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治療(下):移情、自由聯想、夢的解析與心理動力團體《諮商理論筆記》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三、治療觀

1.治療目標

促進個人的適應功能:將潛意識化為意識,強化自我功能。

  • 「成功的分析」:對個人人格或性格結構做出重要修正。
  • 治療方法:引出潛意識題材,重新、建構、討論、詮釋與分析,深入探索過去。
  • 重新經驗、自我了解相關連的感受與記憶


2.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 空白螢幕取向(blank-screen approach):治療師匿名、不批判。
  • 移情 (Transference):個案將過去對重要他人的感情和態度投射到治療師身上。
  • 反移情 (Countertransference):治療師對個案產生的情感反應,可能反映治療師自己的潛意識。
  • 投射(projections):當事人原先的未竟事宜與壓抑之產物,即「事件的原因」(磨坊的穀物 grist for the mill)


四、技術

1. 維持分析的架構 (Maintaining the analytic framework)

  • 目標:強調維持一種特定的治療架構,指治療程序和風格的整體做法。
  • 功能:視一致性的談話架構本身就是治療元素。
  • 實例:治療師保持匿名、固定談話時間與次數、清楚的收費標準與治療界限。


2. 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 目標:讓個案在無壓力的環境下自由地說出任何進入腦海的想法。
  • 功能:揭示潛意識中的衝突、壓抑的記憶和情感。
  • 實例:治療師鼓勵個案不加修飾地描述夢境或日常經驗中最細微的感受。


3. 詮釋/闡釋 (Interpretation)

  • 目標:將個案的言語、行為或夢境中隱含的潛意識意義解釋出來。
  • 功能:幫助個案意識到潛意識的衝突或願望。
  • 技術:治療師可能會指出個案語言中矛盾的部分,或某些行為的象徵意義。


4. 夢的解析 (Dream Analysis)

  • 目標:通過分析夢境揭示潛意識內容。
  • 夢的兩層含義
    • 顯義內涵 (Manifest Content):夢的表面敘述。
    • 隱義內涵 (Latent Content):夢的隱藏意義,通常包含壓抑的願望、恐懼、性與攻擊衝動等。
  • 釋夢工作 (dream work):治療師解釋夢中的象徵意義,幫助個案理解潛意識衝動。


5. 抗拒的分析與詮釋 (Resistance Analysis)

  • 目標:識別和處理個案在治療過程中對某些話題或感受的回避。
  • 功能:抵抗通常代表潛意識中壓抑的焦慮或衝突。
  • 技術:治療師幫助個案探索其為何抗拒某些內容的揭露或討論。


6. 移情作用的分析與解釋 (Transference Analysis)

  • 目標:利用個案在治療關係中對治療師的情感轉移,探索其潛意識的情感模式。
  • 功能:將個案的早期關係和未解決的衝突呈現出來。
  • 實例:如果個案對治療師表現出依賴或敵意,治療師會幫助他理解這些感受的根源。


五、團體諮商的應用:心理動力團體治療 (Psychodynamic Group Therapy)

1. 核心理論基礎

心理動力團體治療以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為基礎:

  • 潛意識 (Unconscious):成員在團體中的行為和反應可能反映其潛意識的需求、衝突或動機。
  • 移情 (Transference) 與反移情 (Countertransference):成員可能將對過去重要他人的情感投射到其他團體成員或帶領者身上。
  • 防衛機制 (Defense Mechanisms):成員在團體互動中可能使用防衛機制(如投射、壓抑等)來應對焦慮。
  • 內在衝突:探索成員內在的心理衝突如何表現在團體互動中。


2. 關鍵概念與技術

(1) 團體作為微型社會 (Group as a Social Microcosm)

  • 團體被視為個體現實生活中的縮影,成員在團體中的行為反映其在現實人際關係中的互動模式。
  • 例子:一位成員在團體中表現得過度迎合,可能反映其在日常生活中害怕衝突的模式。


(2) 移情與反移情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 成員可能將對早期重要他人的情感(如父母、伴侶)投射到其他成員或帶領者身上。
  • 帶領者需要敏感觀察並處理這些情感動力,以幫助成員覺察。


(3) 團體動力的運用

  • 探討團體中成員之間的情感互動,例如衝突、親密、競爭等。
  • 帶領者協助成員理解這些互動背後的心理動力。


(4) 防衛機制的觀察與反思

  • 成員可能通過防衛機制(如否認、投射)來避免焦慮。治療師可以溫和指出並幫助成員探索這些行為的根源。


(5) 投射性認同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 成員可能將自身的情感或特質投射到他人身上,並促使他人感受這些情感。治療師需要幫助成員理解這種動力。


3. 心理動力團體治療適用性

特別適合以下情境:

  • 人際關係問題
    • 成員在親密關係、家庭或工作環境中反覆遭遇衝突。
  • 自我認同困難
    • 成員對自己感到困惑,缺乏清晰的自我意識。
  • 情感處理困難
    • 成員經常感到焦慮、憤怒或抑鬱,無法理解其來源。
  • 需要探索內在動力
    • 成員對自己的行為模式感到好奇,想要深入了解。


4. 案例示範

假設某團體中有一名成員經常對其他人表現出敵意,而無意識地讓人疏遠。帶領者可以:

  1. 指出這種行為模式如何重現其日常生活中的困境。
  2. 探討成員是否在團體中重現與早期重要他人(如父親)的關係。
  3. 幫助成員辨識其內在的焦慮或恐懼,並探索更健康的互動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分鐘的沙龍
21會員
29內容數
自由行難規劃?帶小孩的親子行程怎麼排?每篇一分鐘,帶你安排行程不燒腦,美食景點懶人包,旅行這樣安排輕鬆玩!
一分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4
本文介紹九種常見的家庭治療取向,包括鮑文家族系統治療、經驗取向家庭治療、結構取向家庭治療、策略取向家庭治療、米蘭系統模式、認知行為取向家庭治療、焦點解決模式、敘事治療模式等,針對其創始者、發展年份、核心理念、焦點、治療師角色、主要技術及適用情境摘要說明。
Thumbnail
2025/03/24
本文介紹九種常見的家庭治療取向,包括鮑文家族系統治療、經驗取向家庭治療、結構取向家庭治療、策略取向家庭治療、米蘭系統模式、認知行為取向家庭治療、焦點解決模式、敘事治療模式等,針對其創始者、發展年份、核心理念、焦點、治療師角色、主要技術及適用情境摘要說明。
Thumbnail
2025/01/05
阿德勒心理治療的治療歷程、治療目標、治療者角色、個案經驗與早期記憶等面向,並探討治療中的情緒反應與其背後意義。
Thumbnail
2025/01/05
阿德勒心理治療的治療歷程、治療目標、治療者角色、個案經驗與早期記憶等面向,並探討治療中的情緒反應與其背後意義。
Thumbnail
2025/01/03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Adlerian Therapy)的核心概念,包括其人性觀、對現實的主觀知覺、自卑感、個體心理學的全人概念、生命風格、社群感與社會興趣、私人邏輯和生活任務等。它強調個人的整體性、社會連結和生活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對事件的主觀詮釋如何塑造其人格。
Thumbnail
2025/01/03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Adlerian Therapy)的核心概念,包括其人性觀、對現實的主觀知覺、自卑感、個體心理學的全人概念、生命風格、社群感與社會興趣、私人邏輯和生活任務等。它強調個人的整體性、社會連結和生活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對事件的主觀詮釋如何塑造其人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去透視一個人潛意識想法的方法有許多,如通過他的失誤動作(口誤、筆誤)、謊言、幻想、白日夢等等,但精神分析最關注也最著力探究的,仍是夢境,一如佛洛伊德在《夢的詮釋》中的名言: 夢的詮釋是通往潛意識心智活動的知識之皇家大道
Thumbnail
去透視一個人潛意識想法的方法有許多,如通過他的失誤動作(口誤、筆誤)、謊言、幻想、白日夢等等,但精神分析最關注也最著力探究的,仍是夢境,一如佛洛伊德在《夢的詮釋》中的名言: 夢的詮釋是通往潛意識心智活動的知識之皇家大道
Thumbnail
由於心理諮商與治療的普及化,來尋求協助的民眾的基本知識也越來越多,就像是感冒時去看醫師,人們會很熟門熟路的問:「這個藥會不會讓人想睡覺?」、「這個是不是一定在飯後吃?」、「吃這個會不會跟甚麼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同理,一些來諮商的個案會直接說他們知道諮商往往要做一段時間(見【心理師不筆記 #05】)
Thumbnail
由於心理諮商與治療的普及化,來尋求協助的民眾的基本知識也越來越多,就像是感冒時去看醫師,人們會很熟門熟路的問:「這個藥會不會讓人想睡覺?」、「這個是不是一定在飯後吃?」、「吃這個會不會跟甚麼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同理,一些來諮商的個案會直接說他們知道諮商往往要做一段時間(見【心理師不筆記 #05】)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透過工作坊的探索,更能認識夢之於自己的關係,是寫給自己的一封情書,是一個更認識自己情緒與感受的管道。
Thumbnail
透過工作坊的探索,更能認識夢之於自己的關係,是寫給自己的一封情書,是一個更認識自己情緒與感受的管道。
Thumbnail
很多人都對心理師的職業很有興趣,你想知道心理師都是如何受訓練的嗎?訓練的內容又是什麼呢?這篇文章,我盡量用白話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我上的其中一門課哦! 在人們經歷創傷之後的復原歷程裡,焦點解決與以往的治療取向不同,它們強調的是停止「病理化」,也就是說不要看到病人的「病」,而是病人的「人」。
Thumbnail
很多人都對心理師的職業很有興趣,你想知道心理師都是如何受訓練的嗎?訓練的內容又是什麼呢?這篇文章,我盡量用白話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我上的其中一門課哦! 在人們經歷創傷之後的復原歷程裡,焦點解決與以往的治療取向不同,它們強調的是停止「病理化」,也就是說不要看到病人的「病」,而是病人的「人」。
Thumbnail
當人們來到諮商室,總是說著問題(人際/感情)及症狀(焦慮/失眠),這些行為困境只是表徵,如果在理智上可以討論,那就討論方法策略。 進入諮商則跳脫這些表徵。
Thumbnail
當人們來到諮商室,總是說著問題(人際/感情)及症狀(焦慮/失眠),這些行為困境只是表徵,如果在理智上可以討論,那就討論方法策略。 進入諮商則跳脫這些表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