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

含有「執政黨」共 4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作者分享其對近期社會時事的獨特見解,批判媒體報導的偏頗與政府政策的疑點,包含臺積電赴美設廠、役期縮短、俄烏戰爭、柯文哲案以及電價調漲等議題,並呼籲讀者提升媒體識讀能力,避免被單方面資訊誤導。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6 小時前
coffeewayne-avatar-img
1
很多人不是沒有查證或解讀事情的能力,只是因為立場不同所以會有認知偏差,對一件事的對與錯評價會有所不同,但又有誰能很肯定的說自己一定是對的那方?再來我說說我的想法,兩岸問題是不是民進黨造成的?民進黨一定有一份責任,但今天不是綠執政,是藍或白,兩岸局勢會有所緩和,但中國想統一台灣的想法不會改變.兩岸問題不是怪給綠說他挑釁,或怪給藍白指責他們賣國就能解決的,只不過人民習慣了互相指責來逃避問題.至於一年兵役的問題,去訪問那些要當一年兵的人對這個政策的看法,得到的結果一定是大部分的人不支持而且覺得很幹.我自己就是要當一年兵的,我雖然支持這個政策,但問我會不會覺得很幹,廢話 肯定的,因為是我要當的阿.台灣人離理性太遠,很多事情都用情緒來判斷.或許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自己很理性中立,但其實一職都是用感性判斷事情.當然,這些都只是我的想法,或許在別人眼裡我才是那個偏激的人
coffeewayne-avatar-img
1
coffeewayne-avatar-img
發文者
2 小時前
傑克 "很多人不是沒有查證或解讀事情的能力,只是因為立場不同所以會有認知偏差,對一件事的對與錯評價會有所不同,但又有誰能很肯定的說自己一定是對的那方?"你說沒錯啊但我是針對新聞的本質和背後的意義作討論,每個人確實因為立場不同會造成意見的不一樣,關於你的立場是什麼立場?你看新聞會有立場?新聞本身沒有立場嗎?我上方討論也沒什麼立場吧!假如你身在北韓,他們從小灌輸的觀念會讓你認為金正恩很偉大,可是你看還是有脫北者那他們的立場是什麼,聖戰士從小被教導自殺帶著很多人犧牲會上天堂,他就去當自殺炸彈客啊那他們這行為是對還錯他們也有他們的立場呀!每天在新聞台播著對自己有利的訊息,造新聞甚至抹黑幾個人看的出來還是新聞說什麼就什麼,確實中國不是綠或藍白執政中共就不想統一你,那我只想知道為什麼只有綠執政中國才頻頻對台軍演,維持現狀是藍白最想要的那為什麼綠做不到,而且綠執政從4個月變一年?很幹沒錯啊但你沒想為什麼會變要當一年國家叫你當你就當沒搞清楚為什麼嗎?還有我上面舉的五個例子我表現得出我有立場嗎?我應該都是針對事情做討論,那再舉藍白砍預算新聞告訴你藍白砍預算造成很多政策不能運作,那你有深入去了解它砍什麼嗎?數字對嗎?他砍得對還是錯,真的影響了嗎?你是否有去查有去算?柯文哲真的貪污了嗎?Excel pay?我們台積電真的沒被美國施壓?技術真的不會被美國偷走?我這篇只是討論看新聞要有判斷能力不是概括全收,也沒有對錯,因為會做這些事情都有立場,這就要看人民是否有智慧地看待,以上謝謝你的言論^^
臺灣政府宣佈恢復軍事法庭審判制度引發高度爭議,本文從歷史脈絡、現況分析、潛在意義及利弊兩面探討此政策轉變。恢復軍審可能因應兩岸關係緊張及國軍內部安全考量,但亦可能引發民主倒退、社會分裂及國際形象受損等問題。本文強調,此政策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執行的目的和方式,政府需平衡安全與自由,並有效溝通以避免危機。
傑克-avatar-img
2025/03/15
恢復軍審的好處是在應對叛國與洩密的軍人有更好的懲罰機制,壞處是一但執政黨要這來打擊異己,就會重現白色恐怖時的情景.主要還是要看具體的配套措施如何,目前話還不能說死.但社會的撕裂已經造成,許多人高呼著民主倒退 威權回歸.這是來自於人民對執政黨的不信任,在野黨的支持者與執政黨的支持者已無法信任對方,每一次因某個政策而引起的顏色對立都是台灣政治圈的縮影.這次就算恢復軍審對國家安全有好處,但對執政黨的的支持度只有壞處,或許國家贏了,但執政黨已經輸了
