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是在回顧自己擔任一年管幹後,從中得到什麼經驗可供未來借鏡,避免自己將來再度犯下相同的過錯,或是留意當相似的情況再次發生的時候,該如何進退得宜的處世之道。
為何執著於管幹
關於自己執著當管幹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自己最初當替代役時的心態:
既然當替代役已經無可避免,何不讓這段期間獲得最大化的效用呢?
因此希望自己除了從日常勤務中獲得知識與實務經驗外,也能善用下班以及休假期間去充分的做學習。
在追求最大效用的心態下,執著於管幹最重要的核心因素是:
個人把主動追求擔任管理職並承擔責任,當作是磨練自己的一種方式。
主要也是:
趁著替代役期間,讓自己對實務上的管理有些概念,順便累積一些管理實務經驗,為自己未來有可能擔任管理職做準備。
另一個自己也看得滿重的原因-經濟因素。比起一般替代役那只夠生活的卑微薪水,當管幹雖然需要承擔更多責任,薪水相對也會高一些。這筆錢不論是用來投資自己、理財規劃或是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確保自己退伍後,在轉入職場前有些家底可以度日,維持短暫的經濟獨立,減輕家裡的負擔。
以上就是個人執著於管幹的主要原因,接下來將分享這一年當管理幹部的心路歷程。
為難的夾心層
對於管理幹部而言,有時候我們的處境很微妙(又或者說很尷尬?),下面有替代役,上面有管理人警長以及副警長,兩者抱持的期望都不太一樣。
印象深刻的一次,有一項福利是我們定期做公益活動,之後可以換假使用,但在替代役中有82前跟83後之分,由於83後比82前少服役半年,導致雙方工作量不同,能換得的假期卻是相同的,因此有人打抱不平,希望能調整制度,讓82前能多爭取一些假。
當初個人認為現狀不可行,因此據理力爭,希望提出的人知難而退。但礙於提出的都是比我早入伍的學長,他們認為管幹就是應該要「幫役男爭取福利」,也認為說「沒有嘗試著去爭取過,怎麼知道行不行?」的態度,如果說服不了我,他們就打算直接「越級」向管理人反應他們的訴求。
百般無奈下,我最終妥協,答應去幫忙爭取看看,但前提是必須給我一套強而有力的說辭去說服管理人,以及假設自己是管理人的身份下,要對於我提出的問題有一份合理的解釋。
沙盤推演完畢後,當我跟管理人提出公益活動換假的疑問,然後端出一套備好的解決方案,然後,不意外的,就被洗臉了。管理人認為管幹要做的就是讓替代役「在既定的框架內把事情做好」,而不是試圖想改變遊戲規則,爭取一些有的沒的。
當時不知道,改變換假的制度不是管理人說得算,而是要經過開會,由人事主任以及官長批准後,再送交到高分檢批準。中間的過程滿冗長的,對管理人來說,也不想為了替代役的小事動到高層,改變推行好幾年來的制度。
言歸正傳,被認為我這管幹失職之餘,因為自己也是82年次,也被認為包藏私心在裡頭(這個原因一直到退伍前夕才知道,被誤會了將近半年),整件事情最後是在管理人點名時,直接當場宣布表示假是不能動的,我們只能從工作量下去著手改變,才讓大家對換假這件事情死了心。
這是我剛交接管幹後還沒一個月,處理的第一件大事,震撼力十足。也讓我學到一課:
不要輕易被說服!事情的解決方法可能不只一個,必須跳脫他人的邏輯,另闢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
就像管理人說的,沒必要執著在換假上,工作量就是另一個允許我們改變的指標之一。
震撼教育之後,日子還是要過。過程中自己逐漸釐清雙方的期待與代溝之處,以及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
- 管理人要的其實很簡單,只要在合理的規範內把事情做好,就不太會過問細節;
- 役男要的也很簡單,只是希望能讓服役生涯過得舒服點、快樂點;
- 我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下,改善替代役的處境,並完成上層交辦的任務,滿足兩邊的期待。
並調整做事方式:
先跟管理人確定規範,並向其他替代役說明限制在哪,試圖在有限的框架內,尋找一個最適合的解決方案。最終所達到的結果。一來表面上仍然能達到上層的要求,二來替代役也能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過得快樂些。
就像金字塔型的組織架構,有底層的工作階層(替代役)、中層的管理階層(管理幹部)、以及最上層的領導階層(管理人),處於中間的管理階層,就像夾心餅乾的夾心層一樣:
被上層主管以及下層成員夾在其中,雙方對彼此抱有不同期待,都希望透過管理層轉達與完成。
這時候管理階層就必須瞭解自己的權職所在,讓雙方充分了解自己與彼此之間的侷限在哪,並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如此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兩難、或是有一方單方面自嗨的情況發生。
無實權的管理職
雖然管幹由是管理人任命的,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像管理人有權力,讓替代役乖乖聽令於管幹。
大部分年輕一輩很討厭傳統的「表面式權威」,我也不例外,表面上看似很服從,一離開視線就是打從心底看不起那種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態度。因此,對於年齡層跟我差不多的多數替代役而言,要如何讓替代役對沒實權的管理幹部信服,這真是我當初最大的難題。
當我前面當管幹的學長退伍之際,我問說:「我需要注意哪些東西?」
