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化
含有「自我分化」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刻意微挑戰
2025/03/06
當工作資訊不足與能力不足時,如何用 CALMS 讓你穩住自己,找到解決方案?
當工作遇到資訊不足或能力不足,你是選擇硬撐、焦慮,還是乾脆擺爛?太過自責會讓自己內耗,推責則可能讓主管對你失去信任。其實,面對這種情況,不需要慌,只要用 CALMS 自我分化法——釐清問題、接納不同、放下控制、專注當下、勇敢表達,你就能在不確定中穩住自己,找到方法,不再被壓力追著跑。
#
自我分化
#
職場能力提升
#
工作資訊不足
2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3/06
CALMS 個體化:在人際關係中自在做自己,不再內耗
很多時候讓我們累的,不是人際關係本身,而是我們自己在裡面「想太多」。CALMS 自我分化法,讓你學會劃清界線、接受不同、放下控制、活在當下、大方表達,不再因為別人的反應而懷疑自己,不再討好、不再內耗,真正找到舒服的關係模式。當你能穩住自己,外在的世界自然也會變得輕鬆許多。
#
自我分化
#
情緒內耗
#
人際關係
喜歡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3/06
下屬工作進度落後,主管該怎麼辦?CALMS 個體化,讓你不焦慮、不內耗
當下屬工作進度落後,你會怎麼做?是焦慮到想自己接手,還是忍不住開罵?這兩種反應都可能讓你更累、更內耗!CALMS 個體化幫你保持冷靜,劃清界線,不被情緒影響,學會放手,讓對方承擔應有的責任。當你能理性處理問題,而不是急著補救或責備,不僅讓自己更輕鬆,也能真正幫助下屬成長,讓團隊運作更順暢!
#
自我分化
#
下屬進度落後
#
情緒管理
喜歡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3/06
自我中心與個體化:從「世界圍繞我」到「我在世界中安穩自處」
自我中心不是自私,而是無意識地將別人的行為和情緒與自己掛勾。別人的反應多半與你無關,他們只是有自己的狀態。心理成熟的關鍵在於「個體化」—不把別人的情緒當作自己的責任,也不過度解讀對方的行為,讓自己陷入內耗。當你能區分「這是我的感受」與「這是對方的選擇」,就能在人際關係中既保持親密,又不迷失自己。
#
自我分化
#
自我中心
#
人際關係心理學
喜歡
留言
Jia's Talk 嘉式頭殼
2025/02/01
【伴侶】當愛成了傷口結的痂——從家族治療師視角看背叛後的共生關係
透過工程師Ray與出軌女友的案例,剖析被背叛者「焦慮型依附」與「創傷連結」的心理機制,以及出軌方「責任外包」的矛盾心態。結合家族治療的系統觀與EFT技術,拆解過度融合的關係模式。治療重點不在批判對錯,而是幫助伴侶區分「共生」與「共生長」,最終在保持連結的同時找回獨立自我。
#
創傷性連結
#
共生關係
#
自我分化
1
留言
心球引力
2024/11/17
關係會一直都在
前二篇貼文提到學生時期的友誼如何影響我,因為記憶太過零散,我趁著上周末回老家時翻找當時的照片。不看還好,一看卻發現自己忘記了很多事情。
#
自我成長
#
自我覺察
#
心理學
3
留言
心球引力
2024/11/12
分清楚責任,將力量拿回手中
這次想透過接連三篇貼文談談我的人際依附類型。最近,我心血來潮重測自己的依附類型(*註1),結果顯示我在人際與伴侶關係都是安全型。不過我知道,我在人際關係中會比較沒有安全感,而當中又分男性與女性的差異。這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以下是我的個人經驗,不適用每個人情況。)
#
自我成長
#
自我覺察
#
心理學
1
留言
付費限定
Sya遊藍海
2024/03/04
律子的嘆息「是我不夠好嗎?」
乖孩子、模範生、優秀員工,從小認真負責,為符合父母期待,爭取他人認同,努力再努力,超出了百分百,成了拼命三郎/三娘,出了問題,遇到狀況,光鮮亮麗的面具下,往往陷入「自責」「沮喪」「無力」「難過」,難以自拔。列出抑鬱&自責—五大特質,並透由律子的故事,探討背後脈絡,面向陽光。
#
自證預言
#
你好我不好
#
乖孩子
32
19
小倖
2024/03/04
6
自我肯定有什麼不好😆當我知道自我肯定並不會少一塊肉,反而是自我肯定又有好處,我就不斷的在自我肯定,結果越來越好😁自我肯定+他人肯定更好😄😄😄🦐🦐是最棒的!不斷助人又常給他人肯定,謝謝🦐🦐分享,我們大家都很棒🥰🥰🥰
6
希雅 Sya
發文者
2024/03/04
2
小倖 對啊!自我肯定超讚🤩每天都要跟自己說「我好棒棒」,會越來越好喔❤️練習對著鏡子說話,紀錄下自己的好,感恩他人同時,要記得感謝自己的努力💪💪💪一天又平安過去了,感謝自己的努力❤️謝謝🌟🌟!總是給格友們帶來溫暖👍大家都是最棒的喔!🥰🥰🥰相信律子能夠海闊天空!💪🦐🦐依照五大特質,原本想虛擬個角色出來,不知不覺,她就長出了自己的模樣和故事呢!希望看到的人們,有些啟發或幫助就好了😄😄😄
2
Sya遊藍海
2024/02/29
「原生家庭」不安全依附×自我分化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
父母
#
孩子
#
家庭
58
46
清月
2024/02/29
8
怎麼這四種類型都沒有我我是在父母在時感到很不安父母不在時感到快樂、鬆一口氣父母回來感到 你可以不要回來嗎所以我是哪一種依附???
8
希雅 Sya
發文者
2024/03/01
1
清月 https://vocus.cc/post/65e135c1fd8978000133f07c 說不定可以解除您的困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