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臺灣創作者,我想說的是(1)

更新於 2024/09/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嚴格來說,我以前根本不懂「創作者」是什麼。直到2010年到台北跟夥伴一起參加創意市集,我才算真正開始踏上這條不歸路。
我不太做自我介紹,但,為了這個新系列,我想還是稍微介紹一下好了。
我的人生,大概可以把2010年作為分水嶺,有點像是西元前後的概念。2010前是沒太多自我意識的就學、當兵階段,也不是完全沒有,就是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在幹嘛。2010之後開始擺台北的創意市集,開始看夥伴及其他人是怎麼創作,怎樣發揮創意的,一開始也像實習生,後來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從擺攤,百貨專櫃,進駐文化園區,到開店,一路人生跌跌撞撞,直到現在。
關於創作者,我想說的實在有太多太多,這個題目未免太大,我想我就拆分成好多個小小題,把這些想說的(不管是抱怨或者感想),慢慢地透過這系列來聊聊吧。
首先我想說:
任何人都是創作者,只是看你把自己定義成什麼?
社會會給你一些壓力,經濟也會給你一些壓力,如果你想變成大家都想變成的那種人,或者選一條相對好走的路,那麼這就註定你某種程度拋棄了,身為創作者的天賦或者才華之類的東西。
我沒有要批判,每個人都有他/她選擇道路的權利,我只是要強調,請不要把創作者跟普通人分得太開,創作者也是普通人,普通人也可以變成創作者,這就只是看事情角度的不同,還有選擇生活道路的方式不同罷了。
我自己對台灣文化創意其實有過定義的,那就是:
每個人的生活都會累積,那這些人文生活累積成為的模樣,就是台灣的文化創意的模樣。
上面這樣講或許有點難懂。這樣說好了,如果一個人開小吃攤販維生,那麼他就形成台灣社會街道上的人文風景,他其實完全可以決定自己的小吃攤要長什麼樣子、要賣什麼東西、食物名稱是什麼,那這就是文化創意產生的地方,因為他可以很有創意的,去長出小吃攤的樣子,靠的其實是對自己人生的想像力。
想像力很重要。
創作者之所以叫創作者,那麼「創作」是必須的。我不覺得陶瓷工廠裡面那些師傅重複製作的東西,就不是創作,那的確是創作,只是可能缺乏了一些想像力。其實台灣人對自己的生活,要是都多了那麼一點想像力,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有趣,街景也是。
富有想像力的創作者,雖然經濟上不一定富裕,但心靈上一定富足。
這第一篇,就先讓我用小小的雞湯做結尾吧。
大家加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1K會員
758內容數
這棟大樓似乎有著各形各色、各種不同的「房間」?身為Justininder,你忽然興起那種想要一一探索的好奇。喂⋯⋯不會吧,這、這未免也太刺激⋯⋯微微的不安油然而生,卻又無法遏止,那潛藏在心底的原始渴望。你,並不寂寞,我們一定是共享了什麼,才會在這裡出沒。雖然還有點害羞,但既然夜幕早已落下,就一起來玩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ustinin♂er 的其他內容
我們都渴望被愛/但卻都愛成自私/我們都嚮往神性/但我們都只是凡人
自從戒掉FB之後,我進入了一個生活實驗。當然要先提醒,並不是想推銷什麼,這有可能完全只適合我個人。這個實驗就是,到底人際關係縮減到怎樣的程度,會讓我感覺到不舒服?
城裡的人開始瘋狂討論殺人魔的一切,政府則希望新聞盡量淡化報導,但坊間以訛傳訛的殺人魔描述就變得更加驚悚,恐慌的市民們開始責怪政府為什麼沒有早點讓大家知道,那殺人魔有多麽變態危險,甚至開始陰謀論都是駕血馬車的男人,才把殺人魔引來城裡的,有市民試圖朝他扔石頭,還有人在醫院外牆噴漆大大的「叛徒」二字。
他是一個接案的撰稿人,寫些什麼稿件,完全要視接到的什麼案子而定,如果是政治性傾向藍的稿子,那麼就得要戴著海洋色鏡片去觀看這個世界,並不是假裝自己掛一副酷酷的墨鏡那種戴上,而是真正的認知:那就是我所看出去的世界。
就算是沒什麼交集,在一個屋簷下還是可以好好生活下去。我們常常都我做我的他做他的,我們也不一定能全然理解對方在幹嘛,就算盡力傾聽也難免顯得敷衍;因為,那就是他愛的而不是我愛的東西嘛。
這種事情,若不是當事者對當事者解決,而選擇公諸於世,我想真相是什麼,通常會變得凌亂模糊。而且,究竟是誰在刷誰的存在感,已經很難確定。我其實不太相信在鏡頭前面,誰還能攤開真心,何況本來就帶著面具在過生活?
