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保留傳統中華文化』是一個籠統,甚至是錯誤和惡意的文化觀點。
我們在上一篇 《
統戰:中華文化就是政治意識形態》,就已經闡明
所謂的『中華文化』是一個基於統戰、模糊台灣文化獨立地位的『政治性觀點』。而在這篇華迷系列中,我們將要開始質疑台灣文化『保留傳統』的合理性。
文化的流動與轉化
例如:緣起於印度的佛教,經一手或二手地流傳到東南亞、西藏、中原(中華帝國們)、日本、韓國,就出現了許多變異的信仰模式,及所謂的『在地化』。有的將本地原生的儀式納入了佛教體系,或是將佛教體系中的神明挪用到其他本土宗教。
以大乘、小乘來區分亞洲各地的佛教,都還算是非常粗糙的分類。這些已經異質化的佛教,比起強調『保留印度傳統』,更多的時候都會在佛教兩字之前,強調屬於該株宗脈文化地域的特殊性,例如藏傳佛教、漢傳佛教、日本佛教和南傳佛教等等。
而台灣文化,不管是物質文明(建築),或是非物質文化的部分(宗教信仰),是否也有存在於有別於『中華文化』的特異性,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觀點。
東亞各國的變體『中華文化』
東亞文化圈奠基於中原各個中華帝國所留下了許多文化遺產,其
分別被鄰近的日本(唐)、韓國(明)、越南(漢)和台灣(清)所接收(推薦閱讀:
《課綱中的中國與東亞史》)。
又或者,更早之前和中原秦漢帝國老早就有接觸的越南,其實也很有資格說自己保留傳統中華文化?說到底,『傳統』開始的那個時間點,到底是誰說了算?
這三個國家和『中國』(中華帝國)有密切互動的歷史,是幾百年、甚至千年起跳,區區兩百多年受大清統治的台灣,有什麼資格說自己比人家還能保留中華文化呢?不要再被中共統戰的話術給欺騙了。
台灣現存的武德殿之一在彰化。說起來,唐破風(からはふ)式的建築,最早是源於大唐帝國,如今卻變成日本文化的特徵之一。
東亞各國之於漢字
再分析上述三國的語言文字,日語、越語、韓語雖然語源有差異,但仍可從注意到類似我們的發音。日越韓等現代三國的歷史古蹟中,也都存在漢字的使用。
而三國當中看得懂漢字的其實不是只有日本人,筆者某天看到下列影片,也很訝異其實韓國老少也能看得懂漢字,只是比率可能不比日本高。
如果光憑所謂的『漢字說』,就想把台語或台灣文化納入『中華統戰體系』,或是想要透過完全廢除漢字來達成『去中國化』的目的。兩者都是站不住腳,且本末倒置的。針對台語,之後還會再另外開設另一個篇章。
不論是日語、越語、韓語、華語或台語,都應該被平等地視為東亞文化『一本散萬株』的體現,互相影響而不互相隸屬。就像德語、英語、法語等歐陸語系,彼此之間有通用字詞,也會互相成為對方的外來語。這之間並不矛盾。
日本文化為什麼不會被視為中華文化?
日本保存了大唐帝國不少有形和無形的資產,現今的奈良和京都就是仿照大唐的長安和洛陽建立的。許多中國本土已經消失的文化,都是保留在日本。日本對於中國透徹的累積性研究,甚至也一度主導了西方的漢學的研究(中國網站資料:
為什麼說日本人是唐代的中國人?)。
那為什麼我們看到日本文化不會下意識與『中華文化』做連結?
除了在政治上,日本從未被外族統治之外,還有就在於千年時間的醞釀與轉化,足夠讓這些『中華文化』產生變異和在地化,並且在現代展示出與『中華文化』的高度鑑別度。
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第二張彰化武德殿的照片。明明唐破風(からはふ)建築最早源自於大唐帝國,如今卻變成日本文化的特徵之一,出現在許多日本動漫的經典場景。
當年的大唐已滅,但島國日本吸收轉化了他的文化養分,而成了現在的日本。或許就如同大清已滅,沒有經歷文化大革命的島國台灣,是否也能吸收轉化大清的文化養分而以『台灣文化』自處呢?
日治時期:斷裂處重生的台灣文化
上述所說,文化變異與在地化過程,台灣其實才剛要起步走而已。
而那個起點是哪裡呢?我們認為是日治時期。
之所以一再提到日本帝國殖民,並非要合理化日本殖民台灣。台灣人認同或台灣文化的塑造,更非當年統治者的刻意善舉。當年的矯正和打壓,反倒才是台灣共識一步步累積的源頭。
文化上,台灣因為已經停止接受逐漸華化的大清帝國之統治,所謂『中華文化的傳承』也斷在這裡,隨後由日本文化接上,同時也透過世界體系引入和洋折衷的文化系統。
這些理論最容易體現在有形的物質文明上,有些大清帝國繼承而來的建築特色,會和日式藝術系統進行拼接。例如彰化南瑤宮觀音殿:除了蟠龍柱、鏤花木門、水藻紋等傳統
清式工藝之外,還引入了
日式傳統的皇家菊紋、銅製天花板、神龕等,和
和洋折衷式的立面、十八羅漢像、巴洛克銅鏡等等(相關閱讀:
彰化南瑤宮:失落的五彩符火)。
更多的例子還有:嘉義市城隍廟(綏靖侯)、雲林太平老街、台南月津港蔡和泉故居、台南新營姑爺里等等,數不勝數集清式、日式、折衷洋式於一身的建築,就已經能鮮明地拼湊出台灣物質文明的世界獨特性。這部分以後會再開另一個篇章進行更多的探討。
言以至此,台灣文化哪裡是純粹的中華文化呢?明明就是打破傳統,而非保留傳統。台灣文化早在百年前,就已經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非清國、非日本、非西洋,更非中華民國,而是『清和洋折衷』的獨特『台式』。
只是,這條脈絡被後來接序殖民台灣的國民政府給埋沒而已。台灣文化要不要繼續走下去,就看你我是否願意更細緻地了解與經營,而不是順著兩個黨國(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意志,去脈絡化地將台灣文化以『中華文化』一以貫之。
不因被殖民的過去感到自卑
對於曾經被殖民、被斥為低等的歷史,台灣人也無須太過自卑。
這三個東亞國家與中國的牽扯都比台灣來的早,也來的更久。日韓都曾經有過是否『去中國化』的探討,對於上古中華文化曾有過自卑與崇拜。但誠如現代我們所見,他們後來都走出了屬於自己的文化之路,甚至有足夠的基底進行商業化。
抬頭挺胸吧!台灣人!
你可以掙脫被殖民的枷鎖,不管是政治上或是文化上的。
因為你早就擁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擁有全世界只有你能訴說的傳說與故事。
從現在開始,脫離中華(中國),進入東亞,我們的台灣文化開始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