學長只留下一句:
「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你留著慢慢去體會吧。」
一開始天真的以為,管幹的事宜交接完畢後,前一位當管幹的學長一退,世界仍然會照往常一樣的運作。殊不知,學長前腳一退,後腳跟來的馬上就是人心浮動。
許多問題是接踵而至的來,一開始以為是有人搞不清楚或是不知道,當發現真相後,才知道原來是「在試探新上任的管幹,他的做事方式以及行事風格」。許多問題前一任管幹早就處理過,或是老早講清楚過,但可能對前一任的處理方式不滿意,所以故意裝糊塗跑來再問一次,希望能用新標準套用在原本的問題上頭。
也算是大家跟新任管幹,以及我對新身份之間的磨合期吧!那段時間跟我另一位管幹室友,不時就再討論這些問題,並請教之前的管幹當初是如何處理的,搞得我們壓力很大,很擔心有些事情開了先例,就一發不可收拾。
最後也是再搞清楚許多原則問題跟規定之後,面對大部分的問題都知道限制在哪裡,以及如何得出一個「有限解」的解決方式,就事論事就簡單多了。大家其實都知道底線在哪裡,但總是有些人希望找一些名目希望能夠通融,面對這種訴求,我會以實相告:「我會難做事;這不是我的權限,可能要打給管理人…等」,讓他們知難而退。
進入穩定期後,突發性的問題就很少再發生,可能是大概知道對於這類問題,新任管幹的制式回答大概會是怎樣。
或許是每個管幹的必經之路吧?有點能理解前任管幹對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所代表的內涵,真的是要遇到之後,才能從中慢慢體會。
以身作則
當有人明顯違反規則時,我們才能夠理直氣壯的制止,而不是被批評有差別待遇的情況發生。這應該是當管理職最大的悲哀了,放棄了自己部分的自由,奉公守法只為了不讓別人覺得管幹在濫用職權耍特權:「憑什麼管幹可以,我們不行」的狀況發生。
不只把事情做在理上,當有人試圖做出明顯會越矩的情形發生,只要被我們發現,或是讓我們知道,就等於是把事情從私底下搬到檯面上,我們也不能冷眼旁觀,必須把規則說清楚,並給予其他「合法建議」。
這並非我們無情,畢竟如果我們知道後沒有制止,或是知情未報,管理人事後發現,或是最後出事了,不論是哪種結果,都是管理幹部嚴重的失職。
心得總結
其實當管幹的心得還有很多,像是扛責任、抗壓性、做人處世、格局、利害關係、辦公室政治等,有些是從實務經驗中學到,有些則是管理人傳授心法,上頭只是把其中幾點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列舉出來。
至今覺得管理職最難的,還是如何瞭解上下層各自的期待。畢竟有時候,名目上說的好聽,重點還是要讀出背後的意圖以及需求,以免自己變成有心人借刀殺人的工具,或是替別人檔刀的砲灰。
如果要我總結在管幹最重要的觀念,那就是:
就像是在有限的資源作出最大的成效一樣,
彈性是為了要在框架內探索不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選擇大家都能接受的最佳解;保持機警是為了要意識自己是否有越線、或是被利用的的可能。
不論是上層施加的限制,還是自己權職上的限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既定的框架內,把事情給辦妥,達到三贏的局面。
對管理的一點淺見
關於管理階層,要如何帶領下屬完成任務、協調跨部門間的衝突,最終滿足上層的目標與期待,過程都需要大量的人際溝通與交際手腕。市面上也有許多書,專門在說管理職必須要做好的「向下管理」、「平行管理」以及「向上管理」。因此可以說,要如何做好管理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為人」+「處事」的「心法」/「方法論」。
自己最初的想法,是相信大家都是成年人,應該能對自己的行為付出完全責任,因此只要能在原則或規定內把事情做好,個人也是採取黑箱制,不願意介入太多。
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吸收到一個觀念:
小孩連自己父母的話都不聽了,何況是因為雇傭契約而被迫一起工作的陌生人所說的話。
強壓的管理只會積壓怨恨,以及表面上虛偽的服從;等出事了,才發現大家不是忙著滅火,而是在一旁等著看笑話。
不論是現在管理人還是領導人,多得是對年輕一輩的批評,但卻沒有意識到年輕人不甘走前人的老路,也不願吃老一輩的套路。失去以往的威信,盼著年輕人回頭是岸的他們,不願接受時代的浪潮在變。
他們不知道的是,不改變心態與作法,最終被淘汰的不是年輕人,而是他們自己;他們不知道,現在的管理方式,要獲得他人打從心底、由內而外的心服口服,才是真本事。
倘若真能做到那種地步,套一句柯文哲曾說過的話:
年輕人最終會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活躍於舞台間;老一輩最終會淡出舞台,逐漸退居社會的邊緣。
阻礙時代的浪潮,就像隻身犯險想要阻擋海嘯般,你無法阻止海嘯的推進,甚至還會被海水吞噬。
最終他們必須瞭解到-時間並不站在他們這邊。
後記-卸任之後
對自己而言:
承擔責任是一條挑戰自己、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必經之路,與其被動的去承受,不如更積極主動的去勇於承擔。
我不知道自己在擔任管幹期間,是不是一個好的管理幹部,畢竟我也還在學習階段,也希望朝著那個方向邁進。
期許自己未來有朝一日再次擔任管理職時,能有著一套不失自己風格的「為人」+「處事」的管理「心法」/「方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