NYUK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5
傑克 是的,軍審確實能在叛國或洩密更有力,但若成為執政武器,白色恐怖的陰影真的很難甩開,配套措施透明與否絕對是關鍵。社會對立已是事實,人民高喊民主倒退、威權回歸,反映的不只是對政策的擔心,更是對執政黨的不信任。藍綠對立本來就深,每個爭議政策都像放大鏡,真的必須步步為營。
여당 실세 중진 국회의원의 아들이서울 강남 주택가에서 액상 대마를 거래하려다가 시민의 시고로 적발돼, 경찰 수사를 받고 있습니다. 某執政黨重量級元老國會議員的兒子在首爾江南住宅區內意圖購買液態大麻經市民舉報而被逮捕,目前正在接受警方的調查。
綠營近期掀起「大罷免」的熱潮,針對 41 名藍委發動罷免連署,試圖改變國會生態,讓自己重回多數。然而此次罷免行動並非基於立委問政表現,而是高度政治化的操作。台灣的罷免門檻若不作調整,政治人物及選民的心態不改變,總是選輸就想翻桌,那台灣政局恐將陷入惡性循環。
傳義(R_Z_)-avatar-img
2025/02/21
[賴清德]引用佛家語"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卻看不到"大罷免"可能種下惡因,如果罷免條件不修改,以後各級選舉都可能被仿效,那麼選舉機關就可能年年忙,當選者不旋踵又要為被罷免而應戰,何暇認真施政\問政? [賴清德]羨慕[蔡英文]時代立法院過半,執政黨做甚麼都可以,立法院像中共的人大一樣,只有舉手贊成的分。但[賴]卻不曾反省,何以民進黨國會不過半,何以自己的得票才40%,若非[蔡]政府托大專擅腐敗,一堆30年機密的東西,引人疑竇,民進黨選票怎會流失?凡夫[賴]總統看不清"因",卻亂引用,不亦可笑?
台灣立法院凍刪國防預算,引發國內外的熱議。執政黨警告此舉可能削弱防衛能力,而外媒則將焦點放在台美關係與中國大陸威脅之上,認為預算削減可能動搖台灣的防衛決心。然而,這樣的敘事是否真的反映了事實?本文將從國防預算的實際調整內容、軍購監督的必要性,以及外媒報導的侷限性三個面向,深入探討這場爭議的核心。
「今年台灣中央政府總預算創下歷史新高,但執政黨與在野黨的爭論卻讓預算成為政治角力的舞台。護照短缺、發票獎金取消等危言聳聽的說法背後,真相究竟為何?在野黨提出的刪減與凍結預算,是為了阻礙國家運作,還是要強化財政紀律?」
本文探討臺灣朝野惡鬥如何癱瘓政府運作,並影響文化政策與社會發展。作者以道德經為引,批判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政治利益優先於人民福祉,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文化創作走向商業化、歷史文化遺產遭受破壞等問題。作者呼籲社會改革,重視文化保存與社會公平正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執政黨在國會席次減少後,政治協商的困境與不足。作者批評執政黨未能有效與在野黨協商,導致法案通過困難,並質疑執政黨內是否存在被滲透的風險。作者呼籲執政黨應更積極尋求在野黨支持,避免訴諸情緒性爭鬥,以促進臺灣民主的發展。
Thumbnail
韓國總統尹錫悅於12月14日遭彈劾,成為第三位被彈劾的總統。戒嚴事件演變到如今的彈劾政局,不少分析均指作為執政黨的「國民力量」已一敗塗地,昔日實現政黨更替得來的民望亦逐步消失。此次事態為何令國民力量盡失民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當前臺灣政治環境中,有關選罷法的爭議及其對不同政治立場的影響。文章指出,不同政治群體僅依賴對立政黨的言辭,缺乏深刻的邏輯思考,進而影響對於選罷法修訂的理解。讀者在此可以反思,當未來需要罷免政黨時,選罷法的嚴格條件是否會成為障礙,以及政治立場如何影響理性判斷。
Thumbnail