我們都渴望被愛/但卻都愛成自私/我們都嚮往神性/但我們都只是凡人
自從戒掉FB之後,我進入了一個生活實驗。當然要先提醒,並不是想推銷什麼,這有可能完全只適合我個人。這個實驗就是,到底人際關係縮減到怎樣的程度,會讓我感覺到不舒服?
城裡的人開始瘋狂討論殺人魔的一切,政府則希望新聞盡量淡化報導,但坊間以訛傳訛的殺人魔描述就變得更加驚悚,恐慌的市民們開始責怪政府為什麼沒有早點讓大家知道,那殺人魔有多麽變態危險,甚至開始陰謀論都是駕血馬車的男人,才把殺人魔引來城裡的,有市民試圖朝他扔石頭,還有人在醫院外牆噴漆大大的「叛徒」二字。
他是一個接案的撰稿人,寫些什麼稿件,完全要視接到的什麼案子而定,如果是政治性傾向藍的稿子,那麼就得要戴著海洋色鏡片去觀看這個世界,並不是假裝自己掛一副酷酷的墨鏡那種戴上,而是真正的認知:那就是我所看出去的世界。
就算是沒什麼交集,在一個屋簷下還是可以好好生活下去。我們常常都我做我的他做他的,我們也不一定能全然理解對方在幹嘛,就算盡力傾聽也難免顯得敷衍;因為,那就是他愛的而不是我愛的東西嘛。
這種事情,若不是當事者對當事者解決,而選擇公諸於世,我想真相是什麼,通常會變得凌亂模糊。而且,究竟是誰在刷誰的存在感,已經很難確定。我其實不太相信在鏡頭前面,誰還能攤開真心,何況本來就帶著面具在過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自從接觸設計科系後,我窺見某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2024/11/24,離邁入2025僅一個月的時間。就一位平凡大學生的眼界,台灣,這個"基地",生活在此的人有一些描述詞,如:痛苦、自殺、重複、上班、工作、偷懶、讀書、無聊、賺錢、房價、低薪、職業、考試、政治、人際關係、失敗、邊緣、人格塑造、學歷、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作者在網路平臺上創作的十年歷程,聚焦於對創作自由的思考。作者探討了近期臺灣小說發表平臺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新興作家的影響,表達了對過去創作環境的懷念,並質疑當前創作是否還真正享有自由。透過個人經驗,作者呼籲重視真正的創意與文化價值,不僅僅是商業考量。希望能夠鼓勵更多人尊重與推廣多元的創作聲音。
這是我創作心路歷程的起點,還有一些我的心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P.S.:一篇文章投稿三個活動是不是太貪心了點啊?(囧)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我曾憧憬過奇幻。在我擁有自己的奇幻世界後,我想將它們呈現出來。我想說故事。將虛構之物引導至現實,是我的使命──這是我一開始的答案。 想要成名也好,想要發洩也好,想要表現自我也好……所有慾望,都是為了自己。私心,是我們創作的起點。 剛開始,我們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而創作。 這不是影評,因為我還沒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Thumbnail
對於創作的核心理念,作者深入探討並分享了對於文學創作的獨特見解,並分享了在誠品書店尋找靈感的過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自從接觸設計科系後,我窺見某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2024/11/24,離邁入2025僅一個月的時間。就一位平凡大學生的眼界,台灣,這個"基地",生活在此的人有一些描述詞,如:痛苦、自殺、重複、上班、工作、偷懶、讀書、無聊、賺錢、房價、低薪、職業、考試、政治、人際關係、失敗、邊緣、人格塑造、學歷、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作者在網路平臺上創作的十年歷程,聚焦於對創作自由的思考。作者探討了近期臺灣小說發表平臺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新興作家的影響,表達了對過去創作環境的懷念,並質疑當前創作是否還真正享有自由。透過個人經驗,作者呼籲重視真正的創意與文化價值,不僅僅是商業考量。希望能夠鼓勵更多人尊重與推廣多元的創作聲音。
這是我創作心路歷程的起點,還有一些我的心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P.S.:一篇文章投稿三個活動是不是太貪心了點啊?(囧)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我曾憧憬過奇幻。在我擁有自己的奇幻世界後,我想將它們呈現出來。我想說故事。將虛構之物引導至現實,是我的使命──這是我一開始的答案。 想要成名也好,想要發洩也好,想要表現自我也好……所有慾望,都是為了自己。私心,是我們創作的起點。 剛開始,我們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而創作。 這不是影評,因為我還沒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Thumbnail
對於創作的核心理念,作者深入探討並分享了對於文學創作的獨特見解,並分享了在誠品書店尋找靈感的過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