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

含有「內觀」共 15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這大覺醒時代,越來越多人尋求通靈訊息,但真正的覺醒並非向外尋求指引,而是記起自己「本自具足」。通靈訊息雖能帶來宏觀視角,若未能將其內化並言行合一,便可能成為逃避現實的藉口,最終使自己離內在神性越來越遠。真正的成長,在於向內觀,聆聽自己的聲音,而非盲從外來的訊息。這才是覺醒之路的核心。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參加十日內觀課程的心得,探討痛苦的根源、內觀法的原理,以及與其他療癒方法的異同。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內觀如何幫助她更平靜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並強調這是一項值得推薦但報名不易的體驗。
Thumbnail
「你在頭腦中展開的一切判斷,都是妄想」, 或者應該更簡單地說,心裡的一切都是妄想。 這句話說得太對了!   這句話出自哪裡?《卡皮巴拉不煩惱》。 雖然我還是喜歡說水豚君。 以下算是爆雷嗎? 總之,這本書背後的觀念是佛教的,但是他講得真好。   心裡的一切都是妄想,確實是沒錯。 譬
我為什麼會成為靈氣療癒師?這背後其實沒有什麼宏大的動機,僅是因為某天在瑜伽課上無意間感受到「能量」,這引發了我的好奇。當時YouTube演算法最先推薦給我的,就是臼井靈氣,因此我第一堂與能量療癒相關的課程,便是這最入門的臼井靈氣。 有些人踏上療癒之路,是因為經歷了人生重大轉折,甚至曾跌入谷底,在奮
Thumbnail
踏上療癒師之路後,質疑與比較心時常浮現,這篇文章如實揭露我內心的掙扎與陰影,也分享我如何學習在黑暗中等待微光,用自己的方式慢慢看見自己。如果你也曾經懷疑自己,希望這段歷程能與你共鳴。
Thumbnail
曾寶儀在書中探討了自我認同、生命意義和選擇的自由等議題。文章摘錄了書中關於擺脫他人期待、追求財富後的反思、選擇的力量以及靜心的重要性等章節,並分享了作者自身的感悟和啟發。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我們總是「想做很多事」,卻什麼也做不好? -專注力除了提升效率,還能帶來什麼樣的幸福感? -最近一次「完全沉浸」是什麼時候?還記得那種感覺嗎? 這一回,帶你重新認識「專注」的意義與價值,並透過七個實用策略,幫助你練回失落的能力。讓你的時間不只是忙碌,而是有感、有光、有力量。
Thumbnail
推薦一部正在連載中的漫畫『路邊的藤井』,它以樸實的風格呈現主角藤井不盲從世俗、專注感受生活的態度,引發讀者反思自身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並探討如何跳脫既有思維框架,活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昨晚深夜與老公的聊天,他說最近在練習盡可能有意識的 、不對迎面而來的路人有所反應,無論是刻意避開視線、對視,或者急忙看地板。 老公說:『我發現自己會不知所措地去閃避,不確定自己視線該放哪,後來我發現,原來我是因為對於他人打量的視線特別敏感,甚至有些反感。自從發現這點後,我刻意有意識的不去做反應..
《有一座森林》小鳥丟掉皇冠前往新森林探險,那兒的鳥兒都載皇冠,只好載回原本的皇冠融入生活。 探險帽子森林,那裡的鳥兒都載帽子,唾棄這戴皇冠的小鳥,用帽子丟他,結果有頂帽子不偏不移的扣入小鳥的皇冠上。 小鳥載著帽子踏入另座森林,這座森林規定有帽子的小鳥就能當國王,小鳥變成這座森林的國王...
Thumbnail
5/5有一座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