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含有「人才」共 4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為何中年容易失去自信?在台灣,許多企業仍有濃厚的階層文化與「論資排輩」的歷史痕跡。過去只要按部就班熬年資、聽主管指示並執行,大多能在組織內謀得相對穩定的地位。但是隨著全球競爭白熱化、數位轉型的衝擊,以及年輕世代的快速崛起,中年資深員工常遇到了許多挑戰
Thumbnail
#你了解自己適不適合人資嗎? ~「我想轉職做人資,但不知道從哪開始…」 ~「我不是人資相關科系出身,真的能進這行嗎?」 上面兩個問題大概是每個想踏入人資領域的人最常問的問題。 #但這裡有一個關鍵: 你看得到自己的優勢和盲點嗎?
Thumbnail
「如果錯過了一次關鍵機會,未來還有機會嗎?」 今天參加竹籤的安親班講座,聽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人才的培養方式正在改變。 過去,我們總覺得求學與職涯發展是按照固定順序來的:國小 → 國中 → 高中 → 大學 → 研究所 → 企業。 然而,如今的現實卻是——企業直接進駐研究所,
Thumbnail
EAP搭上AI這班快車,不只幫工程師減壓,還讓HR在人才戰場上殺出重圍。例如AI監測你敲鍵盤的速度,發現你快崩潰時立刻送上冥想建議,甚至講個冷笑話讓你放鬆。這可不是科幻,而是現實!數據顯示,AI升級的EAP能讓員工滿意度飆升25%,離職率砍15%,連申請者都多20%。
Thumbnail
職場菜鳥江小明因個性內向老實,在職場上頻頻受主管李主管打壓,不僅職權被侵犯、企劃被盜用,甚至連會議代表權都被臨時撤換。本文提供江小明(也是所有職場新鮮人)三個脫困方法,包含:一、多涉獵人際溝通領域;二、資訊回饋更加透明;三、經常投稿,拉抬、行銷專業人設。藉由主動出擊,擺脫被動的職場困境。
Thumbnail
有一個獨特的天賦,那就是「發現他人天賦並幫助發揮優勢」,這種天賦使擁有者能敏銳洞察他人未被認識的潛力,並引導他們發揮最大能力,對團隊與企業效能提升也有重大影響,分析這項天賦在實際環境中的應用
阿峰老師帶你深入Google的AI佈局。從Project Astra的通用AI助手願景,到AlphaFold在科學研究的突破,再到Waymo、Google翻譯等在生活中的應用。探討AI發展的關鍵要素:生態系、資金、人才與負責任的態度。
Thumbnail
嗨嗨,大家好!我是 Peggy!這週想和大家分享我去年面試 BUB 人才加速器心得,並且順利錄取成為學員的經驗!除了會分享我的準備過程,還會整理一些當時被問到的問題,希望能幫助正在準備面試的你們!💪✨  
Thumbnail
40 是正值壯年,意氣風發。40年前,國科會科技組在舊金山成立。著實不易,而且在這基礎上,這壯年,應是愈來愈強的。 *1984年,第一任組長宋玉設組,連結新竹科學園區。接著, *莊以德組長(1987),發起玉山科技協會,至今枝開葉茂(ps. 玉山後來與科技組保持合作關係,是為百分之百民間科技
Thumbnail
「頂大生不吃香了?」這類新聞標題,反映出台灣中小企業常見的用人焦慮:企業希望招募高學歷人才,卻無法長期留住;相較之下,普通學歷員工雖穩定,但學習與適應速度較慢。這不只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更可能成為資安管理上的隱形風險。 ISO 27002:2022 條文 6.5 明確指出,企業應對聘用終止或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