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特攻隊2》首映那天,朋友突然在播放兩分鐘後轉頭問我:「欸欸,我還以為正片開始了?」如果你也和他一樣滿心期待英雄風采,卻忘記皮克斯(Pixar)以獨立動畫開頭的慣例,也會對突如其來的中國風《包子》(Bao)感到困惑。
比起「買大送小」,或是當作被騙進來看也好,皮克斯的獨立
動畫短片一向能引起觀眾熱議,本片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對於華人社會的我們來說,題材想必是更加有感,關於親子間溫柔卻又霸道的愛。
溫柔卻又霸道的愛
一日早晨,一顆華人女性親手捏的包子突然有了生命,於是她便成了「母親」。
《包子》是一部無對白的動畫作品,然而在淡淡的配樂中,我們卻可以清楚聽見母親的心聲:無論是準備豐盛餐點「吃飽沒?」的問候,或是每天紀錄孩子「長高啦!」的喜悅,都再再傳達著「不善以言詞表達情感」的華人家長特質。
然而,小包子漸漸長大。在她深怕包子被其他人欺負的同時,包子卻嚮往著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外面充滿跳戰的新世界。母親憂心忡忡、甚至緊繃的情緒,在包子宣布結婚、離家的那天拉到了的最高點。
當母親知道孩子即將離去,再也無法留下的那刻,她選擇將「孩子」一口吞下肚裡——有些駭人的畫面,卻如實反應「空巢的母親」恨不得把孩子變回寶寶塞回肚子中的情緒——親情,原來有這麼可怕而霸道的一面嗎?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霸道,來自「佔有」的心態。
人與人的相處總有些常見問題,在家庭問題中,追根究柢,即便有許多不同、大大小小的衝突點,但我認為可以被歸納在「獨立」這個基本的問題上。
孩子想要有決定自己生活的自由,然而父母想要保護子女免於成人世界的危險。
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在《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中分析了「愛的矛盾」之處。他認為親情的矛盾點在於「獨立」與「依賴」間的緊張情緒上:
「在孩子生長的初期,我們處理他們生活上的大小事,遠比孩子自理的部分還多,尤其是嬰兒,一切事情都是由父母親或照護者一手包辦。」然而,漸漸地,其實也正是「家長的任務」,我們的孩子必須從一個最需要愛的依附者,變成一個與家長有距離且分開的獨立個體。
嬰兒期與親密感結合在一起 —— 我們抱緊自己的嬰孩,無論是身體上或心裡上。
成為成人的孩子則是(也應該)以外國人來看待 — — 因為他們是居住在未來的人。
但如何擺脫「佔有」,絕不是知道「不要如此」就能「做到」,而是要尋找「正確的心法」。
如何生而不有?家庭作為生態系統的觀點
以一個老師的觀察,我發現有許多家長茶餘飯後,彼此最愛聊的話題,就是自己的孩子最近新學會了什麼?考試考得多好?上哪所好學校?而那語氣就像是自己成為了那所學校的學生一般自豪。
就像本片裡,導演借用「包子」作為「孩子是家長手藝的成果」的隱喻(參考文末連結),當我們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創作」、自己揉捏出的作品,那麼孩子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被賦予主體性」的獨立個體。
但倘若,我們將「家」視為支持孩子成長的生態系統,一個「成長的花園」,觀點將有所不同。家庭將成為一個健全、容易適應的生態環境,提供肥沃、穩定、且安全的機會,讓種子發芽,綻放在落地時,就已註定樣貌與香味的花朵。
當孩子能自主、有機地創造出各式各樣、不可預期的成年未來時,父母與孩子之間,就不再是佔有與被佔有,而是支持成長,獨立自主的關係。
我想,這即是《包子》帶給華人社會最深的寓意:比起中華一番的大廚,請成為一名支持孩子成長的園丁。
如果閱讀這篇文章「讓你有所啟發,請按下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相同的文章!
更多我的影評刊載在家安老師的放映後教室中,歡迎穩定追蹤
參考連結:石之予導演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