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之前:鑲嵌於處境之中的主體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選擇」之前:鑲嵌於處境之中的主體〉2023-12-03


  在關於「棉花糖實驗」的討論裡,我們注意到,一項心理學實驗的設計,往往反映了實驗設計者的關懷,乃至於其所屬的時代對於哪些考察維度是重要的、怎樣的性格特質應當被視為一種美德的理解。


  第一個版本的棉花糖實驗之所以會得到「有自制力的孩子未來發展較好」這樣的結論,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已經是基於這個結論來設計實驗。箭矢已經發射出去,要做的只剩在它落下之處畫靶。



  除了自制力,在這個重視個人主義與工具理性的時代,無論是「成功學」還是「進步思想」,宣揚者都會不斷地強調「選擇」。企業教練會告訴你「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要你找到「風口」,去把資源投注在最合適與最有效率的地方、或告訴你應該讓自己保持主動性,「是你去選擇工作,而不是讓工作選擇你」。


  進步陣營也會告訴你,譬如說:女性主義不是說你不能結婚生子、不能穿裙子穿高跟鞋、不能在情感關係中總是處於被動。而是,你應該要有所選擇。你可以從事各式各樣的工作,可以追求職涯上的發展,你也可以自願地當一個家庭主婦;你可以基於你的理由選擇你自己的服裝,無論它看起來符不符合傳統意義下的「女性化」;你也能基於你認可的任何一種浪漫愛腳本去經營你的親密關係,重點是你在關係中是否感到舒適與自由,無須因為你「看起來太像一個傳統女人」就懷疑自己是否是個不合格的女性主義者。



  上述的那些想法,在其可運作的範圍內都相當有道理。去讓人們對於「主動思考與選擇自己想要的」有所意識,也具有相當的啟蒙意義。然而,在實際生活世界之中,一項不應該被忽視的問題是:很多時候,人們並非不想要去做那些選擇。有時是因為人們沒有意識到人可以擁有那些選擇,但在另一些時候,我們即便意識到了那些「應當要屬於所有人的選擇」,卻還是相信,那些選擇並不屬於我們。


  在差勁條件下工作的人,並非全都是能夠「吃苦當吃補」的認命者。很多人之所以沒有離職去找其他工作,不是因為他想要選擇繼續待在原來的地方,而是他沒有條件應對可能缺乏薪水的那段時間對他整體生活帶來的風險。許多人無法「做自己」也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而是這個社會仍然持續地對不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與特質設下重重障礙、甚至施與懲罰。


  同時,社會階層或條件的維度也是複雜的。蔡英文能成為台灣總統、歐巴馬能成為美國總統,並不意味著性別在台灣、或種族在美國就完全平等。他們的成就確實象徵了社會一定程度下出現了過往不存在的開口,但那樣的開口仍不是面對每個相對弱勢群體。而是在一些社會面向中弱勢,另一些面向中擁有其他經濟或文化資本的人,才擁有了那種選擇與被選擇的機會。


  「選擇」是這個時代推崇的價值,「做選擇的能力」是這個時代強調的美德。然而,在沒有考慮到「讓選擇能成立的條件」的情境下強調選擇,有時可能會將一種大方向上具有啟發作用的觀念,不知不覺導向某種「窮人就是不努力」式的偏差簡化。



  在人類百年來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看到了,即便科技與生產力日益進步,人類也並未擺脫對於「資源稀缺」的內在焦慮。掌握最多資源的資產階級與大企業,永恆地害怕著在未來的任何一個市場發展階段中如同Nokia那樣,從一個「理當不可能被擊敗」的地位上,被從高速運轉的列車中甩下來。


  位居中間的人們也害怕自己與下一代失去當前的這種「還過得去的生活」,努力地想要透過經濟與文化資本的傳承,去在不可見卻無處不在的競爭當中,盡可能佔據相對有利的位置。而另一些人,《一九八四》中最大多數,無論「上方」如何輪轉更迭,永遠屬於底層的無產者,則最後進到房間,挑選著地上僅剩的那些人生。


  在這樣的圖景中,每個人都在自己存活的範圍內,做出了有限的選擇。擁有越多社會資源的人,他理論上的「有限」範圍將越大。認識了自身自由的人沒有辦法再去選擇不自由、認識了痛苦與壓迫存在的人無法去選擇同意那樣的生活。就像你大學時遇到的那些,去念那個科系不是出於興趣而是因為「不想浪費分數」的同學一樣。雖然看起來有比較多的選項,但其實其中的多數根本就不可能真正被選擇。



  我們仍要去在那些對我們來說開放的選項中找到那個最讓我們想要的,那是你的選擇,是你的環境、你的身體、你的性格、以及你與這一切互動一生時做的種種反思與反抗--共同給出的向量。一方面,人要為這個最後落實出來的結果負責;另一方面,它也就是這些力要通達世界時所經歷的一個節點。


  「你為什麼不拒絕?」、「為什麼做出這個選擇?」。我們確實會這樣困惑,但它們只是問題的起點。做這樣的選擇時,他還有什麼實踐上可能的其他選項?這些選項存在於怎樣一個與我們思考時使用的典範截然不同的世界觀?那樣的世界觀,如何在他的意識中、乃至於他的知覺中形成?這很可能是我們需要去一層一層推進的。如果要對另一個人--哪怕僅僅是多一點點地--更加理解的必經路程。



延伸閱讀:

〈誰最能「延遲享樂」?:棉花糖實驗的三個版本〉

〈去把未來發生/「人」會怎麼做〉

〈自願的「平庸之惡」:「過剩服從」與「積極的怠惰」〉

〈從「批判思考」到「真正做選擇」〉

〈「女性夢想職業」:關於「女性職業」的刻板印象與理所當然化〉

〈從「二元」到「非二元」,再到「每一個人的真實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9會員
976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人生與職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卻忽略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仍然存在。承認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責怪自己,而是重新取回對生命的主導權。停止自我批評,理解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勇氣與努力,才能真正擁抱自己,走向更自由、有力量的人生。
Thumbnail
在人生與職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卻忽略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仍然存在。承認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責怪自己,而是重新取回對生命的主導權。停止自我批評,理解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勇氣與努力,才能真正擁抱自己,走向更自由、有力量的人生。
Thumbnail
在職重領域中的我們,奉行怎樣的理念,才能繼續走在相信人有機會改變,有機會前進的路上。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確定他人的信念,但可以夠清楚知道自己有沒有選擇成為自己想要的那種助人工作者。
Thumbnail
在職重領域中的我們,奉行怎樣的理念,才能繼續走在相信人有機會改變,有機會前進的路上。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確定他人的信念,但可以夠清楚知道自己有沒有選擇成為自己想要的那種助人工作者。
Thumbnail
在許多現代職場電視劇中,我們偶爾會看到類似的橋段: 當主角或重要的角色工作得不開心,或被奸詐的同事或上司陷害時,他們都會非常霸氣地怒斥對方說:「現在我不幹了!不是你炒我魷魚,而是我炒你魷魚!」 在我還未踏入社會以前,會覺得這類情節非常爽,很替該角色感到解氣;然而當我踏入社會後,卻發現其實少有人真
Thumbnail
在許多現代職場電視劇中,我們偶爾會看到類似的橋段: 當主角或重要的角色工作得不開心,或被奸詐的同事或上司陷害時,他們都會非常霸氣地怒斥對方說:「現在我不幹了!不是你炒我魷魚,而是我炒你魷魚!」 在我還未踏入社會以前,會覺得這類情節非常爽,很替該角色感到解氣;然而當我踏入社會後,卻發現其實少有人真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堅持做某些事情,並非因為對它充滿熱愛和期待,也不是因為必須這樣做,否則會留下遺憾。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堅持做某些事情,並非因為對它充滿熱愛和期待,也不是因為必須這樣做,否則會留下遺憾。
Thumbnail
職涯受困的人,很多都會覺得自己就是少了某個很難改變或得到的東西、特質,而成了一個永遠比不完、永遠不滿足的句型。
Thumbnail
職涯受困的人,很多都會覺得自己就是少了某個很難改變或得到的東西、特質,而成了一個永遠比不完、永遠不滿足的句型。
Thumbnail
大部分人都沒有目標,如果一下子沒了工作他們真的會慌了手腳,而且你發現他們會說的通常不是沒錢了,而是不工作好無聊,嘴上說不想被工作綁住,但沒有工作綁住時你又好希望被綁,就是這麼的病態循環,這時候你就知道真正讓人們持續工作的真正原因,居然不是絕對的金錢問題,更多的是打發時間。
Thumbnail
大部分人都沒有目標,如果一下子沒了工作他們真的會慌了手腳,而且你發現他們會說的通常不是沒錢了,而是不工作好無聊,嘴上說不想被工作綁住,但沒有工作綁住時你又好希望被綁,就是這麼的病態循環,這時候你就知道真正讓人們持續工作的真正原因,居然不是絕對的金錢問題,更多的是打發時間。
Thumbnail
沒有選擇的經驗,會讓人失去辨識自己處境的能力,也無法設想自己行動背後,伴隨的風險和代價。但一個人不會希望自己被輕視,因此行為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的產生,直到無法自拔。
Thumbnail
沒有選擇的經驗,會讓人失去辨識自己處境的能力,也無法設想自己行動背後,伴隨的風險和代價。但一個人不會希望自己被輕視,因此行為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的產生,直到無法自拔。
Thumbnail
我們大多數人,都看似在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事實上,我們都只不過是在被動地參與生活...
Thumbnail
我們大多數人,都看似在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事實上,我們都只不過是在被動地參與生活...
Thumbnail
在經濟全球化的高度競爭與變化快速的時代裏,每個人的工作壓力與生活負擔都非常大,在唯恐輸人的賽局中,若是運氣好,有不錯的升遷與待遇,不免會得意的說:「過得好,因為我值得!」可是假如工作不順遂,就不免怨天尤人,覺得都是別人的錯。
Thumbnail
在經濟全球化的高度競爭與變化快速的時代裏,每個人的工作壓力與生活負擔都非常大,在唯恐輸人的賽局中,若是運氣好,有不錯的升遷與待遇,不免會得意的說:「過得好,因為我值得!」可是假如工作不順遂,就不免怨天尤人,覺得都是別人的錯。
Thumbnail
我要離職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我很勇敢,那時候我並不怎麼明白怎麼這樣就叫勇敢了,我覺得自己充其量只是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而已。可是直到真的離開,並且看到存款日益減少的時候,我也跟著覺得,恩,我真的是很勇敢。 「妳是做什麼工作?」、「妳現在在做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開始令人困擾。不,一開始其實也沒什麼感覺的
Thumbnail
我要離職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我很勇敢,那時候我並不怎麼明白怎麼這樣就叫勇敢了,我覺得自己充其量只是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而已。可是直到真的離開,並且看到存款日益減少的時候,我也跟著覺得,恩,我真的是很勇敢。 「妳是做什麼工作?」、「妳現在在做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開始令人困擾。不,一開始其實也沒什麼感覺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