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卡住不是因為懶,是因為沒講清楚:向下溝通的生存指南
avatar-img
PM言炎

專案卡住不是因為懶,是因為沒講清楚:向下溝通的生存指南

UU is ME-avatar-img
發佈於P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是不是也曾經有這種感覺:

交代一件事給同事,過幾天回來一看——蛤?做的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樣? 你問:「為什麼會這樣?」 對方還很無辜地回你:「你又沒講清楚。」🫠

身為 PM,每次遇到這種時候我都超想捶牆。

但久了我也學乖了——不是別人不想做,而是我一開始就沒說好。



1/我也踩過溝通的大雷


剛轉 PM 那時,最常犯的錯就是:「我以為我說了,但對方根本沒聽懂」。

我曾經在 kick-off 會議上,火力展示我的專業、丟出 10 個需求,夾帶各種術語和圖表,講完拍拍屁股就走,覺得自己很帥。

結果設計做一版、工程做一版、老闆期待的又是另一版。三方大崩壞,最後要緊急救火才收得回來。

後來我才理解一件事:向下溝通不是把資料塞過去,而是讓人知道「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2/常見的向下溝通三大誤區


🚨 補充:向下 ≠ 階級,而是任務流程中的「下一棒」


先講清楚,這裡說的「向下」不是要搞權威或上下級制度。

更多時候,它其實是指:在專案協作裡,負責你任務下一階段的人

像我在 PM 的角色中,向下的對象可能是設計師、工程師、甚至資料分析師。

如果我這一段交接沒說清楚,他們下一段就會做錯、改爆,大家一起浪費時間。



1. 只講要做什麼,沒講「為什麼做」


有時候大家接到任務時最常問的不是「要做什麼」,而是內心偷偷想:「我為什麼要做這個?會改來改去嗎?這是臨時加的還是真的很急?」

少了脈絡,同事就只是機械式完成,而不是真的參與



2. 交代完就以為交接完,沒確認雙方理解


這種最可怕。你講得口沫橫飛,對方看起來也很懂,

結果三天後你收到的成果讓你差點靈魂出竅。 你才知道:「啊,對方的『了解』跟我的『理解』不是同一個意思。」



3. 邊界型同事不會救你,只會默默放生你


最怕的就是這種人:能力不一定很強,態度倒是很明確,「這不是我負責的範圍喔。」

你請他幫忙看個小問題,他會說:「這不是我負責的模組」 你問:「那這問題誰比較熟?」他回:「我不太清楚,你可能要問工程那邊。」

這種「不多不少剛剛好」的協作方式,很容易讓專案卡在奇怪的小地方,還沒人想救你。



3/我後來怎麼改變溝通方式?


✅ 建立「任務地圖」,讓每個人看到全貌


我開始會在 kick-off 前畫一張簡單的流程圖(不管用 Miro、Figma 還是 Google Sheet),把流程切成幾大段,標上各角色的關鍵任務,

再補上一句話:「這段任務的目的是為了××,會影響××。」


這樣對照起來,即便是邊界型同事也會知道「如果我 delay,下一位也會被拖到」——這種同理心的提醒,有時候比喊 KPI 還有效。





✅ 任務卡上寫「為什麼要做」

每次建立任務卡時,我會補一句:「這任務的價值是什麼?」,例如:

  • 「這段追蹤是為了確認整個轉換漏斗資料是否完整」
  • 「這段驗證是為了協助客服降低後台錯誤率」

當你願意多解釋一句,別人就會多花 10% 的心力幫你處理對的事。


✅ 把「確認對齊」變成固定節奏,不靠運氣


我會習慣每週開一次短會,只做三件事:

  1. 任務進度 Check-in
  2. 有無異常?偏航了沒?
  3. 這週是否還有需要微調的地方?

不是為了「逼進度」,而是確保「彼此都還在同一條路上」。



4/你以為你說了,但他可能根本沒聽懂


溝通最怕的是自己講了就當對方知道了,特別是你一忙、對方也一忙,就更容易變成「誰都沒空停下來確認」的狀態。

但一個專案要走得遠、做得好,真的不是靠一開始交代清楚,而是靠後面不斷地對齊與提醒

向下溝通不是為了掌控,是為了減少誤會。


說得清楚,做得才會安心。

avatar-img
PM言炎
25會員
40內容數
一位從行銷轉職到軟體專案經理的PM,人生走了一個大轉彎,現在在職場裡邊崩潰邊成長中。 這裡有我從轉職迷惘到穩住步伐的心路歷程、還有專案推進時那種「啊!有一點成就感耶」的小確幸。當然,也少不了下班後的吃喝玩樂、生活觀察,偶爾耍廢、偶爾思考,都是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M言炎 的其他內容
PRD 老是寫不完?這篇用實戰範例與 WBS、驗收標準等技巧,教你如何面對變動需求,也能做出全團隊都能對齊的好文件。
在某次跨部門 kick-off meeting,我開口還沒說完功能需求,工程師就回我一句:「PRD 還沒出來吧?那我們就先等你整理好。」
用戶只想「能用」,你卻開口講「API限制」?PM要懂的不只是技術,而是怎麼說話。這篇教你如何翻譯工程語言,讓客戶聽得懂,也買單。
PRD 老是寫不完?這篇用實戰範例與 WBS、驗收標準等技巧,教你如何面對變動需求,也能做出全團隊都能對齊的好文件。
在某次跨部門 kick-off meeting,我開口還沒說完功能需求,工程師就回我一句:「PRD 還沒出來吧?那我們就先等你整理好。」
用戶只想「能用」,你卻開口講「API限制」?PM要懂的不只是技術,而是怎麼說話。這篇教你如何翻譯工程語言,讓客戶聽得懂,也買單。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商場江湖上,會計這門內功常被誤認為只有財務長、會計師那種老骨頭才需要修煉。但真相是不懂會計,就像拿著破銅爛鐵去闖天下,怎麼跟別人比劍?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大學生透過參與國際營隊免費出國的經驗,並推薦數個國際交流營隊,包括World Leaders Convention 2025、KAUST Summer Camp 2025、TULIP法國夏季學校、坎城創意節、中華青年交流協會和鯤鵬會營隊,提供營隊地點、申請條件、費用補助、主題等資訊
加里山,以其酷似富士山的外型聞名,被譽為「臺版富士山」,是臺灣小百嶽之一,也是苗栗縣的主要河川中港溪和後龍溪的發源地。本文詳細介紹加里山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登山步道資訊(包含初級、進階和挑戰路線),以及春季賞花(一葉蘭、杜鵑花)的最佳時節。
含 AI 應用內容
#中級山#步道#春天
在商場江湖上,會計這門內功常被誤認為只有財務長、會計師那種老骨頭才需要修煉。但真相是不懂會計,就像拿著破銅爛鐵去闖天下,怎麼跟別人比劍?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大學生透過參與國際營隊免費出國的經驗,並推薦數個國際交流營隊,包括World Leaders Convention 2025、KAUST Summer Camp 2025、TULIP法國夏季學校、坎城創意節、中華青年交流協會和鯤鵬會營隊,提供營隊地點、申請條件、費用補助、主題等資訊
加里山,以其酷似富士山的外型聞名,被譽為「臺版富士山」,是臺灣小百嶽之一,也是苗栗縣的主要河川中港溪和後龍溪的發源地。本文詳細介紹加里山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登山步道資訊(包含初級、進階和挑戰路線),以及春季賞花(一葉蘭、杜鵑花)的最佳時節。
含 AI 應用內容
#中級山#步道#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