
《紅色》圍繞著博愛,而范倫堤娜就是博愛在人間行走的模樣,任憑風雨飄搖,她如巨幅看板嫣紅溫暖依舊,法官的剛正冷冽,人性的陰暗卑鄙,甚至命運的喜怒無常,來到她面前都要生出希望。《藍色》並不自由,《白色》也不平等,唯獨《紅色》的博愛真實而溫柔,奇士勞斯基打從心底相信的,就是博愛了吧。這也深刻呼應了他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陌生人之間不知所以然的連結與牽動,命運或偶然或必然,身在其中,唯有以善意慷慨接納。
觀看「藍白紅三部曲」,可以放大視聽感官捕捉充滿美學的創作細節,也可以任由心神漂泊於世間的機緣命運流轉。再加上奇士勞斯基身為波蘭導演,身為一個有信仰的人,深情賦予了自由、平等、博愛超脫俗世政治,而更貼近靈魂、命運、生死的內涵,終成就藝術電影史上的不朽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