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開會,主管問了一句:「這流程有沒有哪裡不順?」
現場一片安靜,空氣幾乎凝結。
有人假裝低頭看筆記,有人快速點了點頭說「都OK」,但小安心裡明明覺得——哪裡怪怪的。只是,他說不出來。怕說錯、怕被反問、怕扯出麻煩,乾脆選擇沉默。
後來他說:「我其實有感覺不對,但又不確定是不是我的問題。」這句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我們不是沒感覺,而是「說不清」,甚至懷疑自己多想了。

🧠 大腦為什麼常讓我們「視而不見」?
心理學有個理論叫完形(Gestalt),它說:人類大腦有個習慣,就是自動把不完整的資訊補起來,讓一切看起來沒事。
換句話說:
- 表格有數字缺漏,我們看過去卻覺得「應該差不多啦」
- 明明流程卡卡,大家卻習慣說「一直都這樣」
- 溝通有誤解,我們也容易說「算了啦,不重要」
這種自動補完是大腦的節能模式——但它也讓我們對問題「麻痺」,對異常「無感」。
問題不是不見了,而是我們的大腦太快幫它「合理化」了。
🔍 問題意識,不是能力,而是一種願意「看清楚」的選擇
願意發現問題的人,不是比較聰明,而是比較誠實——誠實面對那些不確定、模糊、甚至讓人不舒服的訊號。
這種意識是可以練習的,我們整理出一套叫做 SEARCH 的六步驟,幫助你從「模糊直覺」到「清晰洞察」。
🧭 SEARCH|六步看見問題的練習
1️⃣ See|看見落差與差異
不是每件事都要你馬上解決,但你至少要能說出:「這跟預期,好像不太一樣。」
✅ 練習問自己:這結果正常嗎?和過去有什麼不同?有哪裡怪怪的?
2️⃣ Examine|質疑現況與慣性
「一直都這樣做」不是理由,是藉口。願意質疑,才是更新的開始。
✅ 練習思考:這個方法為什麼這樣設計?還適合現在嗎?誰說不能改?
3️⃣ Ask|追問原因與觀點
你以為知道的,其實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多問一句,常常看見全貌。
✅ 練習好奇:為什麼會這樣?還有其他可能嗎?別人怎麼看這件事?
4️⃣ Reveal|揭露模糊與盲點
「看起來都懂」是最危險的時候。真正有能力的人,是願意說出「我還不懂」。
✅ 練習揭露:有沒有哪裡講不清楚?誰沒問,誰沒懂?我們是不是忽略了什麼?
5️⃣ Confirm|驗證直覺與假設
直覺有用,但不能當答案。你需要證據,來驗證你看見的是否正確。
✅ 練習對焦:我有證據嗎?可以觀察什麼?找誰一起驗證我的想法?
6️⃣ Hold|承擔提出與解決的責任
看見問題是一回事,敢說出來、願意推進,才是真正的改變起點。
✅ 練習自問:這件事我願意提嗎?我能怎麼開始?可以找誰一起動手做?
🌱 結語|選擇看見,就是力量的開始
大腦會讓你自圓其說,讓你以為「沒事啦」;
但每一次你願意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靠近一點, 你就離改變更近了一步。
真正的問題意識,不是挑毛病,而是對事情負責的開始。
不只是看到不同,更是願意承擔「說出來」與「做些什麼」的勇氣。
當你練習用 SEARCH 去看世界,你會發現:
很多問題不是解不開,而是我們過去不敢看、不敢問、不敢說。
一旦你願意開始看,你的世界,就開始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